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9日 16:38:53 中财网
新高之后,一般人都认为"现在投资者又开始担心大盘了!"然而实际采访调查中,记者在证券营业部却看到与大跌之前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新思维、新动向:股民心态稳定,操作思路稳定,同时也希望大盘稳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人心思定,稳中有升应该成为当前市场的主基调。
新特点:创新高无人喝彩
提高印花税后,沪深股市应声大跌。5月30日至6月5日的5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一度暴跌超过20%,深综指一度跌幅超过了25%。但随后大盘开始"绝地反击",连拉7根阳线,涨幅30%以上的个股不少,尤其是深成指不仅收复全部失地,而且创出13984.59点的历史新高,比大跌前5月29日的最高位13458.34涨升526点。继周二深成指创出历史新高之后,上证50指数周三也创出历史新高。
对此,国信、海通、华泰、招商、民生、长江、中信、国泰君安等证券等营业部的绝大多数股民"感到意外",与前阶段大盘屡创新高时的狂热心态完全不同,这次创新高竟无人喝彩!
海通证券的股民说,经过"5.30"的洗礼,他们冷静多了。老股民韩先生这样描绘当时的心情:"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对于后市大盘的走势判断,大家很认同寓言故事小马过河所言:河水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除了涨跌不惊的共同点之外,新老股民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大跌大涨,还没有人抽走资金离场;即使有人这次被ST"割肉",也会抄底绩优蓝筹和成长性股票。
创新高无人喝彩,也与营业部经理和分析师们的基本判断有关。他们普遍认为,这次市场的反击潜力凸显当前大盘的两大特点:其一,大盘不是见大顶。从一个大的行情趋势看,几乎很少有人怀疑中国股市长期牛市的大方向,这样一来,大盘的每次下跌,也都成为在场外等候伺机进场资金入市的良机;其二,大盘也不具备"V"型反转的条件。因为假设技术形态出现V型反转,反而加大市场立即见顶的可能性,但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国家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面等均难以支持这种猛烈反转的观点和现实。因此当然会选择多重顶的中期顶部形态,那么没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是难以显现和完成的,更不要说眼下还不见端倪。大起大落都不是监管层"降温"政策的初衷。
新思维:快乐投资参与牛市全过程
经过一轮大跌之后,许多股民反而觉得"快乐投资,全程参与"的重要性。这种新的思维与前阶段盲目投资的"羊群效应"有着本质区别。
中信证券的股民葛先生说,这轮牛市以来,他们过去一直处在"狼来了"的担心之中。一上涨就高兴,一下跌就害怕。现在才明白,市场不断的上涨是风险的加剧过程,而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却是风险的释放。投资的心情与以前完全不一样。
招商证券的股民卢先生认为,快乐投资源于理性投资。他说,快不快乐关键看手中拿的什么股票。尽管周四大盘出现调整,但很多二线绩优蓝筹股却有出色表现。因此,与其关注大盘变化,不如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到个股选择当中去,"择优录取"、"放长线钓大鱼"是一个相对简单也有效的快乐投资策略。
绝大多数股民都认同,既然是大牛市,就不要被杂波干扰,而应该全程参与。目前监管层所指的风险主要还是针对短线和个股、板块来说的,就像经过本轮调整很多股票不但未受损伤反而还创出新高一样,接下来即使大盘继续调整,很多股票仍有望屡创新高,但同样的,很多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还会套你也绝没商量。
此外,股民们也就营造快乐投资环境的制度设计方面建言,例如,市场恶炒绩差ST股、认沽权证由来已久,不但损害了许多股民,还败坏了A股的市场形象。他们发问:为什么不能将风险控制前移呢?如将ST板块整体并到三板,而将真正重组成功又有一个会计年度业绩的三板股票转二板提速。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A股平均市盈率,整体提升估值水平,也可以警示那些准ST股不抱任何"壳资源"的幻想;至于疯狂炒作的认沽权证,一旦变成"废纸一张",就可实行ST或T+1交易;再如"杭萧钢构事件",从"天价合同"出笼到立案查处,从罚款到依法批捕,然而一停牌又紧张,一复牌又拉涨停。反常现象,令投资者一头雾水,怎么做到理性投资、快乐投资呢?许多股民已经对这类股票自己立规:不碰。 新动向:纠偏是一个历练过程
纠偏,包括市场纠偏和投资习惯纠偏,既是投资者一个历练过程,又是市场的一个新动向。从市场纠偏来看,主题是由繁荣走向成熟;从个人投资习惯纠偏来看,主基调是由浮躁转向稳定,由短线投机转向价值投资。
本报信息部统计显示,从5月29日至6月14日A股总涨幅-5.05%,总换手率74.95%;涨幅30%以上的股票大都是低市盈率的绩优蓝筹股,跌幅30%以上的股票大都是高市盈率的绩差ST股。由此分析,虽然指数创新高,但大盘总体反弹有限,表明A股处在结构性纠偏过程中,二线蓝筹和高成长股是目前市场纠偏的中坚力量。但这种结构性纠偏的最终完成有还赖于大蓝筹的崛起。招商、华泰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有定海神针之称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其动态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是股市中难以再现的低价绩优股。从去年底至今年初,前期机构有计划地拉高出货后,筹码由集中走向分散,经过长达近半年的调整,筹码又由分散变成了集中。现在大盘处于期指推出前夕,"两行"技术指标调整有接近尾声的迹象。由于它们的权重太大,其启动将是大盘结构性纠偏成功的标志。
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投资习惯思维的纠偏。证券时报与民生证券深圳营业部联合调查监测分析显示:中小投资者已由过去满仓操作向适当控制仓位转变;由过去短线投机的习惯思维向长线价值投资理念转变。操作上大多数股民对重仓仍被套题材股逢高减磅,控制仓位在60%;对重仓在二线蓝筹股、高成长股,适当提高仓位到 80%;根据近日大盘震荡加剧的特点,中小投资者操作思路由过去追涨杀跌向买跌卖涨转变,适当波段滚动操作,低吸高抛。
另据证券时报信息部统计,周四前期暴跌的中低价题材股出现大面积的补涨行情。两市涨幅达10%的133多只个股中,中低价题材股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席位,其中股价低于10元的品种更是高达70只。此外,前期连续跌停的ST品种,周四也纷纷反弹,近50只ST品种最终封于涨停。面对题材股再次躁动的情况,一些股民又对绩差ST品种产生冲动和幻想。民生证券深圳营业部一股民被套在ST科苑中,周三反弹涨停,周四大幅震荡,股民决定补仓摊低成本,营业部建议他不要恋战ST股,改为逢高减磅操作,周五该股再次跌停,一正一负,减少损失10%以上。
民生证券深圳营业部总经理张志民告诉记者,中小投资者投资习惯的纠偏是一个长期的历练过程。目前股民操作思路转变的新动向,将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汤亚平)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