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3
来源: 巨灵资讯
代办股份转让业务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业务,也称之为“三板市场”。
三板历史变迁
1992年7月,国家体改委批准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为指定的法人股流通市场。
1993年4月28日,NET法人股市场正式在北京开通,该市场是央行联合五家银行、人保公司以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STAQ与NET系统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被称为“两网”。
1998年,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大整顿中,“两网”被取缔。
1999年9月9日,“两网”正式停止运行。
2001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指定申银万国等6家证券公司代办原STAQ和NET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业务。
2001年7月16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开办。
2001年底,从主板退市的水仙登陆三板,三板开始承担完善中国退市机制的历史重任。
2002年下半年三板市场对自然人投资者开放,2003年初三板市场曾出现短暂的繁荣期。
2004年以来,退市公司增多,三板市场扩容增速,目前共有46家公司。
三板市场的尴尬
尴尬一:三板市场的公司经营业绩不如人意。
尴尬二:对参与到三板的挂牌企业来讲,只能去三板挂牌交易,并不能进行融资,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因而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持股票转战三板的命运也漠不关心。
尴尬三:三板市场基本是主板退市股票的"收容站",而退市公司基本上都是资产质量非常差的,致使三板市场满眼都是"仙股"。
尴尬四:交易制度呆滞,成交量寥寥无几。低迷时期整个市场全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还不如主板市场一只股票的交易量。
尴尬五:退市板块的资产质量一般较差,其唯一的机会不在于价值投资而在于重组机会。这就制约了三板的流动性,使其陷入"一潭死水"的境地。
据悉,早在2004年,“粤传媒”就曾向证监会申请转至A股市场,但当时并未获批。
直至现在,首家三板企业——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粤传媒)IPO申请获通过,受此消息刺激,整个三板市场30只正常交易的品种联袂上扬,纷纷涨停。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粤传媒A股IPO的通过标志着三板转主板的破题,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