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越是在该调整而调整不起来的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
"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典出《风俗通》,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给马鼓掌的人。这也就是鲁迅后来所怒斥的"捧杀"。如今,一出"捧杀"的闹剧正在中国股市上演。笔者无意去怀疑出自证券登记机构的开户数字,新股民的开户之热确实也是当前的一种实情,但以散户资金数量之微与机构资金实力之雄相比,10万新散户也未必抵得上一个新基金。作为个人,散户虽然未必个个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但总体上散户在市场投资主体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并未改变。
过于夸大散户的力量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按照现在的统计,中国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过1.2万亿,私募基金大约1万亿,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各近千亿,QFII上百亿美金,加上上市公司和企业入市的资金,综合起来也不过几万亿,虽然同整个市场目前的15万亿市值相去甚远,但也不能认为市值刨去存量之后就都是散户创造的增量。
事实上,增量资金里面除了散户特别是新散户的贡献之外还有大量的新基金,应该还有相当的部分属于来路未明的成分,其中包括以各种方式潜入的国际热钱,也包括相当一些"妾身未明"的私募基金或者说灰色资金。
再说,新增市值也不完全等同于增量的真金白银,其中不可能没有某些虚拟成分或难以避免的重复统计。把市值的飞快增值一股脑儿地归功于散户特别是新散户,让人不能不感到不堪承受之重。无可否认,现在的中国股市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道。目前的情形是,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携数万亿资金押宝股指期货并挟持股指,导演了中国股市这一波史无前例的上升行情。这种上升趋势同全世界所有发达股市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走势几乎毫无二致,其实并不值得奇怪。期货不现身,股指不言顶。虽然由于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基金的大幅度调仓,但一季度末基金仓位量的减少并不表明他们的退却,相反,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前的任何时间内,都还来得及补仓跟进。
实际上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有迹象表明,最近基金又在大唱价值注入的高调。新基金的抢筹建仓以及老基金和机构的调仓补仓才是推动近期行情上升的主要动力,也是指数行情演绎"最后的疯狂"的真正内在原因。说什么具有定价和控盘能力的基金和机构反而身不由己地被一盘散沙的散户推着走,这样的话能让人信吗?事实上,股市越是在该调整而调整不起来的时候,恰恰越是最危险的时候。基金和机构自己绷紧了预防风险的弦,却故作轻松地应声附和涨不停跌不下的言论,无非是乐意见到有不怕死的人敢于抢在他们的前头打冲锋当炮灰。
股指拉得越高,做股指期货的人套利的空间越大,而无缘于股指期货的散户则无法回避被动做空的风险。利益是自己的,风险是别人的,送几句甜言蜜语给替自己去冒风险的人,岂不太轻松?溢美之词误导散户特别是新散户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人多势众就可以"乱拳打死老师傅",创造"散户战胜机构"的奇迹,甚至是只涨不跌的奇迹;它还误导散户特别是新散户轻信把利空可以当成利好来做的神话,把风险置诸脑后,却把忽悠风险当成儿戏。就此而言,"捧杀"其实也和"棒杀"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 黄湘源 环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