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创业板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红筹股回归快马加鞭,管理层构建多层次市场推动市场规模扩大的意图日益明确。本栏目认为,市场发展的自身需求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驱动则是保证这个过程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加速多层次市场建设
加快多层次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从而带来资本市场规模扩大。从这一方面解决目前资本市场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完善从而导致市场投机过盛的政策意图目前日益明显。
1,创业板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昨日透露,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板市场已经进入实质性筹设阶段。目前,创业板建立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筹设方案意见稿也已草拟完成,正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
在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现阶段,创业板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同时也是满足市场发展本身需要的重大举措。
2,推动红筹上市公司回归
红筹股(境外注册、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回归A股的试点办法已经在券商投行层面征求意见,这表明红筹股回归步伐渐行渐近。接近监管层的证券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红筹股正式回归除了与试点办法文件何时出台有关外,推出的合适时间可能将在上证综指回到4000点上方以后。
而红筹股公司如中国移动、中海油这样的上市公司回归,无疑将进一步稳固大盘蓝筹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对市场稳定性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应加速央企整体上市
除建设多层次市场,加速红筹回归外,利用现有的上市公司平台扩大市场规模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我们看到,在目前煤炭、电力、石化等行业类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即大股东拥有大量非上市但是可上市优质资产,而推动甚至加速这部分资产的持续注入甚至整体上市可以说将是一举几得。
首先,加速央企整体上市,可以在不增加新渠道和制度成本的背景下,直接利用目前现有的平台,进一步培育大蓝筹板块。大量的资产注入显然将使不少上市公司的规模成倍扩大,从而在市场内部催生大盘蓝板块壮大。二则是优质资产注入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完善其资产结构,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业绩增长和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打造优秀的上市公司本身就可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三则是通过整体上市完成对央企资产结构的调整,完善其治理结构。
所以,加快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层次建设不应该仅仅从市场外部着手,还应该从市场内部来推动。
三,现阶段加速多层次市场建设、扩大市场规模的现实意义
在现阶段,加速多层次市场建设并扩大市场规模的现实意义有以下三点:
1,满足市场投资需求
一方面是通过提供多种投资品种和渠道来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如推动中小板创立,显然可以避免部分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只能选择ST重组这类投机色彩过浓的个股,而可以适当考虑具备高成长的中小企业。
2,提高市场稳定性
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如大盘红筹股回归增加市场稳定性,提高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为将来开放资本市场做好准备。同时对减少机构操纵,抑制投机过盛有较好的效果。
3,为推出指数期货等衍生品做铺垫
管理层推出指数期货的根本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但是客观情况是,这类衍生品的推出不慎,可能会导致大机构通过操纵市场获取暴利。而扩大市场规模将明显增加操纵市场的难度,这本身也给指数期货的推出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大环境。
另外,在扩大资本市场规模的过程中非常便于管理层加速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这和其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目标也是吻合的。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