登录注册
主题 : 草庵居士:从一个故事,看股市 [转贴]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7-05-31   

草庵居士:从一个故事,看股市 [转贴]

文章提交者:alvan610 2006-12-29 17:20:04


  大约在10个月前,我写文章说中国大陆的证券公司已经全面陷落,全面亏损。不久前,我与北京的一位朋友通电话,这位朋友说:“我现在太忙,中再人寿(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头在请我们吃饭”。我一听这消息就知道这家企业出问题了。有些时候,中国的事情很容易被人解读,各位想一想,急于找中国证监会的人吃饭,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便遇到了这等难处:成立刚刚一年半,愣将注册资本8亿元中的一大半儿打了水漂,让中再人寿马失前蹄的是面临破产的汉唐证券。我通过其他朋友仔细一了解,原来中再人寿去年有6亿元资金失陷汉唐证券,至今仍有约4亿元未收回。汉唐证券崩盘后,刚刚成立的中再人寿高层开始紧张,已经派出中再人寿总经理助理任奇与财务部投资处处长、精算师郝凤魁飞抵深圳,进行蹲点讨债。其后,中再人寿第一大股东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也派出财务部副总经理敦浩、审计部处长耿小庆到深圳进行审计调查,同时协助讨债。但效果甚微。中国保监会已经派出特别调查小组进驻中再人寿,对当事人进行调查。

  或许有人会说,一家再保险公司出了问题有什么关系。他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崩溃?

  再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分担保险公司的风险,可谓肩负重托。是为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保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再保险也常被称作直接保险业的“稳定阀”。当直接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巨大风险或特殊风险不能承受时,就有必要进入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扩大承保能力,保障巨灾损失的有效分散。再保险和直接保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直接保险,也就是普通消费者平时购买到的保险是前提和基础,再保险是后盾和支柱。因此,再保险对于分散保险经营风险,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稳定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3年12月22日,中再人寿挂牌成立,注册资本8亿元,是内地目前惟一一家专门从事商业寿险再保险业务的公司,这样重要的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不可怕吗?可怕的并不完全是他的资本出现了问题,令我觉得震惊和可怕的是中共主流人士的言论,中再人寿总经理冯宏娟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说,“我们是刚学走路的新公司,犯错误在所难免,肯定会摔跟头,交点儿学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家成立不过一年,在一年的时间里将公司资本八亿元人民币损失掉了2/3,还要大言不惭地说“交点儿学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数年前,北京一位朋友曾极力邀请我参股该公司,我当时对他说:“我已经对中国的金融彻底死心了,我不想在这里发财,更不想毁在你们手里”。中再人寿成立之初信心爆棚,中再集团曾经希望在一年内将旗下几家公司在海外批发上市,中再人寿就在批发上市的名单之中,为此还请了全球四大会计师行的普华永道作中再人寿的财务。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人寿再保险公司,中再人寿的三名外资股东均具有雄厚的背景,也包括了新加坡政府直接管理的一家金融投资公司。

  “这么大的一笔投资,不用说股东大会,连董事会都没有讨论。”中再人寿的内部人员一直怀疑这笔资金投资的合法性。中再人寿的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的时候,需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而这次“汉唐事件”却一直没有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笔者却通过其他一些途径了解到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中再人寿投资到汉唐证券的资金是分几笔从中再人寿划出的,其中确有划账资金由总经理冯宏娟签字。中再人寿的管理让人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数亿元的投资不但没有通过股东大会表决,就连董事会都未讨论过。照此推理,中再人寿的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完全可以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公司的资金划个精光,毕竟是如此划到汉唐的、即使现在各方承认的4亿元窟窿已经不是小数。

  从而另一个角度,笔者又从汉唐证券的高层人士中了解到了另一种“公开的秘密”。汉唐证券的私募资金有三个来源,一个是个人,一个是银行,另外就是大型的机构,其中个人的融资额度非常小,因为这类资金不但数额小,麻烦多,一旦出现什么情况,个人投资者就很容易到公司吵翻天,公司负责人吴克龄最喜欢最赏识的就是机构大户。吴克龄攻克机构大户肯定有不同寻常的办法。汉唐证券的这名内部人士透露,汉唐证券与机构大户签订的合同一般都是格式化的委托投资合同,主合同上有详细的客户保证金担保以及投资收益回报,汉唐证券开出的投资收益一般在5%左右,吸引客户心动的还是主合同背后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主要是承诺真实的投资收益,一般在10%以上,主要看双方的谈判结果,高的时候达到15%。据了解,补充协议与主协议的投资收益差额部分,一般都由汉唐证券签订合同后规定的期限内将这笔投资收益提前打到客户指定的银行账户之中。如果有补充协议,其中的差额投资收益以中再人寿内部披露的4亿元,汉唐证券委托投资最低的差额5%来计算,补充协议的差额投资收益至少在2000万元左右,如果是六亿,那么这笔款项就高达三千万元,这笔巨额的差额投资收益是否已经提前打入中再人寿的账户之中依然不得而知。中再人寿目前拒绝透露财务问题,曾有读者说,草庵居士与中共勾结,有很多内部渠道,但在这里,我坦率地讲,本居士没有什么直接渠道了解这其中的“国家秘密”,所以也就无法确认这笔差额收益到底是流入了公家的银行账户还是私人腰包,其结果只有凭各位的想象了。

  事实上,据中再人寿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再人寿已经从汉唐证券要回来1个多亿,还有4亿元左右的资金没有眉目。据了解,目前中再人寿已经向股东们通报了在汉唐证券的损失,不过披露的数据仅仅为4亿元左右,而不是6亿元。但是有知情人士告诉笔者的情况却不是如此,当初汉唐证券崩盘时,光大银行冻结了汉唐证券的客户保证金,并将保证金划到自己的账户,后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汉唐证券后,光大银行划走的保证金又被强制划回汉唐证券的保证金账户。如果中再人寿当初追回的1亿多元资金也是通过强制划拨保证金的方式实现的话,这笔资金还不能说中再人寿已经要回来了,还有可能被划回汉唐证券的保证金账户,用于填补汉唐证券9亿元的保证金缺口。所以对于中再人寿的股东们而言,面对的亏损可能不止现在知道的4亿元,极大的可能是六亿元以上。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就在中再人寿因为“汉唐事件”焦头烂额的时候,该公司总经理冯宏娟却在今年3月份公开表示公司要增资扩股。并声称,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增资扩股将成为最重要的一项议题,“如果进行顺利,希望今年年底前能够完成”。冯宏娟还说,如果顺利完成这次增资扩股,三到五年之内,中再人寿将不用为资本金不足而担忧。中再人寿还有高层人士宣称,2004年底,中再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60%左右。一方面隐瞒阻挡资金不明不白亏损的状况,一方面又要增资扩股。其用心之险恶岂是普通百姓所能了解。

  从金融的整个层次上看,股票市场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不过是企业募集资本的一个方式而已。特别是在中国,他不过是某些人圈钱的一个场所。尽管我在不久前断言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崩溃在海外引发了争论,一些“爱国侨胞”指责我胡说八道,但在国内的金融界,更多的专业人士却在骂:“草庵居士马后炮,中国股票市场比你说提前半年就崩溃了,我们在国内不敢说,草庵在海外还放马后炮,崩溃都说晚了”。

  在2001年6月,中国股市的市价总值5.36万亿元,按照60%的跌幅计算,总市值损失3.21万亿元。当时的流通市值1.88 万亿元,按照60%的跌幅计算,总市值损失1.1 万亿元。由此可见,过去4年,在2001年6月前已经上市的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总市值损失2.1万亿元,社会公众股的损失1.1万亿元。2001年6月之后到2005年3月,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从1137家增加到1379 家,新增242 家。总股本数量从4143亿股增加到7235亿股,增幅近80%。如果考虑到这些新增加的股份的下跌因素,即使按照每股跌幅仅相当于总跌幅的一半,即4.06元计算,总市值损失应增加也有1.26万亿元,其中公众股损失0.4万亿元。综合分析,过去四年,中国股市的总损失近4.5万亿元,其中国家和法人股东损失3万亿元,普通社会公众损失1.5万亿元。
 
  这个损失有多大呢?2000年,中国GDP总量8.9万亿元,而4.5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意味着全国人民2000年半年的产值化为灰烬。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1.34万亿元,4.5万亿元的损失恰相当于当时40个月的国家财政收入。至于流通股东,按照2005年3月累计开户数量7242万对应着3600万投资者计算,每个投资者的损失是4.16万元。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53元,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1:3的数量来计算,中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数是3259元。可见,人均4.16万元的损失,相当于中国家庭当时人均收入的12.7年的总和。

  各位看到了吗?十二年半的中国百姓家庭收入总和损失掉了。



  *.*.*.*  


文章提交者:新AK47

生旦净末丑,统统扮一回................



  *.*.*.*   2006-12-29 21:28:40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