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天才创意*st达尔曼的庄之路
y1y3y2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9
精华: 18
发帖: 3493
在线时间: 1637(时)
注册时间: 2006-12-12
最后登录: 2022-04-07
楼主  发表于: 2007-07-03   

天才创意*st达尔曼的庄之路

天才创意*st达尔曼的庄之路

        自打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因未能及时披露财务报表而被摘牌并被打入三板市场,*st达尔曼(以下简称达尔曼)是第一家,也希望他能成为最后一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才,在这样的事件中,有一个天才就够了,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庸才,更不希望出现第三个蠢材.
      达尔曼为何死压住财务报表不发,是无意披露,还是无力披露,还是有人不愿意看到上市公司将财务报表走光,真的很值得玩味. 让我们回顾一下达尔曼的历史走势吧,(因其已于二级市场在牌,故其数据暂时无法得到,只能凭记忆大致描述论说一番.
    达尔曼由27元一路滑跌至7元一带,做一个略向右上倾斜的平台进入了一轮加速下跌至1.8元,他的滑跌非常的规范,你不妨用尺子把该股k线的各高点连一条线,再把各低点连一条线,就会惊奇的发现,大多数k线都在顶天立地的沿着这条滑道滑落。此时已是2004年的下半年,证监会正在上市公司调查,中报未能如期公布,而上市公司放着财务报表不做却搞起自查来了,这就让人不解了,你把财务报表公布出来,让投资这自己去研判评估不好吗?为何放着应披露的2004中报不做却煞有介事搞起自查来了?并在股价已滑落到1.8元时才急忙忙的站出来公告: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公司有四笔巨额贷款担保,被担保公司未能如期偿还,公司净资产有可能出现负值,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大意如此。
      再看看达尔曼的股价开盘后应声而落,以跌停开出直至收盘。如此大的利空跌停本无可怪,怪就怪在连续三个跌停后没有放量就把跌势止住了,然后展开了一轮震荡盘升的行情,成交量也在震荡盘升中阶段*****替着放了出来而股价并未应抛盘的涌出而回落,这是巧合吗? 试想一下,股价由27元附近一路滑跌至7元附近才筑一小平台后再跌至1.5元,这期间连波象样的反弹都没有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原主力出货的决心是义无反顾的,上市公司当时的基本面是净资产4.21元资本公积金2.28元。4.21+2.28=6.49元,股价竟跌到1.5元无反弹说明:一。上市公司有财务造假的可能。二。基本面发生了严重的变故(恶化)。三。大股东占有上市公司大笔资金不肯归还。四。涉嫌巨额贷款担保。否则很难解释。此时公布净资产由4.21元一下子就变成了负值,三个跌停板挡得住吗?难道此轮由1.5元重返1.8元是有人在做反弹吗?显然不是,是有人在利用利空打压股价开始进场吸货。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何如此武断是有人在吸货? 道理很简单,如果是有人想做反弹,如此重量级的利空压住犹恐不及,怎会自己捅出来?财务报表都可压住不发,难道压住一条自查的消息比压住不发中报还难吗?其二,股价三个跌停就噶然而止,刹车未现放量说明抛盘不重,也就是说这么大的利空,除了有人故意打压外,持股者已麻木到不知恐慌为何物了.三.震荡盘升中,虽有巨量放出,股价却并未应声而落或长期调整以消化抛盘。如果仅是做反弹,就要尽力避开抛压,一遇抛压就会主动回调而很少强行上攻。如果是做反弹,也很难做到无论遇多大抛压都要将股价坚持作回到起跌停点,从而使于跌停时没能抛出的筹码以充裕的逃跑时间哪个主力也没有那么好心。
        股价由1.8元快速回落至1.5元附近后,有一日突然快速的将股价由跌停拉至涨停稍作停留便快速回落致前收盘上方起稳横盘至收盘。这种走势是诱多还是空头陷阱?还很难界定,但由前期走势看,假使由1.5元至1.8元为主力吸货行情,则1.8元的快速回落应为震仓的可能性居大,因为这么急吼吼的下跌是很难出的去货的,其次,在1.8元的高位并没有巨量出逃的迹象,而且1.5元至1.8元获利空间也不大,稍微出点货就会打回原形,再者1.8元以上皆为无量阴跌及1.8元出利空进庄说明主力来有备而来,因此在此出逃的可能性不大,次日以一字跌停完成全天的交易。
      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公布的利空不断,如许宗林挪用侵吞上市公司4.5亿元资金,及利用地下钱庄将上市公司的钱大量的洗往国外,等诸多原因,公司的净资产已达到-8元。上市公司那么愿意公布消息(可参看F10),可面对满天飞的传言竟不作一字澄清?直到当地人大取消许宗林的人大代表资格的公告中,投资者才得以知晓许宗林将一亿多资金注入自己的子公司,3.5亿元左右的资金反还上市公司。
      为何公司一系列的公告中对此只字不提??上市公司为何能哑忍谣言肆虐不作只字澄清??却心情不错乐此不疲的公布一些诸如公司持续经营已不可能......连续三个涨停注意投资风险......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等等。
      再回到股价的走势就不能不让人侧目.次日之后仍是几个一字跌停,而每个跌停的开盘都会受到短暂持续的大量冲击,却冲击的相当有分寸,就是不肯将跌停冲开一角,以保持一字跌停的完整性. 开盘即放大量是说明有人在跌停处抢筹码,还是在跌停处对倒诱多?诱多只可一次,是可一不可二的东西.二次失败的概率极大,其次,诱多至少要将跌停冲开,并快速拉升,制造一种虚假而强劲的买入力度,从而吸引短线炒手的跟风追入后,快速杀回,一网成擒.象这种连跌停板的一角都不肯掀一下,又如何激得起别人追买的欲望?
      前几个跌停还比较温和,只有两三百万的封单,可怪就怪在接着就出现开盘即有500余万股的封单将跌停封杀,是慌不择路的杀跌,还是别有用心的诱出恐慌盘?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主力乃有备而来,是什么样的突发利空导致主力如此不计成本的馈逃?两三百万的封单都无法消化,却用500余万去压盘,除了吓出恐慌盘根本就无法出货.
      再从盘面交易细节看,交易却异常活跃,开盘即放量短暂冲击跌停后迅速萎缩,但这种萎缩是相对的.通常这种开盘即现500余万巨量压单也会出现两三笔大单冲一下跌停后,立马萎缩成几百股的买单,这种买单看是密集,每分钟也有五六笔的成交,但全是百股的,上千股的都少见.而达尔曼的相对萎缩则是买单除了少数上千股的外,其余全是上万股的买单这不很耐人寻味吗?
      这与挂单的技巧有关.庄家出货在9.15时将巨额卖单挂于跌停板处开盘后根据成交三原则,以持续的小单买入自己的股票,目的是骗进一点跟风盘是一点.而吸货则是9.24时挂出卖单,把别人的卖单扔到前边,这一可以吃到别人的货,又不必担心自己的筹码被别人吃去,这就是达尔曼的挂单艺术 .。
      次日开盘仍以500余万的挂卖压出,交投依然保持一种相对活跃的态势,板上的封单也很快由500余万增加至670余万,14.40左右风云突起,持续的大单十几万几十万的向着跌停板攻击,至收市短短二十分钟里成交160余万股正好近似于开盘后追加的挂卖单,也就是说追卖的全被有心人收入囊中。而更巧的是跌停板上的压单仍为500余万。
        翌日开盘就有人用155万的买单将跌停板一枪打掉,持续的买盘向上攻击,盘面抛盘很轻,在未现大卖压下主动回调,回落过程中抛盘依然很轻。回至跌停板处的第一笔封单只有5万余股,六七万股,十余万股,三四十万股,最后也只有百余万股封在跌停上。之所以说抛盘很轻,是应为若是抛盘重的话,那么砸向跌停板的第一笔封单就不会是那四五万股,而是两三百万,也可能是一两千万啪的一声将跌停板牢牢封死,而不会给你任何出逃的机会。这与前两个交易日,开盘即以500余万股将跌封死形成强烈的反差,昨日尾市的抢盘,及今日的走势似乎都在说,有人在利用一切手段疯狂的抢筹。
      .由近日跌停时那谨慎的逐渐累计的挂卖单已不难看出,面对1。1元左右的股价已不再是有人担心卖不出去,而是担心自己的挂卖单被别人抢去,更心急于如此低的价位(只对于该股而言)吃不到更多的廉价筹码。 随后,股价进入相对稳定的横盘振荡,2004年12月30日该股下破一元。31日以一字跌停暂时告别主板生涯。摘牌的原因不是应为连续的亏损,而是有人死压着财务报表不肯发。
      有人正是巧妙的利用了交易规则将达尔曼逼向三版市场。经历半年的沉寂,于2005年6月3日以32万6千2百股的卖单将股价打到0。22元。如不是交易制度被人巧妙利用,我们很难想象在二级市场上以这么少的量将股价打得这么低。这就是天才想象力的杰作!! 其后利空不断,只要你有耐心将2005年的所有消息能够看完而不吓出心脏病来,就真的很值得人佩服。那利空向下刀子一样铺天盖地,而股价却一骑绝尘天天一字涨停,15个交易日已然翻番。于0.44元横盘四个交易日,略作回落三个跌停横盘一天就又踏上了灿烂的征程。2006年1月6日,股价已涨到0.53元了。正是由于有人在二级市场的大量收集达尔曼的筹码,才有这三版卓然独立的表现。
      除了上市公司自查的违规担保,其余消息的真假真是一头雾水很难界定。而这四家公司主营是什么?业绩如何?不偿还到期贷款是有心还是无力?就不得而知了。还好,我们知道这四家公司是高科技公司,这就为公司未来的重组留下了想象空间,同时,几个疑问盈回于脑际。1上市公司被人不间断的起诉,甚至几十万几万元的诉讼公告都不肯拉下,为何对四家被担保公司的逾期不还贷不闻不问?2依据偿贷原则,银行理应先追究借贷人的债务,只有当借贷者资不抵债,破产,确无力偿还贷款及失踪的前提下才会追究担保人的连带责任。是银行在追究上市公司的连带责任,还是上市公司先自己把这笔没来由的债务扣到自己的头上?说自己可能受到牵连而净资产有可能变为负值,为何不尽快将财务报报表做出公之于众,让投资者自己评判这种负值是有可能,还是子虚乌有?其次,即使将被担保人的债务转嫁给上市公司也没关系,上市公司可以让那四家被担保的公司以股抵债收归上市公司,乖乖,达尔曼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想象空间。当然,所谓的想象也就是想当然,既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切不可当真。还有许宗林返还公司那近3.5亿元资金哪去了?上市公司那么愿意公告消息,而对于3.5亿元这么大笔资金的去向却只字不提,也不作任何解释? (注:本文为本人发表于2006年元月)
狂客固痴狂@2007-6-29 12:42:00
 
   

标签:直到当地人大取消许宗林的人大代表资格的公告中,投资者才得以知晓许宗林将一亿多资金注入自己的子公司,3.5亿元左右的资金反还上市公司。
y1y3y2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9
精华: 18
发帖: 3493
在线时间: 1637(时)
注册时间: 2006-12-12
最后登录: 2022-04-07
沙发  发表于: 2007-07-03   
上面的文章为转载狂客固痴狂的.
cqwgq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575
精华: 0
发帖: 266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11-03-17
板凳  发表于: 2007-07-03   
赚钱难呀,败家容易呀.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