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策”变“势”不变
鱼跃龙门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32
精华: 1
发帖: 128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19-01-25
楼主  发表于: 2007-06-04   

“策”变“势”不变

“策”变“势”不变——正确理解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
www.eastmoney.com   2007-06-04 06:00   本报评论员   上海证券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1%。调整为3%。。从最近3个交易日的情况看,沪深股市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比较过激,上证指数在三日内下跌334点,回落至4000点的水平。
  在此过程中,市场各方对印花税税率调整政策的出台理解不一,投资者行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间,股市似乎突然从“最好的时代”变成了“最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候,投资者更有必要冷静、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印花税政策,否则其具体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
  一般分析认为,调高印花税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或警示)过度投机。不过从国际经验看,印花税是内涵丰富、功能较多的一种政策工具,各国使用方式多样,通常都是牛市上调,熊市下调,其调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虽然调高印花税率的切入点在资本市场,但落脚点却在宏观经济,作为财政政策,实际上与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关系密切;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短期内可能受到具体政策的影响,而从中长期看,其运行的轨迹实质是与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密切相关。单个具体政策往往难以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轨迹。
  不可否认,目前资本市场确实存在部分的不理性投资行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单月的股票换手率,沪市A股为119.74%,深市A股为140.17%,前者创造了94个月以来单月换手率的新高;今年前4个月,沪市A股换手率接近400%,深市A股换手率则接近440%。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中,沪深两市所有股票平均换手4次,每月一次。截至4月末,沪深两市市值合计是香港市场市值的113%,而交易量则达到香港市场的610%。
  这种高换手率、高交易量说明,部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其目的更多地表现为博取短期股价价差收益,特别是市场在连续消灭2元股、3元股、5元股的过程中,对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单纯做多,已逐步显露出博傻、投机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调高印花税税率,政策意图就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投机和频繁买卖行为,并尝试通过对市场心理的影响,来警示过度投机,引导投资行为回归理性,这无疑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应该看到,各国在使用印花税这一工具时也各有侧重、各有诉求。包括本次调整在内,我国已经对这一政策进行过8次调整,可以预见,这项措施今后仍将继续发挥不同方向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印花税调整的功效和作用,由于各经济体实际情况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正如在货币政策中,央行频繁使用准备金率的手段,与理论上对准备金率的判断和认识也不尽相同。本次印花税率的调整,相信与历次调整一样也无特别实质的不同。
  尽管印花税的调整对资本市场发展趋势有着一定影响,但从历史经验看,沪深股市的运行轨迹有其自身的规律。1998年到2005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一直在一个较长的下降区间内,从5%。一路调降至1%。,但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沪深股市却一直处于一个较长的下跌区间中。应当说,在影响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印花税的调降,会产生一定的政策效应,但却不能改变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同样道理,在股改制度效应持续释放、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整体素质提高和并购重组趋于活跃、居民投资需求呈现刚性的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对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出乐观的判断。
  这样看来,调高印花税政策出台前的“无理由涨停”与调高印花税政策出台后的“无条件跌停”都是不理性的。当前市场投资人对印花税政策的排斥,这应该也算是不理智的行为。事实上,上周五对证券投资基金操作行为的抽样调查已显示,买进量明显大于卖出量。这说明,尽管印花税有所上调,但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投资人入市一定要量力而为,懂得买者自负的原则,在克服贪婪的同时,也要克服恐惧。要看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保证股市发展又“好”又“快”。“好”在“快”前,增长的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要看到管理层正在通过推动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确确实实明明白白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实实在在地引进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者;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交易体系,让更多的投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标的。面对资本市场正在和即将迎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只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滴水花荡起的一个小波澜,不会改变整个资本市场积极稳妥的发展态势,可谓“策”变“势”不变。

  相关新闻:
  三大证券报社论:市场调整不改牛市之基本面      
鱼跃龙门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32
精华: 1
发帖: 128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19-01-25
沙发  发表于: 2007-06-04   
接0楼:
三大证券报社论:市场调整不改牛市之基本面
www.eastmoney.com   2007-06-04 07:32   中新网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上周三(5月30日),财政部决定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当天,深沪两市骤现跳水行情,沪综指暴跌6.5%,两市跌停的非ST类个股超过850只,而跌幅在9%以上的个股更达925只;次日,基金重仓股的奋力护盘推动股指强劲反抽,沪综指先抑后扬上涨1.40%,但当日跌停个股仍有接近300只;至6月1日,市场恐慌情绪再度加速蔓延,沪综指大跌跌2.65%,更有近700只个股跌停,整个市场一片萧条。统计资料显示,深沪股市三日共计蒸发总市值1.65万亿元,而数百只个股连续三日跌停的惨况,更为自2005年底启动股改行情以来首度出现。
  在此过程中,市场各方对印花税税率调整政策的出台理解不一,投资者行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间,股市似乎突然从"最好的时代"变成了"最坏的时代"。
  基于此,国内三大证券报今日纷纷刊登评论员文章,告诫投资者冷静、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印花税政策,认真思考市场下跌的深层原因,从而正确理解政策意图,理性预测未来市场走向。管理层上调印花税出发点是抑制过度投机,以避免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阶段性市场调整不会改变牛市之基本面。      
散板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97
精华: 1
发帖: 346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07-03-08
最后登录: 2009-02-01
板凳  发表于: 2007-06-04   
鱼跃龙门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32
精华: 1
发帖: 128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19-01-25
地板  发表于: 2007-06-04   
接1楼:
  中国证券报:股市繁荣需要理性
  经历了连续10周的持续攀升后,沪深股市上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从5月29日到6月1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幅度超过7%。
  毋庸讳言,引发这次调整的直接原因,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上调。然而,考察分析一个时期以来市场行情快速上行以至整体估值偏高、结构性泡沫显现的种种情状,客观地说,一轮较大级别的调整本已在众多专业投资人士和富有经验的老股民的预期中,这次印花税率的调整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从一段时间来政府部门推出的一系列相关举措看,抑制"非理性繁荣"、推进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次印花税率调整,是针对股市过热而采取的一次顺势而为的调控,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度的"预调",以避免日后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面对市场调整,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惊慌失措可能错上加错,盲目猜测下一步政策动向亦非明智之举。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当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市场下跌的深层原因,从而正确理解政策意图,理性预测未来市场走向。
  从市场层面观察,沪深股市无疑已然出现结构性泡沫。据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计算,沪深两市的总体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50倍,远远超过全球主要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香港主板市场为例,其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股票超过60%。虽然从内地经济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阶段、流动性过剩在较长时期内无法消除等宏观背景看,沪深股市有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是可以理解的,但阶段性的"过度透支"也必然伴之以短期调整的风险。
  再从市场上涨的速率来看,沪深证券市场在两年内上涨了300%,上证指数从3000点到4000点仅仅经历了不到50个交易日。这种上涨速度是极其罕见的。近期出现的8%以上的日换手率和盘中的大幅震荡,既说明了投资者持股心态的脆弱,也表明这种交易热度是不可持续的。
  导致沪深股市自身必然回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题材股的过度炒作虽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和重组预期构成了股市走强的重要动力,但题材股投机的根本是低价,在垃圾股被炒成黄金价格的情况下,即使题材兑现,股价也已失去上涨空间。在这轮行情中,与蓝筹股相比,题材股在更大程度上透支了本身并不确定的未来,出现了明显的泡沫。既然如此,其实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下跌就可能随时出现。
  正是基于对种种市场风险的警惕,有关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远的不说,五一节后,中国证监会于5月11日和23日连续发出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的通知;人民银行于5月18日一举推出三率齐动的货币政策"组合拳";银监会为QDII亮起了政策"绿灯"……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则是在上述政策效果尚未显现、股市风险却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出台的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调控举措。
  由此可见,这轮行情调整,主要原因不是来自某项政策,而是来自市场本身风险的积累。作为"外因"的政策调控,既是应市场之"内因"而生,也是通过市场之"内因"起作用的。市场调整的方向,也必将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要求:顺应股市规律,回归投资本源,支持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换言之,正如阶段性的市场调整并未改变牛市之基本面一样,一定时期的政策调控也未改变政府的基本政策取向。
  从股市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红利效应远未结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方兴未艾,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流动性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生产力释放效应尚未结束,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的大型国企整体上市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没有理由因一时的波动和调整而对中国股市的远大前程失去信心。
  从基本政策取向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它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发展直接融资、化解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必由之路……我们没有理由因当下的政策调控而对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的既定方针产生怀疑。更何况此次调控的本意就是要及时化解市场风险、防止更大的震荡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牛市需要整固,繁荣需要理性。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沿着可持续的正确轨道发展,投资者才能真正分享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      
鱼跃龙门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32
精华: 1
发帖: 128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19-01-25
4楼  发表于: 2007-06-04   
接3楼:
  上海证券报:策变势不变
  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1%。调整为3%。。从最近3个交易日的情况看,沪深股市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比较过激,上证指数在三日内下跌334点,回落至4000点的水平。
  在此过程中,市场各方对印花税税率调整政策的出台理解不一,投资者行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间,股市似乎突然从"最好的时代"变成了"最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候,投资者更有必要冷静、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印花税政策,否则其具体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
  一般分析认为,调高印花税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或警示)过度投机。不过从国际经验看,印花税是内涵丰富、功能较多的一种政策工具,各国使用方式多样,通常都是牛市上调,熊市下调,其调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虽然调高印花税率的切入点在资本市场,但落脚点却在宏观经济,作为财政政策,实际上与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关系密切;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短期内可能受到具体政策的影响,而从中长期看,其运行的轨迹实质是与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密切相关。单个具体政策往往难以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轨迹。
  不可否认,目前资本市场确实存在部分的不理性投资行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单月的股票换手率,沪市A股为119.74%,深市A股为140.17%,前者创造了94个月以来单月换手率的新高;今年前4个月,沪市A股换手率接近400%,深市A股换手率则接近440%。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中,沪深两市所有股票平均换手4次,每月一次。截至4月末,沪深两市市值合计是香港市场市值的113%,而交易量则达到香港市场的610%。
  这种高换手率、高交易量说明,部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其目的更多地表现为博取短期股价价差收益,特别是市场在连续消灭2元股、3元股、5元股的过程中,对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单纯做多,已逐步显露出博傻、投机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调高印花税税率,政策意图就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投机和频繁买卖行为,并尝试通过对市场心理的影响,来警示过度投机,引导投资行为回归理性,这无疑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应该看到,各国在使用印花税这一工具时也各有侧重、各有诉求。包括本次调整在内,我国已经对这一政策进行过8次调整,可以预见,这项措施今后仍将继续发挥不同方向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印花税调整的功效和作用,由于各经济体实际情况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正如在货币政策中,央行频繁使用准备金率的手段,与理论上对准备金率的判断和认识也不尽相同。本次印花税率的调整,相信与历次调整一样也无特别实质的不同。
  尽管印花税的调整对资本市场发展趋势有着一定影响,但从历史经验看,沪深股市的运行轨迹有其自身的规律。1998年到2005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一直在一个较长的下降区间内,从5%。一路调降至1%。,但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沪深股市却一直处于一个较长的下跌区间中。应当说,在影响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印花税的调降,会产生一定的政策效应,但却不能改变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同样道理,在股改制度效应持续释放、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整体素质提高和并购重组趋于活跃、居民投资需求呈现刚性的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对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出乐观的判断。
  这样看来,调高印花税政策出台前的"无理由涨停"与调高印花税政策出台后的"无条件跌停"都是不理性的。当前市场投资人对印花税政策的排斥,这应该也算是不理智的行为。事实上,上周五对证券投资基金操作行为的抽样调查已显示,买进量明显大于卖出量。这说明,尽管印花税有所上调,但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投资人入市一定要量力而为,懂得买者自负的原则,在克服贪婪的同时,也要克服恐惧。要看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保证股市发展又"好"又"快"。"好"在"快"前,增长的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要看到管理层正在通过推动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确确实实明明白白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实实在在地引进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者;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交易体系,让更多的投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标的。面对资本市场正在和即将迎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只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滴水花荡起的一个小波澜,不会改变整个资本市场积极稳妥的发展态势,可谓"策"变"势"不变。      
鱼跃龙门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32
精华: 1
发帖: 128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8
最后登录: 2019-01-25
5楼  发表于: 2007-06-04   
接4楼:
  证券时报:调整印花税是市场化调控手段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上周市场的深幅调整,让许多一度被暴涨的股市冲昏头的投资人开始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毫无疑问,上调印花税是引发这次市场深幅调整的导火索。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上调印花税表明了管理层给股市降虚火的意图。
  "印花税率上调,确实说明了监管层调控股市的决心,其政策的出发点就是抑制过度投机,防止股市泡沫的过度膨胀。"业内专家如是表示。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统计也证明了管理层出台此次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在今年前四个月中,两市A股已平均换手4次左右,其中沪市A股换手率为392%,深市A股换手率437%;4月份的股票日均交易额已达到2339亿元,几乎相当今年前二个月日均交易额的总和。
  换手率的过高和短期内成交量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交投活跃,但反过来也表明:市场充斥了大量的短线客,投机性资金比例过高。某券商研究机构的统计也可以提供佐证:近几个月来,在机构投资者并没有明显减仓的情况下,其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比却在不断下降;同时,市场平均每笔成交量由年初的1万股以上迅速下降到0.5万股左右。在短期利润的驱动下,资金呈现出高度的短期化特点,而这必然会引起市场的短期化,最终造成价格的不稳定。如此演绎下去,一定会危及市场健康稳定的根基。
  因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类似的调控政策本来就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并不存在多少悬念,它与监管层近一段时间来所采取的市场化调控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
  进入5月份以来,为了给市场过热的投资情绪降温,改变股市连续单边上涨的局面,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先是证监会发出《关于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的通知》,提示市场风险;紧接着,央行出台政策,调高"三率"以抑制经济中过多的流动性;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杭萧钢构案、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券商借壳上市中的违规行为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立案、快速展开调查,这已充分表达出监管部门坚决打击违规、捍卫市场秩序的决心,以及抑制过度投机、维护市场长远发展的明确政策信号。
  而在这些措施中,上调印花税税率更是一种纯粹的市场手段,在股市过度繁荣的时候上调,在市场交易清淡的时候下调都是符合财税政策"削峰填谷"的基本规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调控措施。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国家为了更多地吸引国际投资者已经取消印花税,但是也有很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依然保持这一税种,以求得效率与公平,比如,英国的印花税至今仍处于5‰的水平。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历史上也曾多次调整印花税税率,无论调高还是调低,都对某个特定时期内股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此次上调印花税从表面上看带来了短期暴跌,但是从中长期而言,它的意义将是非常重要的,而市场的向好趋势也不可能仅仅因短期的调整就发生逆转。"专家这样表示。
  "实际上,虽然短时间看印花税是调整市场冷暖的有效手段,但是学界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鲜明,市场依然会遵循其内在规律来运行。"业内专家还表示。因为从长期看,人们对交易成本的变化逐渐会习以为常,不再作为交易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调整印花税税率的政策只是市场运行函数中的一个很小的参数。
  而更重要的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市场的运行基础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股票市场也走出多年来与宏观经济背离的走势,开始真正体现多年来经济不断增长发展的成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此次提高印花税,有助于减少股票市场的频繁交易、换手率过高的问题,减少投机和跟风炒作等高风险行为,引导市场树立长期理性投资的观念,可以说它正是体现了"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一个有利于市场长远稳定发展的积极信号。      
整怕了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830
精华: 0
发帖: 138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9
最后登录: 2008-03-17
6楼  发表于: 2007-06-04   
整怕了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830
精华: 0
发帖: 138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9
最后登录: 2008-03-17
7楼  发表于: 2007-06-04   
摘录于:东方博客
  2007年5月30日,这是中国股市发展与演进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在全球股市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并追求更高的市场效率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却发出了与市场发展趋势与改革趋势完全背道而驰的市场信号与政策信号,以异乎寻常的罕见方式与耐人寻味的罕见幅度大幅提高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并引起了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数以万亿计的国民财富也随之灰飞烟灭。政府的出手不但让国际投行在胁迫中国政府以极低的价格进入中国的商业银行并赚得盆满钵满以后又再一次得手,而且也预示着中国股市的牛市进程会更加崎岖也会面临更多的风雨。但愿中国股市中的风是和风而不再是腥风;也期许中国股市中的雨是细雨而不再是血雨!让市场不再无缘地流血,让股民不再无故地流泪,让财富不再无谓地流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股市上,那就应该是以股民为本!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如果再度卷土重来,那就不仅是中国股市与中国股民的悲哀,而且也是经历了极度坎坷的中国股市制度变革的最大败笔并且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当来自政府与管理层的政策风险成为市场运行中的最大也是最主要风险的时候,所有冠冕堂皇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就不但会变得苍白无力而且也会失去任何的制度意义与市场意义!
  行政的权力太强而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而监管的取向太乱,这些本来是中国股市旧市场中的陈旧特征却又在中国股市的新市场中幽灵再现。牛市没来盼牛市,牛市来了怕牛市——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就是这样成为了21世纪中国的现代“叶公”!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懂得:市场就是市场,牛市就是牛市;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牛市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这种规律与轨迹既不会依任何人的主观好恶而改变,也不会为任何的外力干预所扭曲!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明白:这一轮牛市与以往的牛市有着多么深刻的制度差异与市场差异,它对于正在全面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何等重要与何等重大的意义!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了解:牛市的运行之所以如此波澜壮阔,是因为在中国股市16年的发展进程中,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对中国经济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人民币升值;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导致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制度变迁;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从利益对立转向利益一致从而导致整体上市、股权激励与企业家市场开始形成这样的重大题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市场演进所形成的累积效应、叠加效应与催化效应共同出现并交织、交融、交汇地促进着中国股市告别旧市场、走向新市场的弃旧图新过程。
  中国股市的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给中国带来的是走出旧市场的阴霾而走向新市场的坦荡这样千载难逢的重大机会与历史机遇,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第一声春雷与第一缕曙光。它是成就不是负担,是机会不是包袱。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出现拐点,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国际经济不出现严重衰退,进而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尽管我从来就没有预测过所谓的“黄金十年”,但在我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是2007年,导致牛熊转换的这些因素都不会出现,因而牛市进程就必然进行下去。虽然政策的打压会使市场的运行变得曲折,但在调整结束以后,牛市的步伐还会无可阻挡地进行下去。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但2000点已经成为历史,3000点也已经成为历史,4000点也无可避免地正在成为历史。即使这一轮的调整有可能跌破4000点的关口,那也不过是中国股市牛市进程中的一个插曲,从大规模的银行储蓄转向全面的市场投资、从把银行作为社会资金分配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向资本市场全面转换的进程也都将不可遏止地进行下去。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行政权力对牛市的打压虽然都会改变牛市的运行进程与运行节奏,但却不可能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与运行趋势。1996年,深圳股市因香港回归的重大题材而出现暴涨,从1月22日的926.08点一路上涨到12月12日的4522.39点,涨幅达到388%。股市的上涨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甚至恐惧,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股市进行强力打压,导致深圳成指从4500多点一路跌至12月25日的2792.71点,市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计数的损失。1997年1月20日,在市场徘徊在3300点附近时,我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长篇文章《大转折时期的中国股市》,不但全面肯定了1996年的股市上涨,而且还对股市的走势做出了“短期看好、中期看好、长期看好”的方向性预测,极大地坚定和鼓舞了市场的信心。市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重拾升势,一直涨到1997年5月12日的6103.63点。尽管我的这篇文章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有关方面动用了最高的行政权力与最庞大的行政机构对我展开全面的围剿,甚至暂停了签发我文章的报社领导的职务,但市场运行的结果却是市场的力量取得了全面的和重大的胜利。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与市场化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在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全面向好、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行政部门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来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趋势,实在是谈何容易!两年来以打压房地产价格为主要目的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已经失败,如果政府再把宏观调控的主战场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市,那结局也不会比调控房地产市场好到哪里去!
  历史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个已经被无数历史与现实所印证了的客观真理看来还有必要不断地重复下去。有人创造历史,有人阻延历史;创造历史的是英雄,阻延历史的是罪人。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昨天是今天的足迹。创造历史的最主要动力永远是人民,即使是“英雄”也必须顺乎民心与顺应民意。在英雄与罪人之间有时并不总是隔着万里长城,一念之差或一时之过就往往会铸成从英雄向罪人转变的“乾坤大挪移”!
  现实在日新月异,历史则必须铭记!铭记历史,正是为了那不应被忘却的过去!

                                        草上飞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