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市场低估政府紧缩决心 更严厉措施可能将出台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楼主  发表于: 2007-06-05   

市场低估政府紧缩决心 更严厉措施可能将出台

2007-5-22 23:17



市场低估政府紧缩决心 更严厉措施可能将出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07:17 新京报
  虽然市场上有一句名言:市场永远是对的。但上星期五以及昨日全球和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说明:市场对中国央行新政策的理解是片面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认清中国政府的决心。
  如果中国股市仍然领涨世界虚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趋势不变,我们可以断定,组合拳后面还有组合拳。
  5月18日下午6点27分,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在三个方向同时实行紧缩: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至0.5%,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上调存款利率0.27%、贷款利率0.18%(第一次缩窄了存贷款利差),对此市场评论见仁见智。
  央行采取三箭齐发的方式进行调控绝不是“做样子”,它不仅是适度控制经济过热的信号,也是对目前中国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宣战书”。由于流动性泛滥是全球市场的通病,中国的紧缩措施也是对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利用这种泛滥肆意投机的“宣战书”。当然,这三项紧缩措施有多大的“阻吓”作用,市场反应非常重要。
  国际外汇市场我行我素
  由于此前中国股市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立即会带动外汇市场上息差交易(息差交易主要指借出低息国家的货币———换成高息国家的货币———再投入资产市场最热的国家或地区,从而赚取利差和资产升值的双重收入)的平仓,中国股市与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息差交易”货币实际上有跷跷板效应。因此,有必要考察一下上星期五晚上的全球外汇市场的表现。
  以日元为例:上周五晚上中国央行的紧缩消息出来前,美日当天最高曾经达到12140,欧日最高达到16389.消息出来后,它们分别下跌了100点左右,而当天晚上8点30分以后,息差交易诸货币全面反弹,最后美日曾经回到了12130,最后收在12115,欧日也回到了16360,最后收在16361.其他非美货币也基本回到甚至超过了白天最高的位置。事实证明,中国对流动性泛滥这只“ 怪兽”宣战,国际市场上的这些“怪兽”们却用实力回答:我们无所谓。
  为什么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的代表———息差交易———能够在中国政府出台这样严肃的紧缩流动性政策后仍然我行我素呢?从表面上看,有美国股市开盘就大涨的原因,也有加元领涨非美货币的原因———继续对美元创新高,刺激非美货币反弹。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央行在扩大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浮动幅度至0.5%的同时,没有立即扩大对所有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高盛的分析是:中国政府会很快补救,因为现在这样的设计的确增加了市场的套利交易机会,对息差交易的套利行为是鼓励。从市场反应看,人民币不对一揽子货币一齐升值,仅仅是对美元升值,不但帮不了日元,相反还对市场的套利交易等投机行为形成新的刺激因素。
  中国股市对宏观调控不感冒?
  值得一说的还有美国股市,当日开盘就高走,涨了接近80点,再创历史新高。因此有评论说:中国央行重拳出击,投资者却应对自如。美国股市不但不跳水,更没有高开低走,反而非常自如地稳步创出新高;本来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已经开始了抵抗式下跌之路,但在加元创新高的带领下,又都“死灰复燃”。更有分析说,星期一中国股市开盘后也会“克隆”美国股市表现,顶多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跌下去100点,立刻就回来,而且可能也创新高。
  果不其然,昨日,上海、深圳股票市场在大幅度低开后,只犹疑了短短的几分钟,便立刻大幅度反弹,沪综指、深成指以及中小板指( 4615.368,25.72,0.56%)数均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充分显示了一种对宏观调控无所谓的态度。
  此外,与中国股市同进退的香港股市和亚洲股市以及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都全面飘红。日元则再次成为打压的对象,一直在低位徘徊。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流动性过剩以至泛滥成灾的问题的确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全球虚拟金融市场则越来越看中国的“脸色”,只要中国股市不出现大幅度的调整,无论是外汇市场,还是股票市场,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上涨趋势不会逆转。
  更严厉的紧缩措施或将出台
  虽然市场上有一句名言:市场永远是对的。但上星期五以及昨日全球和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说明:市场对中国央行新政策的理解是片面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认清中国政府的决心。
  因为中国政府本次出台的紧缩新政的确是不同凡响的:第一是坚决,第二是组合连环,第三是创新。所谓坚决是在时间选择上,一点儿不等不看;所谓组合连环是,三管齐下,意在不给市场以反击之机;所谓创新是指终于拉开了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息差”———这从长期看肯定不利于中国股市中权重最大的银行股。
  如果中国股市仍然领涨世界虚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趋势不变,我们可以断定,组合拳后面还有组合拳。更严厉的紧缩措施会紧接着出台,直到把“牛头”摁住为止。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沙发  发表于: 2007-06-05   
央行“三招”并发意欲何为



中国人民银行5月18日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幅度三项货币政策。同时宣布三招并发,这在央行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人们不禁要问,央行“三招”并发意欲何为?
一、央行推出三项货币政策的目的
此次加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是存款基准利率升幅大于贷款基准利率升幅,这也意味着银行存贷利差的减小。目前我国资金配置主要依靠银行系统,流动性主要积存在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对于资产的选择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巨大。近几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央行外汇占款不断增多,商业银行系统内积聚流动性越来越大。2003年、2004年为避免我国经济受到“非典”的不利影响,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人民银行只冲销了央行外汇占款投放的40%,央行外汇占款净投放高达1万亿元。


图1:央行外汇占款净投放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
而当时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资本金普遍不足,没有大规模放贷的能力,于是众多流动性投放到债券资产上,此时流动性更多汇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量的流动性也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迎来了大牛市。2006年多数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毕,成功上市后,资本金充足,可以支撑大规模放贷。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强劲增长,企业利润率大幅提高,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也增强,供给和需求的同时增加使得2006年起贷款猛增,流动性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入实体经济中,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不断增加,2006年年中月度同比增幅一度超过30%,宏观经济有过热的迹象(参见图2)。


图2: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
在此背景下,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量发行央票,对商业银行放贷进行窗口指导,甚至发行定向央票等手法回收流动性,控制贷款规模的增长速度。2006年这种调控的效果比较明显,新增贷款量较大的月份后总有若干月份贷款增加较小的。但2007年1月以来央行对于贷款增加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2007年1至4月每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在4000亿元以上(参见图3)。


图3:我国月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变化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
为了调控新增贷款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此次央行选择了新的调控手段:即通过减少利差来降低商业银行对于贷款资产的投资冲动。央行认为,在企业利润率很高的背景下,利率的小幅上升并不足以抑制贷款需求,所以央行开始通过降低存贷利差,从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出发,来控制贷款的供给。
其次,此次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随期限增加而增大,但贷款基准利率上升幅度基本相同,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甚至只有9个基点。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看,存贷利差下降幅度随期限增长而加大。利差的期限结构性调整将降低商业银行进行长期贷款的意愿,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参加图4)。


图4:本次加息各期限存贷款利率上升幅度




再次,以往一年期贷款利率提高27个基点,住房公积金利率上调18个基点,此次住房公积金利率仅上调9个基点,体现出央行并不想通过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这与目前国家加大房屋供给的调控政策也是一致的。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已经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的常用手段,央行网站发布的新闻题目为“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映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常规且影响较小的货币政策。受保持一定中美利差需要的影响,1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不能大幅上涨,央行通过大规模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受到限制,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减少银行内流动性的同时,不但可以保持央票发行收益率的稳定,而且可以节省央行的调控成本。实际上,央行上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约1700亿元后,5月14至18日的一周中,央票到期减去央票发行,央行又投放1130亿元,可以看出央票到期释放的流动性被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而冻结,所以预计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央票的大规模发行将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此次人民银行从数量和价格上相互配合调节货币供给,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限制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这一政策是配合次日(5月22日)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而出台的,在这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主要议题之一的对话中,显示出我国政府的诚意,为我方在此次对话中赢得较为有利的地位。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特使阿兰·霍尔默在政策公布第二天表示:“此举是向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迈出有意义的一步”。
二、三大货币政策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资金成本,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整体应有所上升。考察历史上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的变化可以发现,2005年初差额保持在1%的高水平,之后快速下跌,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一直为负值,2006年中至今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正值。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升为3.06%,而目前的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收益率为2.976%,为保证央行票据的调控能力,央票的收益率需要保持一定吸引力,因此央票发行收益率将有所上升。但是考虑到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因素,1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不会大幅上扬,预计小于上次因加息使得1年期央票收益率上升的17个基点的幅度。由于本次存款利息的升幅随期限增长而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的增加随着期限的增长而增加,这将会使得债券收益率曲线增陡(参见图5)。


图5:一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变化图



资料来源:WIND资讯、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

由于本次加息幅度不大,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实际影响均不大,5月21日国内股市低开高走,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分别上涨了1.04%和1.40%,表明市场对央行的“三招”并发在感到些须惊讶之后很快就恢复了信心。虽然目前A股市盈率已经高达40倍,距离历史上其他国家股市崩盘的60倍市盈率已不远,我们仍预期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短期内仍然没有主动深幅回调的动力。
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届时将冻结大约1700亿资金。六月份央行票据到期4400亿元,这是单月到期量历史最高,央票发行预计在3000亿-4000亿元左右,且目前看来六月没有大盘股发行计划,如果外贸顺差能稳定在150亿美元左右,预计六月份资金面与目前水平相当,不会十分紧张。因此央行此举只是回收了过多的流动性,并不会产生紧缩性效果。
此次提高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相对中间价日内浮动限制幅度至5‰,可能会引起实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相对中间价日内实际波动幅度的增加,但波动幅度不会很快增加到5‰的水平。实际上2007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相对中间价日内波动幅度最大值为2.33‰,均值仅0.8‰,远不到3‰(参见图6)。



图6:2007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相对中间价日内最大波幅




并且,日内波幅的增大只是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将会加快。我们仍然维持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的预期。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出,长期看来有利于国内外汇市场的发展。央行在就此政策推出答记者问中也指出:“适时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指的就是有利于促进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出。这是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显现出其重要的意义。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板凳  发表于: 2007-06-05   
转贴: 市场把央行周五的“三箭齐发”(加息、汇率和提高准备金)当成利空出尽是利好显然不是央行出台政策的初衷,那么,面对持续降温不了的经济狂热,面对日常生活生产物资的持续涨价狂潮席来,央行剩下的动作还能够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三箭齐发”而无收效是不是说明央行在处理经济过热现象问题上的黔驴技穷?在前期的博文里我就指出,央行为了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频繁加息只会导致国际游资的更迅猛进入,同时也会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一再提高准备金,为什么不能够阻止游资的凶猛入市,其实就已经说明央行对这轮经济狂热性质的认识不清。
五月十五日才开始的提高准备金率。十八日又发布新的金融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不会在三天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来应对。唯一的解释是央行对我国的经济没有把握,无所应从。这次调整有一点是明确的,它是对五月十五日调控的否定。上次调控的结果还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就被新一轮调控给取代。
没人能知道造成央行这次仓促行动的真实原因。猜想起来,无非两种可能:
一:经不起中外媒体和所谓专家们的一片泡沫叫喊,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二:为了迎合即将开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需要。
不论是哪一种推测成真,都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悲哀也是我们亿万国民的不幸。我们的民族利益不能够牺牲在迎合和讨好其他势力身上!
中国经济“摸着石头过河”有三十年了。现在的经济规模已非昔日可比,改革开放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新生事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已经不是可以凭经验,或拍脑袋就能管理好的了,更不能够完全照搬书本照搬西方国家的套路。我们急需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历史,和政治目标的理论来指导国家的发展;来指导我们的证券市场不断向前发展!这需要大量的艰苦和踏实的工作,更需要坚定的民族理想和信念!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这轮牛市。它完全是在中央政府号召下从“千点保卫战”的策划,鼓励,和培养下形成的,包括我们的国务院正副总理多次喊话,很不容易!我们各方应该好好珍惜。对目前的股市来讲,确实存在很多过热过于疯狂的迹象。有的是属于央行的调控范围,而有的却不是央行所能够解决。市场的疯狂往往是那些没有业绩支撑没有发展前景支持的垃圾股票,被市场投机主力资金疯狂拉抬造成的,对这些问题,证券监督委员会才是核心监管部门。可惜证券监督委员会在这个查处上严重存在查处不严,查处不力!这在对待“杭萧钢购”事件上已可见一斑。
以前大盘低迷不前,发审委搞过不分青红皂白地平均每周上市发行4只以上新股,而现在在4000点的高位,IPO工作好象迟缓了很多。
美国联储每年定期有十次货币政策会议。利息调整都是在这些会议上决定,并且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公布会议决议。从来不搞突然袭击。因为公众都知道什么时候联储要开会,所以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因为开会结束一般都是在星期二的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如果那一天的决定与市场的预期相悖,决定公布前一分钟和后一分钟的市场变化常常会是很明显和夸张的。
这反映了美联储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知道该决定对社会,尤其是股市的高度敏感性,履行了严格的保密。也反映了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一视同仁的公正。
从上个星期的股市走势来看,此次加息的消息早就透露了。最后,措手不及受到打击的只能都是散股民。
连央行调整金融政策如此大事都可以这么随意,这么无规则,难怪人人都将中国股市视为赌场,而不是资本市场呢。
牛市里需要被教育的不是普通投资者,恰巧是我们的管理层应该全面检讨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地板  发表于: 2007-06-05   
新京报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农业银行坏账第一
新京报弄一个以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名义发表这篇文章,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有国家信息中心某一个部门的付主任徐宏源突然成了活跃於平面煤体的“经济学家”,对股市说三道四!
这些人物出台表现,估计都是利势集团安排好的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chinaszy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27
精华: 2
发帖: 1723
在线时间: 1340(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12-10-06
4楼  发表于: 2007-06-05   
差也!非市场低估政府决心,而是政府低估广大股民的鄙视决心!!损失点钱算什么,政府失去了民心,那才是摇动基业的大事呢!!!
600813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982
精华: 2
发帖: 488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4-26
最后登录: 2011-09-28
5楼  发表于: 2007-06-05   
引用
引用第3楼华山2007-06-05 10:57发表的:
新京报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农业银行坏账第一
新京报弄一个以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名义发表这篇文章,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有国家信息中心某一个部门的付主任徐宏源突然成了活跃於平面煤体的“经济学家”,对股市说三道四!
这些人物出台表现,估计都是利势集团安排好的



尚福林出道农业银行, 不知何志成是其死敌, 还是同盟.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