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新三板开张以来最令人遗憾的一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周有大量的交易,比刚开始只有两支股票,有时一个多月不成交要强多了,所以有很多人都会对我的看法不屑一顾.
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现在新三板的股票不好买啊,就象本周,交易股数达几百万股,金额达数千万元,可是有多少是我们中小投资者的交易呢?本周可能还没有一笔!大量的内部交易充斥着新三板市场,想买的中小投资者却怎么也买不到.难道这就是新三板成立的目的所在?
管理层开办新三板本来是想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相对而言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一下如何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然而高高的门槛和过于复杂的交易制度使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对这个新鲜事物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充满了失望.
也许当时管理层的初衷是好的,一方面,在当时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如何建设还是一个未知数,如何防止一个新的类似两网股的悲剧的重演成为管理层考虑问题的重点,另一方面,因为高新技术也是高风险的代名词,让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才能进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河南产权交易所要有20万的金融资金才能进入,深圳的产权交易所则要有50万才准入.另外再在交易制度上做足了文章:手工填单:只在大城市设立数量极少的建行试点网点:再则做新三板成本高,又麻烦,交易量小得可怜,使绝大多数券商都不愿意做新三板的业务(即使是现在,也还有很多有资格做新三板业务的券商营业部不做新三板).种种门槛的设立让即使最大胆最新潮最有投资眼光的炒股高手都不敢进入,非常有效地控制了进入新三板的投资者的数量,但也使新三板成了死水一潭.
但是现在还有这个必要吗?创业板的推出在现在看来是只争朝夕,这是因为现在的主板市场已经鸡犬升天,而流动性的过剩造成的房地产和股票的大涨也使国民经济的稳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何拓展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引导投资,已成为管理层思考的重点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要求我们建立创业板和完善的三板以及地方柜台市场.管理层的考虑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以免难以控制,造成金融混乱.可是我们的经济建设不能等,我们的金融安全不能等,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不让我们继续等下去.
去年底的时候,新旧三板的改革就已经进入了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为什么现在还不见改革?难到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效率?
新三板的投资价值估计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良好的成长性(整体明显大大超过主板和中小板)使新三板的股票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管理层允许新三板进行定向增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态度,可是改革的步伐如此之小,如此之慢,还是让不少公司失望,让不少风险投资资金失望,也让不少中小投资者失望.新三板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少好公司对于新三板持观望态度,不知道到底是该进新三板还是不该进.许多已经上了新三板的公司也已经开始失望,转向主板申请IPO(世纪瑞尔和久其软件就是明证),因为他们正处在公司发展的绝好机遇面前,他们不想失去大好机遇,资金需求得不到解决,资金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公司做大做强,而现在的金融制度使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感到无能为力.
可是,效率再低,我们还是对三板系统的改革充满期待:效率再低,新老三板的改革还是会进行到底:效率再低,三板,特别是新三板的投资价值还是毋庸质疑.我们也相信党,相信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党和国家一定会正确处理金融问题,一定会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稳步推进,新老三板的股民一定会有见天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