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获悉,7月下旬,一份由331名三板投资者联名的文件《请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关注我们的处境》以快递的方式送到了中国证监会主席的案头。
在这份文件里,对于目前在三板交易的公司,投资者提出了恢复上市或再上市、清欠、股权分置改革、抓紧对三板公司的上市和鼓励重组等5项建议。
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据透露,两位副主席作出了重要批示,证监会相关部门也于7月25日接见了这些上书的投资者代表。 此前,管层对于三板市场的公司已经进行了定调。按照2000年9月出台的《关于答复STAQ、NET系统股民询问口径的通知》,证监会承诺:“符合上市条件的推荐上市,暂不符合上市条件但有重组基础的进行重组后推荐上市,不具备重组条件的与已上市或者拟上市公司的股份置换,组织有实力的企业以收购等形式重组两网挂牌股票。”
规定虽是如此,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转板成功。在三板市场交易的杭州大自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自然”,400001),曾经三次向证监会发审委申请上市,均遭遇了否决的命运。 在呈递给证监会的意见中,这些投资者把“恢复上市或再次上市”作为了建议的第一条,希望证监会能够抓紧时间制定相关的法规。 而且,在他们提出了5项建议中,其中三项涉及了转板和上市的步骤,望证监会能兑现承诺,加快制定三板市场公司转板条例。 当然,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已经基本完成的股改和清欠,这些投资者也呼请证监会能够加快对三板公司相应工作的步伐。两步事关后续的转板,异常重要。 证监会也给予了积极回应。据称,对于三板的相关工作,目前证监会已经在研究。“你们能想到的相关部门已经在做。”一位受到接见的人士转述了证监会相关官员的话说。
似乎是巧合,就在此后一天,在三板交易的公司粵传媒(400003),在经过了多年的等待之后,首发上市也在证监会发审委过会。若7月30日能顺利通过,粤传媒将成为三板成立6年来,首家由三板“升级”到主板首发的公司。 同时,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于7月28日公告称,经过审核,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路翔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获通过。此外,定于2007年7月31日召开2007年第93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的发行人为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北京久其软件作为首家上会的三板企业,如果其IPO申请通过,则意味着三板转主板企业的IPO通道的开通。 据了解,山西同德拟发行股票1350万股;北京久其软件拟发行股票1550万股,同时,发行人控股股东北京久其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董泰湘、赵福君分别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由发行人收购该部分股份。另外,通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董泰湘、赵福君处受让发行人股份的股东共计99名,受让股份共计515万股,上述股东也分别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其持有的该部分发行人股份。
三板可怕的历史:久以来,三板市场成为众多投资者的梦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些年,更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三板市场近来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这种落差通过主板的变化反映了出来。自2005年以来,历经股权分置改革、八部委联合掀起的清欠风暴和相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政策的出台,深沪主板上市公司的股价迅速飙升。 但三板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些待遇,对于三板投资者而言,这是不公平的。首先交易制度不完善、监管缺位和股权分置改革难于推进体现了三板投资者的不公平待遇。 首当其冲的是交易的制约。与主板不同的是,三板市场的公司是按照盈亏状况,分别设定每周交易5次、3次和1次,在交易日由系统在收盘时才撮合成交,一天才成交一次。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不便。交易的不透明导致投资者难以按照意愿的价格来买卖股票。 此外,能够为三板投资者提供交易的券商也屈指可数。经调查,在最初时,只有7家券商具有交易资格,此后扩大到22家,但这依然满足不了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另一个揪心的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问题。 在三板成立之初,其主管单位就移师到了中国证券行业协会,证监会不再直接监管这些在三板交易的公司。在主板基本完成股改后,三板却迟迟不见动静。 据透露,中国证券业协会曾经在5月向证监会报告了关于三板市场公司股改的报告,但目前仍处于等待批复过程中。 作为三板的流通股股东也与主板流通股股东一样,为什么不能享受支付对价的待遇?只有完成股改了,大股东才会具有做好公司的欲望,为什么不可以在三板市场里就进行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