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0日 07:51:56 来源:辽宁日报
当前,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在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创业投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在世界竞争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与高科技企业超前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服务于高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面对众多怀揣行业领先技术、勇于进行自主创新的创业团队,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使创业者不再受困于资金瓶颈,已成为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刚刚落幕的2007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在吸引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同时,首度将风险投资与创业周相结合,在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协助下,举办了“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大连国际峰会”,意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融资经验,推动我国东北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并且借助风险投资平台促进东北地区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和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企业是新技术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以我国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第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亦称民营科技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成为当前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对此,参加本次峰会的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认为,自主创新型企业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因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是创新技术的重要来源。但他同时透露,根据一项调查,大部分自主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金融问题,即难以找到一条比较顺畅的投融资渠道。长期从事风险投资政策制订和推动工作、同时兼任中国风险投资协会主任的张景安说:“自主创新型企业现在最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资金。”
据了解,我国第一家自主创新型企业创办于1980年10月,从那时起至今,我国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涌现出华为、联想、朗科、中星微等一大批在世界高科技企业中独占一席之地的创新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大企业的摇篮。张景安认为,这种发展趋势与国际经验相吻合。据他介绍,美国80%以上新开发技术,是由创新型科技企业实现产业化的;苹果、微软、GOOGLE等行业巨头,也都是由科技人员创办的小企业依靠自身技术创新发展壮大起来的。据了解,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人均创新成果数量是大企业的两倍,其产生的成果是大企业的三倍。
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的新产品来自于创新型民营科技企业。张景安表示,当前着力发展自主创新型企业,对培育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金瓶颈是企业创新“拦路虎”
虽然自主创新对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但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却是一条充满荆棘、充分考验攀登者勇气的坎坷之旅。风险人所共知、失败在所难免。因此,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而言,其另一个称谓———“高风险企业”也许更能表明其现实处境。
自主创新型企业,既是一个技术创新、高效率的经济群体,同时又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特点。据张景安介绍,有数据表明,在美国的新建创新型企业中,有50%的企业在创立三年内“死亡”,剩下的50%中又有50%熬不到五年就“消失”了。只有经过反复淘汰、几经考验“存活”下来的少数企业,才有机会越过创业初期的“死亡谷”,成功地进入成长期。
“自主创新型企业大量地夭折,既是对自主创新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打击。”张景安说。据调查,北京中关村每年被市场淘汰掉的企业多达数百家;我国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型企业,目前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生存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据张景安介绍,目前,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融资压力,并且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信息不对称,即与商业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稳健的运营模式不相符;二是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周期长、风险大,为一般金融机构难以承受。自主创新型企业在风险性和投资价值上的不确定性,致使其资金断流,并使其发展遇到了难以逾越的资金障碍。
目前,以自主创新型企业、高风险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风险投资产业在我国虽已起步,但其规模尚不足以满足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影响了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张景安说:“中国高科技企业受到资金问题困扰是相当的严重。”据介绍,在美国硅谷,创业企业所面对的情况有所不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创想可以迅速变成一个企业;小企业可以迅速变成大企业。张景安说:“支撑硅谷的是一个强大、顺畅、完备的风险投资体系,这种体系也使中国的一些企业从中受益。”近年来,我国的新浪、盛大、百度等网络企业都成功在美国上市,借助于国外资本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由此反观国内,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对高风险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孕育出一批技术领先的行业巨人。张景安说:“制度创新,是我国投融资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完善资本市场是创新关键环节
由于具有独特的资本方式,风险投资与新兴资本市场既可以满足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迫切需求,又可以达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融资效果,已经被世界各国资本市场所接受。目前,我国正加紧制定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制订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此背景下,张景安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表达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其一,要加快推出创业板。当前,我国中小板仍然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有区别,中小板不能代替创业板。随着《公司法》和《创业法》的修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力和人才队伍得到了加强,为创业板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科技部与深交所开展了针对科技企业和上市企业的一项专门调查,调查显示:根据全国高新园区5万多个重点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数据分析,有27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符合上市条件,其中700多家已经被深交所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但与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相比,虽然培养对象很多,但发展上市的还比较少。因此,适时推出创业板,对于培育更多有活力、有发展、有前景的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十分有益,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处于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二,要深化三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待办股份市场。目前,北京高科技企业进入待办企业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虽然这一事件的促成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并且目前仍有许多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但是,待办股份转让系统已经初步发挥出创业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并将成为未来三板市场建设的核心。对于为数众多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进入其中,待条件成熟时再通过转板进入中小企业板或未来的创业板发展。
其三,应加快中小企业板的制度创新,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在总结中小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订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发行审核标识,重点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尽早建立适应这类企业上市的优胜劣汰机制、小额融资机制、推进全流通机制下的交易和监管机制等,设立面向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绿色通道。
其四,利用科技园区集中发展创新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新产业园区已经积聚相当一批有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一批优质企业,是目前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集群效应,空间积聚和产业积聚的特点,加快科技园区的发展,构筑低成本、适合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支持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积极推行有限合伙制,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吸引资金,使我国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得到扩大,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加快推出针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使投资者在股权转让中获得一定优惠,从而激发其从事风险投资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