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荣信股份IPO 厉伟夫妇淘金记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楼主  发表于: 2007-06-15   

荣信股份IPO 厉伟夫妇淘金记

 

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子厉伟及其妻崔京涛经过6年多的运作,在荣信股份上财富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

3月16日,国内最大的SVC(高压无功补偿装置)设计制造商——荣信股份(002123)以18.90元/股的价格在网上发行,本次IPO荣信股份公开发行1600万股,募集资金约3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6400万股。

荣信股份占据着国内SVC市场56%份额,公司实际控制人正是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子厉伟、厉伟之妻崔京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左强。其中,崔京涛通过深圳深港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2%,下称“深港产学研”)和深圳延宁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0%,下称“深圳延宁”)分别持有荣信股份24%、3.75%的股权(发行前),合计1331.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81%。

即使以18.90元/股的IPO发行价计,荣信股份总市值也已达到12亿元,厉伟夫妇间接持有的13.13%的荣信股份股权总市值也超过了1.6亿元。上演了一幕国有企业改制、增资扩股、股权转让、上市融资环环相扣的资本运作剧,而国有股权在此期间则被逐步摊薄,最终清理出局。

厉伟夫妇资本运作图谱

荣信股份前身为1998年11月19日成立的鞍山荣信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荣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70万元,鞍山市电子电力公司(下称“鞍山电子”)与辽宁科发分别出资670万元、200万元,各持股77.01%、22.99%。

2000年8月3日,荣信有限公司以截至2000年6月30日评估净资产值1150万元为基础,按1:1比例折为股份,鞍山电子与辽宁科发分别占885.60万股、264.40万股,同时吸收深港产学研、左强等5位新股东的增资。其中,深港产学研以现金出资420万元。

资料显示,深港产学研成立于1996年9月,注册资本为1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厉伟,第一大股东崔京涛出资9300万元持股62%。增资后,荣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600万元,鞍山电子、深港产学研、辽宁科发与左强出资比例分别为34.06%、16.15%、10.17%、8.85%。

2000年9月20日,荣信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截至2000年8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631万元按1:1的比例折合股本2631万股。

2003年2月18日,荣信股份进行了第二次增资扩股。深港产学研、左强分别出资538.8万元、168万元,新增股东深圳延宁出资216万元,以经审计的2002年底每股净资产1.20元为基准认购新股,荣信股份注册资本增至3420万元。

二次增资扩股后,鞍山电子、辽宁科发持股比例分别下降至26.20%、7.83%。而深港产学研、左强、深圳延宁持股则分别上升为25.55%、10.90%、5.26%。

资料显示,深圳延宁成立于1994年3月,注册资本6800万元,第一大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均为崔京涛,出资4760万元持股70%。经过此次增资扩股,厉伟夫妇旗下的两家公司作为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已超过第一大股东鞍山电子。

2005年3月22日,深港产学研以0.86元/股的价格分别将76.05万股、106.05万股荣信股份转让于自然人贺建文、李静,其持股比例下降至20.23%。

2005年11月,荣信股份决定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深港产学研、左强分别出资460万元、600万元按每股1元价格认购,而至2004年末、2005年末,荣信股份每股净资产分别已达到1.83元、2.32元,认股价格明显低于每股净资产。

荣信股份招股说明书对此表示,“2005年11月前后,在实施本次增资时,国内证券市场何时恢复新股发行尚无明确的时间表。公司通过和有意认购新增股份的投资者反复磋商,投资者勉强同意按每股1元价格认购。”

厉伟夫妇旗下的深港产学研、左强仅以净资产四成的价格就分别获得了荣信股份460万股、600万股的股权,并分别将持股比例推高至24%、20.27%,成为荣信股份第一、第二大股东。而鞍山电子、辽宁科发的持股比例则被进一步摊薄至18.67%、5.57%。

为了补偿增资后对国有股股东鞍山电子及辽宁科发权益的损失,深港产学研、左强以及深圳延宁对此分别补偿了206.77万元、261.64万元、7.30万元。

随着以深港产学研、左强为主的民营资本逐渐掌控荣信股份,国有资本却逐步退出公司。2006年6月、8月,鞍山电子、辽宁科发所持有的荣信股份股权分别被北京天成天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张新华拍走,转让价分别折合每股约1.72元、2.80元。

至此,在荣信股份4800万股总股本中,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深港产学研、深圳延宁分别持有1151.80万股,18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24%、3.75%。

2007年2月2日,荣信股份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而从最后一次国有股拍卖到发审委上会,短短的半年时间,荣信股份就被打造成高科技公司,并以18.90元/股公开发行。

不过,在荣信股份即将开始的股市历程中,所有的一切已与国有资本没有任何关系。看着荣信股份的上市,不知以净资产或者更低的价格卖掉拟上市的“优质高科技股”的股权国有资产管理者会做何种感慨。

6年财富增长10倍

荣信股份招股说明书披露,左强、崔京涛和厉伟合并持有公司发行前48.02%的股份,共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厉伟,196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公司,1992年3月至1996年11月任深宝安(000009)股份事务代表、董事局证券委员会主任、安信财务顾问公司总经理、宝安集团总经理助理,自2000年11月起任荣信股份董事。现任深港产学研董事长、大连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独立董事。

崔京涛,1967年出生,北京大学毕业,硕士,曾任职于北京海淀职工大学、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现任深圳延宁董事长。

资料显示,厉伟夫妇除控制荣信股份、深港产学研和深圳延宁外,还直接或间接控制深港产学研数码、林奇投资,旗下资产过亿元。

林奇投资成立于2001年8月6日,从事经济信息咨询和投资咨询,注册资本1000万元,崔京涛持股80%。2005年及2006年1至9月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3.46万元、118.16万元。

从最初的2000年9月进入荣信股份至今,厉伟夫妇用了6年多的时间,将荣信股份成功送上A股市场,套现在即。而在过往资本的运作中,厉伟夫妇旗下的深港产学研、深圳延宁持有1331.8万股荣信股份付出的代价约为1692.3万元,即折合每股1.27元。

在经过6年多的运作后,按照18.90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厉伟夫妇业已身价约1.6亿元,其最初投入的成本已增长了10倍。



                                                            转自《中国证券网》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沙发  发表于: 2007-06-27   
荣信:也许不仅仅是财富传奇?
2007-06-26 16:10:52 来源: 南方报业(广州) 

  特别是在公司上市后,我相信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我们的激励机制,是竞争对手、包括跨国公司都无法相比的。我们计划把中层骨干股权量化,希望能得到批准。
人物访谈:

自今年3月28日以发行价18.9元价格在中小板挂牌上市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荣信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四倍,达到百元人民币左右,而此前在2005年底增资的时候,按每股1元的价格认购,有不少股东都曾摇头放弃。——荣信9年的发展历程,一直这样显得颇具戏剧性而跌宕起伏。

1998年,从事节能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业务的荣信在辽宁鞍山成立,当时国内SVC市场基本为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所把持,荣信从开始去恳求工程单位“给个参与竞标的机会就行”、到成功升级国际同行的SVC产品而得到对手的认可,并在目前占有56%以上的国内市场。

近日,素来低调的荣信创始人兼总裁左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这位清华大学的工科毕业生,除了因个人习惯不愿意被拍照之外,在谈起9年创业路的时候,则带有举重若轻的从容和一丝幽默。

按照左强的说法,当初是因为创业的时候工资都开不出来了,觉得SVC产品好,才撞进了这个领域,而随后SVC、RGM(大型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与排放自动化系统)又“恰好”与国家节能、安全的政策“合拍”,才有了目前的资本市场所瞩目,但对荣信来说,在SVC之后又将靠什么来维系高速发展?在变数极大的高科技行业,荣信是将昙花一现还是基业常青?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那个当初差点因铁路事故而夭折的创业公司,随着SVC产业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未来两年荣信股份销售收入和年利润增长率均不低于30%),正有计划地通过环环相扣的研发体系与产品布局,以巩固目前的领先优势。

“荣信设立的目标是成为受‘社会尊重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我现在考虑的主要问题,一是国际化,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去,现在我们的海外收入太少,占公司收入不到10%,为此我们很快要成立上海分公司,希望先从周边市场打开局面,并在发达国家寻找代理;第二是希望高压变频(HVC)尽快产业化,技术研发,希望HVC能在明年成为继SVC之后,另一带动收入增长的的支柱产品。”

如果说,目前的荣信,更多的还是因“财富传奇”而为大众熟知的话,也许有一天,这家民族高科技企业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

左强:辽宁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70年出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工学学士,清华大学EMBA,高级工程师,辽宁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1995年11月-1998年11月任鞍山创联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11月至今,担任辽宁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SVC的主要设计者,发起制订了我国两项SVC国家标准,也司“矿用智能瓦斯控制系统(专利号:ZL200520090117.X)”等多项专利的主要设计人员。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委员。

荣信招股说明书显示,左强所占公司股份为972.8435万股,上市后持股比例为15.20%。

名词解释

SVC(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目前占荣信收入约85%左右的SVC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电力、煤矿、有色金属、电气化铁路等重点耗能行业,用以补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无功容量以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的传输能力,节能降耗。

MABZ 智能瓦斯排放装置

该项目依托荣信自主研发的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研制的矿用安全装置,主要应用于煤矿,通过自动检测各关键点瓦斯浓度,智能调节风量,实现自动地快速排放瓦斯的目的,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同时能改善井下工作面工作环境,达到节能的效果。

根据2005年国内MABZ产品订单统计,荣信目前占有92.6%的市场份额,而由于采煤系统差异,国外相关产品一直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公司预计到2010年,MABZ产品的市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可达50%以上。

HVC(高压变频调速装置):HVC可与MABZ一道构成RGM(大型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与排放自动化系统)的主要部件,可广泛运用于各大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效果设备。荣信计划在一两年内令目前尚处研发中的HVC成为公司的主要产品。

旁边报道:

荣信公司创始人左强自述创业当中的“三道槛”

——SVC技术最早是在吸收、消化乌克兰的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的,1997年样品从乌克兰运来的时候,因为铁路包装的问题产品几乎散了,高压线已经断掉,而当时公司还对引进的技术尚未完全消化,根本没有把握复原产品,这场事故几乎使这个创业公司“夭折”,直到3个月后,产品才重新组装成功。

——2003年荣信遭遇一次人才流失危机,当时荣信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开始上新产品HVC(高压变频装置),而内部有人认为此举是自寻死路,在与团队成员有了充分的沟通之后,荣信再次渡过难关。

——2004年荣信的国有大股东破产,2005年底,在荣信正计划为RGM产业化项目融资的同时,荣信国有股开始拍卖,遭遇当地的一家竞争对手、一家民营企业恶意抢拍,(颇具戏剧性的是,对方派出了六名身穿黑西装戴墨镜的代表到现场,),随后对方提出控股荣信,左强随即表示,“控股是肯定不可能的。”荣信马上召开紧急股东会,启动此前早有准备的原股东增资计划,一方面抵御收购,另一方面加快企业新项目上马。

会上左强明确对股东说明,增资可能有风险,希望股东5分钟后决定,厉伟以及所在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当即决定认购460万股,该公司也由此成为荣信第一大股东。左强抵房借债认购600万股,大多数中小股东放弃增资。

一个星期后资金到帐,当时,竞争对手找到厉伟,希望高价收购厉伟公司持有的股份,但结果是厉伟“差点掀了桌子”,并明确表示支持左强,“跟你们干到底”。竞争对手见到公司股东和管理层态度如此坚决,就弃标了。

“高股价对我们来说是双刃剑”

“现在荣信的激励机制是竞争对手远远赶不上的。”近日股价冲破百元,成为‘深市第一股”之后,在荣信(002123)创始人兼总裁左强看来,上市后的高股价、以他酝酿中的中层骨干持股计划,更有利于荣信在高科技领域吸引人材。

不过与此同时,左强也把高股价称为“双刃剑”,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股价对荣信的销售、品牌效益的提升确实有好处;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能以业绩来不断迎合这种投资预期,随着股价的升高。而这根弦也有点越绷越紧。”

“白热化竞争:来得越早越好”

南都:SVC的市场是国产厂商从ABB、西门子等国外竞争者手中抢回来的,目前国内厂商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荣信占有56.2%的份额,荣信的招股说明书也显示,未来5年国内SVC产品的市场价值将超过155亿元,有这样爆发性增长的市场规模,会不会有过度的竞争出现?国外竞争者会不会想一些方式来收复失地?

左强:以往我们竞争对手,象ABB、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他们都没有把SVC当作主流产品来做,因为以往市场规模不大,中国公司的意见又不能及时反映到总部,所以从1998—2003年,基本是我们的产品替代国外产品,最开始他们的一套设备开价大概是500万欧元,而我们大概是500万人民币,我们是凭借产品的性价比、售后服务以及稳定性从跨国公司手中抢回了中国市场。

而2003年,可以说是我们与跨国公司开始正面作战的时期,以往他们的售价往往是在3千万左右,从来不降价,从2003年开始,他们的价格大幅降低,有荣信开始参与投标的,通常都是两套价格体系,有时相差超过一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几年,荣信为国家节省了几亿美元的外汇。

有时跨国公司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恶意竞标,他们希望不计成本打回中国市场。最近我们刚刚签一个单子,跨国公司的标底就比我们少了150万元,但最后客户还是让荣信做了,因为考虑到售后、附属合同等综合因素。其实很多以前找跨国厂商的单位,现在SVC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荣信接手的,国内外的技术已经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也是因为中国市场具有吸引力,除了竞争之外,在荣信上市前,也有跨国公司与我们谈过合作的事情,但在跨国公司要求控股收购问题上而没有达成一致。

未来几年国内迎来SVC发展的高潮,SVC可以改变重点耗能产业的粗放式经营,节能可达三分之一。据我们所知,目前已经国内有十几家到二十多家的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确有可能产生过度竞争,但白热化的竞争来得越早越好,因为现在荣信等民族企业的优势比较明显。

特别是在公司上市后,我相信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我们的激励机制,是竞争对手、包括跨国公司都无法相比的。我们计划把中层骨干股权量化,希望能得到批准。

南都:是计划把你自己的股权拿出来激励员工吗?

左强:至于采用何种方案,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我自己确实不需要那么多股份,股份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把企业作好,我想美国的高科技行业能作大,就是骨干成为股东,这是最好的激励机制。新来的人是创业者,为企业打工,但他离开企业的时候是公司的股东,利益有资本市场的保证,这是财富效应与企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完美结合。

“研发: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

目前SVC收入销售收入占荣信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5.43%,而高科技行业发展永远是日新月异,虽然荣信现在有NABZ等产品专利,不过在招股说明书也提到研发与技术被淘汰的风险,如何保证公司的研发水准?

左强:我们从研发上来说,每个产品都是环环相扣的,从SVC到MABZ,再到HVC,这种产品上的相通性也会很大程度上减少阻力。我觉得其实研发就是一层窗户纸,我们研发人员绝对不比国外的差,关键在于信心,比如说,书上有关于电路板的知识,但是实践中研发人员没可能作过,可能会想,万一失败了,器件的损失怎么办?我们需要真正为研发培养好的机制和环境。

在研发问题上,我觉得很多公司还是比较考虑成本,但其实应该看主要矛盾,鼓励研发人员不怕失败损失,荣信科研上的项目经理,就是几乎可以作决定的高层;在研发的时候,我们都使用最好原材料,损失算公司的,绩效算他们的,让研发人员轻装上阵,能少走很多弯路。

此外,我们也很注重嫁接现有技术,中小企业研发政策相对灵活,我们的产品技术,其实很多大学做过,也有企业做过,但90%失败了。失败的教训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很宝贵的财富,比如我们以前曾经50万收购一个厂的高压变频使用权,买的其实就是它5年的失败教训。

我们企业里还有来自ABB、西门子的专家。技术总监不明白的地方,我们让他去交朋友,周围的研究机构、企业,缺钱的给钱,缺感情沟通的感情沟通,愿意一起发展的一起发展。公司还要上马行业内最好的实验平台,其他企业都是模拟装置,而我们是复制现场1:1的变电站环境。

我们以前经常说自己打攻坚的战水平最高,不过现在我们也希望成为黄埔军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的激励机制对我们也很有帮助,我们要培养一批人把企业撑起来。

“深市第一股:兼顾社会价值与资本价值”

南都:如何看待荣信目前的高股价?从今年三月挂牌上市以来,荣信已经成为深市第一股,怎么看待资本市场的这种追捧?您自己每天看股价吗?

左强:要说不看是不可能的,因为要防止恶意收购。对于股价,我们不是资本行家,不如专家看得明白。积极的一面来说,股价对荣信的销售、品牌效益的提升确实有好处;从不利的因素来说,外界对我们的预期不断在增加,我们希望自己能以业绩来不断迎合这种投资预期,随着股价的升高而这根弦也有点越绷越紧。

荣信目前的成功,除了产品、核心团队因素、股东和管理层和谐之外,也是因为我们的行业正好与“节能、安全”国策发展合拍,比如MABZ上马后,能减少一半的煤矿事故。荣信的目标一直是希望作“社会尊重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在挣钱的同时,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我想这也是知识分子和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理想。

南都:如何评价风险投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左强:我当年找风险投资的时候,就三个要求,“不该分红的时候别要求我分红;管理上别插手;该投入的时候要投入。”——能做到这三点其实很不容易,而且我的性格喜欢简单直接,不喜欢国外风险投资的那套层层上报的决策体系,我认为关键是看双方有没有共同语言,通常就是大家谈半个小时就决定。

美国的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与风险投资的分不开的,活力最强的中小企业往往是从银行贷不到款的。风险投资一是给了企业急需的资金,使我们达到效率最快,其实厉伟的公司在2003年初、2005年底增资时,都是荣信公司以及风险投资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二是能够优化股权结构,象风险投资2000年进入的时候,就把我们的股权结构搞顺,改变了当时“一股独大”的局面;第三是能够带来新的理念,因为90%的创业者都是擅长销售和技术,但在宏观管理上比较弱,但这恰恰是风险投资所擅长的。

在上市之后,关于荣信也有些不实说法,我想最终企业上市,让它成为一个公众公司,不管股权结构如何,其实就是对公司最大的保值。(李宽宽)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