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黄湘源:证券分析行业浮夸病流行
贝壳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4961
精华: 30
发帖: 6174
在线时间: 1686(时)
注册时间: 2007-05-31
最后登录: 2017-08-02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5   

黄湘源:证券分析行业浮夸病流行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浮夸是证券分析行业的通病,也是一个致命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个1958年大跃进时的浮夸口号在2007年大牛市中不乏其知音。

  不久前,身为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林义相博士在其专题报告中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定了这样的一个调子:2007年中期业绩增长低于50%是负面的,50%-70%是正常的,70%以上将构成重大利好。对于2007年全年,则低于40%-50%的增长是负面的,高于40%-50%的增长是正面的。2008年还会高速增长,而且比2007年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我们并非不乐意见到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事实,50%-70%的增长率当然比10%好看得多,但好得太多就难免不正常了。假如非得以四五倍甚至七八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才成其为正面,否则就是负面,更是一个颠覆经济发展规律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得以成立,中国上市公司的词典中就将没有正常的发展可言,只剩下超常规的奇迹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夸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的透支性预测充斥于林林总总的证券分析报告,正在成为当前中国股市的一大公害。

  今年1月13日,天伦置业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06年度业绩亏损,预计大致亏损金额为2700万元左右。然而就在两天前,一位名为“谭锡文”的人士以华林证券的名义发表署名文章,称天伦置业“随时会出台一个预增1000%的公告”,短线极具爆发力;中线机会则是公司大股东天伦集团整体上市,上演“蛇吞象”。研究预测与公司实际预告结果分歧如此巨大,其对市场的恶劣影响自不必言。

  无独有偶,另一证券分析师蔡国澍于3月7日在新浪财经网登出《青海明胶:渤海证券借壳上市的最佳选择》一文,宣称“青海明胶存在被渤海证券借壳上市的强烈预期”;3月12日,蔡国澍还在和讯博客上刊登《辽源得亨:东莞证券借壳上市的最佳平台》一文,认为“辽源得亨自然而然地成为东莞证券借壳上市当仁不让的选择”。因发布失实的上市公司信息,对相关公司股价造成了影响,涉嫌违法违规,蔡本人已被证监会立案稽查。

  一旦证券分析不再以事实和事理逻辑为依据,而一味地依靠统计加分析进行大胆推理,放肆想像,那么股价估值要想没有泡沫将很难很难,而利用弄虚作假的证券分析推高股价炒作牟利却变得很容易。黑嘴和黑庄不就是这样走到一起的吗?

  不久前,联合证券一位叫宋华峰的分析师就是这样栽倒在自己所推荐的一只股票广济药业上。从4月16日至5月18日,宋华峰以联合证券的名义连续四次推出四篇关于广济药业的价值分析报告,推动广济药业股价从9元启动,最高涨至19.9元,涨幅达100%以上。广济药业方面分别于4月20日、4月24日、4月27日和5月18日,四次发布澄清公告。根据广济药业的说明,宋的研究报告至少有以下“不实之处”:其一,混淆了核黄素的内销价与外销价,以个别产品的内销价作为所有规格产品的销售均价,导致销售收入虚高;其二,在测算公司收益时,过于乐观,不够谨慎;其三,引用公司财务数据时存在错误。所列公司2006年度“主营收入净额”、“主营利润”等,实为2005年度数据等。

  导致该证券分析师分析出轨的*****,说得客气一点,如上述广济药业所说,叫做“过于乐观,不够谨慎”,说直率一点,那就是浮夸。宋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并参与了所推荐股票的交易,并因此而遭深交所调查。

  真理和谬误不过一步之差,证券分析行业与诚信和公信一旦发生集体性的失之交臂,又何尝不将是整个市场方向迷失、信心沦丧的开始呢?
贝壳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4961
精华: 30
发帖: 6174
在线时间: 1686(时)
注册时间: 2007-05-31
最后登录: 2017-08-02
沙发  发表于: 2007-06-25   
黄湘源,著名独立撰稿人。曾被《证券无限周刊》评为十年股市十大名嘴之一,今年初被《天天证券》评为十佳市场人士。研究方向主要是证券市场政策面、上市公司基本面、投资者心理面,不涉及市场股价走势和买卖提示,文章有“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之誉。主要著作《股殇》《重组魔方》《黑洞揭秘》《股市谁蒙谁》《股市秘语》等。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