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5月30日政府出手打压股指是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逆转。虽然中国股市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虽然中国资本时代的到来
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扭转的进程,但人为的阻延却会导致市场的运行过程平添了很多变数,也会使市场所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5.30”惨案所导致的近4万亿元
的市值损失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决策失误乃市场难以承受之重。中国股市这一轮重大的决策失误肯定不是中国证监会一家所为,但中
国证监会却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5月23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买者自负”原则,但根据媒体引用财政部官员的讲话,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就向财政部提出
了调高印花税的方案并请求财政部予以配合。也就是说,中国证监会在中国股市中导入“买者自负”原则的同时就已经准备对股市下手,“买者自负”原则的引入不
过是对股市进行打压的舆论准备。作为国家证券市场监管的最高行权机构与最高决策机构,中国证监会如此滥用“买者自负”原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由于中国证
监会对“买者自负”原则的重大曲解,就使得“买者自负”原则这一本来是走向市场化的重大信号却演变成了走回“政策市”的重大误导,不但市场蒙受了难以挽回
的空前损失,而且政府的威信与政府的权威也遭受了无法弥补的重大创伤。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与股份经济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买者自负”原
则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道构成了股票市场的法律屏障与制度基础。买是一种财产权利,买是一种市场行为,买是一种未来预期。“买者自负”原则所体现的,
是对投资者财产权的尊重,是对投资者选择权的尊重,是对投资者人格权的尊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义务都由权利派生并以权利的存
在为前提。没有不以权利为前提的义务,也没有不负任何义务的权利。也正因为如此,“买者自负”原则的灵魂和关键才是“买”而不是“负”,并且首先是“买”
然后才是“负”。离开了对投资者财产权、选择权与人格权的尊重而片面地强调“负”,就扭曲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与要求,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权利与义务
相对称原则的背离。这样一来,就不但难以避免对投资者财产权、选择权与人格权的践踏与侵犯,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化原则与市场化机制的重大扭曲。中国证监会
与其他政府部门对“买者自负”原则的一个重大曲解,是片面强调了投资者的义务而忽视甚至蔑视了投资者的权利,进而导致了打压市场这种政府行为的重大走偏。
把“买者自负”原则曲解成“不听自负”甚至“愿赌服输”与“自作自受”,显示了中国证监会对“买者自负”原则在理解与把握上的表面与
肤浅。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最高行政当局,中国证监会在理解与把握“买者自负”原则上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偏差与如此严重的失误,实在是令人痛惜也令人惋
惜。在网上与手机短信中普遍流行的一个笑话对这种肆意妄为的市场监管形成了巨大的讽刺:“一个散户在河边漫步,中国证监会的官员走过去警示说,站在河边很
危险,掉进河里后果自负。散户不服:我站在河边关你什么事?并继续往前走了一小步。证监会拉出了财政部的官员并上去猛地踹了散户一脚,散户应声落水。看着
河中冒出的气泡,证监会的官员得意地说:叫你小心你不听,这下出事了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则笑话,但如果仅仅把它当作笑话来听,那就会大错特错,这个笑
话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是对中国证监会曲解“买者自负”原则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中国股市真正市场化原则与市场化监管的强烈呼唤。
尊重
市场是监管市场的前提。无视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视来自市场内部的真实声音,市场监管就会既扭曲市场也扭曲自己。对于中国政府与中国股市来说,现阶段最
重要的制度建设就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必要尊重与有效保护,这已成为中国股市矫正制度走偏与市场走偏的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巨大阵痛之
后,中国股市本来已经迎来的市场化曙光又被“政策市”的死灰复燃所笼罩,中国股市又重新陷入了预期模糊与运行混乱的混沌状态,这既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大败
笔,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步伐虽被阻延但却不可能被阻挡,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虽
会发生暂时中断但却不可能被最终断送。高瞻远瞩与大有作为的政治家必须顺势而为而不能逆势而动,更不能开历史倒车并幻想用行政的力量来左右市场的意志甚至
主导整个市场的运行。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中国股市中强大的资本力量,就会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多么的不可抗拒也多么的难以阻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向全世界发出断言:大牛市催生了中国一个最伟大的时代,这就是中国的资本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