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电器/品牌不错/错过了PT的重组机会/上海本地股中为数不多的没重组的/ 在2001年4月退市之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PT水仙“已经连续4年
亏损,且未能就近期扭亏为盈做出具体安排并提出有效措施”。这样的凄凉
境地,很容易会让人忘记水仙电器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1980年公司前身上
海洗衣机厂创立时,是家电行业中被国家定点的二级骨干企业之一。随后,
企业一路崛起,并在国内率先开发生产了两大系列大容量燃气器具。
和许多上市公司类似,真正使水仙电器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来自股市融资
。1992年,也就是企业成立以来的第二个猴年,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
上海洗衣机厂正式改制为上海水仙电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发行A股
募集资金约1.57亿元人民币,后来,水仙A、B股分别顺利上市。资本市场的
助力使水仙电器进入了全盛时期,1993、1994年水仙洗衣机销售量一度突破
120万台,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11%,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从风光无限到退市,市场分析认为根源来自合资的失败。1995年3月上海
水仙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合资建立上海惠而浦水仙有限公司,总投资7500万美
元,其中水仙占45%的股权,并预计合资公司在三年内形成年产50万台滚筒洗
衣机的生产能力。根据最初的设想,惠而浦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洗衣机的电器
制造商,其技术力量相当雄厚,而水仙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也构筑了一个遍
布全国的庞大销售网络。合资双方一个技术实力雄厚,一个则拥有遍布全国
的销售渠道,无疑是天作之合。
然而“天作之合”并未能如愿带来预想的效应,双方发生了很深的误会
,较普遍的说法是美国人不信任水仙的销售网络。美方发现中方采购人员的
采购价格很自由,常常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导致了双方的矛盾和不信任,
最后美方干脆试图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这就使惠而普水仙的经营成本大幅
上升,天作之合名存实亡。在合资公司正式投产的1996年就已亏损2446.1万
元,1997年亏损额更是高达5239.5万元。这种情况下,水仙股份管理层不得
已作出出让25%合资公司股份的决定。但即使只留下20%的股权,惠而浦水仙
1998、1999年的亏损依然让水仙股份再添巨额债务。此外,水仙与日本能率
的合作也出现了巨亏。有评论认为,这些合资中的失败至少说明了我国的企
业管理与国际接轨尚做得不够。
自1997年首度出现亏损,1999年公司股票开始实行特别处理,成为“ST
水仙”,2000年开始实行特别转让,成为“PT水仙”,2001年4月23日,由于
水仙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关于申请延长暂停交易期限的报告》未获批准
,水仙正式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股市首家退市公司。
水仙的退市引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被誉为是证券市场上值得纪念的大
事,标志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的确,这一退市在促进提高上
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教育了投资者。例如,就在退市前不久的4月13日,P
T水仙A、B股都有众多散户吃进,抱定必不可能退市的信念来刀口舔血,使交
易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天量。
而今,水仙正在三板市场进行代办转让。根据2003年第三季度的季报,
虽然公司业绩比上年有大幅改观,但合并报表后1-9月仍有超过1000万元的亏
损。根据其转让主办券商国泰君安对去年三季度财务报表的分析,尽管在继
续调整生产结构和压缩经营规模,水仙电器四季度末仍可能亏损。
从辉煌到衰落,水仙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的变迁,感受了
市场所带来的活力,也感受了市场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