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于丹《论语》心得 ——君子之道(5)
多头散户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521
精华: 34
发帖: 1942
在线时间: 11(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09-07-29
楼主  发表于: 2007-06-08   

于丹《论语》心得 ——君子之道(5)

君子之道(5)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0:07 新浪读书

连载:于丹《论语》心得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华书局



  所以,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也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做的事情大体相同,但对这些事情的解释各有不同。




  我曾经看过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写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而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

  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

  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堵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大家看一看,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度我称为悲观主义的态度。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我称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和职称,所以他的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的存在他合格了。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人的态度我称为理想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知道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此时,他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而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梦想,关系到我们最终能不能建筑起一座教堂。而同时,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由此可见,“君子”这个《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它其实就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同心十载痴情盼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追风的人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150
精华: 4
发帖: 442
在线时间: 489(时)
注册时间: 2007-06-02
最后登录: 2010-03-01
沙发  发表于: 2007-06-08   
我也来个君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多头散户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521
精华: 34
发帖: 1942
在线时间: 11(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09-07-29
板凳  发表于: 2007-06-09   
引用
引用第1楼追风的人2007-06-08 16:58发表的:
我也来个君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真君子
同心十载痴情盼 ,守得云开见月明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