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权证,谁是“废纸升天”的最大受益者?
这几天认沽权证市场一度高涨,于是在大家纷纷指责参与权证交易的投资者,似乎他们的不理性是废纸升天的根源,在各方矛头都指向中小散户的时候,笔者实在忍不住想说:“你们错了!你们的指责或者美其名曰帮助教育实际上只会帮助某些人成功地转移舆论注意力,只会再一次给中小散户带来灭顶之灾”。看问题不要只看现象,要看本质,要理解这个权证市场,我们就要看清楚谁才是废纸升天的最大受益者。
大家看到了权证翻着跟头往上涨,所以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权证投资者的收益也是翻着跟头涨?错了!大错特错。对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都知道权证的高风险,所以他们只不过是今天在1元的时候买了,下午在1.1的时候卖了,赚了1毛;明天看着权证又涨,在2元的时候买了,买了就跌,赶紧又在1.8的位置卖了,赔了2毛,所以即便是权证到了天价,他们还不过是在天价的上下几毛波动中亏和赢。权证交易8000%的换手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么高的换手率说明几乎没有几个中小投资者能够真正在暴涨的权证里挣到多少收益。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知道权证价格的绝对值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价格本身并不是中小投资者面临的危险,真正的危险来源于飞流直下的暴跌,而暴跌的危险来源于舆论导向和管理层政策。有一点可以肯定地是,无论中小投资者赚还是赔,反正券商的手续费是要赚的,面对天量的成交额,最高兴的莫过于券商了,而且权证绝对价格越高,交易越活越,被券商收走的越多。
既然投资者在认沽权证市场没有获得暴利,那谁获得暴利了?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认沽权证的创设者,对于目前盘子最大的招行CMP1(580997)来说,就是券商。对创设券商来说,几乎为零的成本,没有任何风险,他创设的份数能卖出去多少钱,他就赚多少钱,而且价格越高越好。比如拿580997来说,仅6月15日这一天就创设了4.7亿份,假如他们以均价3元的价格卖掉,减去微不足道的成本,他们在下一个10多天里就可以净赚12个亿!这还不是暴利吗?这就是赤裸裸的掠夺。而为了在均价3元的价位卖掉他们创设的份额,他们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拉高到5元以上。让笔者气愤的是,有些券商圈走了钱扭脸就装出一副高姿态在那里指责权证市场的不理智,废纸升天云云。譬如6月14日国泰君安的研究员就发表《国泰君安:权以稀为贵 恶炒何时休》一文,但是翻开招行CMP1(580997)的创设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国泰君安仅在5月31日和6月1日两天就创设了6900万份,而随后几天580997一度最高涨到4.94。笔者不禁想问问国泰君安,你们能在发出“恶炒何时休”的疑问时也顺便告诉我们,你这6900万份卖了多少钱吗?现在卖完了再来风言风语,是不想让其他券商同行赚钱,还是想左右管理层决策,让政策危险把580997打压到极低价格然后再玩一把?
长期来说,如果控制好创设的速度,的确可以起到最终抑制权证过渡上涨的目的。所以,这些券商也就打着平抑价格的旗号来参与创设,甚至派出“专家”左右舆论,让大家都觉得这权证市场非抑制不可,赶紧让他们以更低成本来创设更多份额,一时间似乎成了帮助政府的活雷锋。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创设的同时也可以注销,创设多少份同时也拥有可注销多少份的权利,新创设的份额也不是要一下子拿出去卖而是可以慢慢卖,一边拉一边卖。注销意味着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流通份额,是一个合法抬升价格的有效工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仅6月15日这一天,580997虽然创设了4.7亿份,但同时也被注销了近1亿份。
综上所述,无论是赚手续费(双向千分之3)的券商,还是赚更多的创设券商,他们都是“废纸升天”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他们无疑是最盼望认沽权证升的越高越好,交易越活越越好的主角。让笔者不解的是,似乎各家媒体对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明白,反而去责怪中小投资者的不理智。笔者更不解的是,上交所把20多家券商找去商量对策,岂不与虎谋皮?而且上交所嫌他们圈钱成本太低,还在考虑部分抵押资金,让他们以更低的成本更低的风险去圈钱?坦率地说,无论是券商还是上交所,笔者一丝一毫都没看出来是在考虑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