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金融界汉奸系列之----吴晓灵(几年后若经济危即则更看得清)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08-05   

中国金融界汉奸系列之----吴晓灵(几年后若经济危即则更看得清)

中国金融业近年里为什么大开大放?原来是有吴晓灵这么一批高层官员在暗中操作,但吴晓灵副行长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恐怕连《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都不如,连市场中人都看出当前国际间的金融危险,而偏偏吴晓灵等人却全然无知,这里面肯定有一定原因。要么就是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太单纯,一点江湖险恶都不懂,要么就是让外国人灌迷魂汤给灌晕了,再要么就是本文结尾所提到的:别有用心。我们不知道中国人民怎么把这样的人物选拔到了重要岗位?特提一点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吴晓灵放松金融管制意欲何为?

----警惕央行遵照美国利益,取消中国的外汇管制

金融管制不等于金融监管



    近期仍多个中国经济论坛召开,更有不少新鲜的经济观点出现,地位与观点的影响力依然是正比例的关系,谁占据要职,与其观点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就是其影响力的表现之一。以此为标准,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的影响力相当之大。

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是一会事吗?

    吴女士在第三届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又称“田横岛论坛”)上说:中国下一阶段的金融改革的重点,是放松国内金融管制。而另一位重量级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中国国内的金融监管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监管过度,令被监管者苦不堪言;二是监管真空,许多该监管的地方没人管;第三是监管冲突,各个部门监管理念不同、出发点不同、想解决的问题不同,造成“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前一个官员型的“学者”要放松金融管制,后一个是学者型的“官员”要以改善来优化监管。读者或可能以为,管制与监管是同一回事,实则不然。

    管制有控制的意思,有权属之意,不仅有法律授权下的上位管理权,还有实际所有权下的控制权,在英文中是control。监管没有控制的意思,即没有实际所有权下的控制权,但有在法律授权下的上位管理权,在英文中是supervision。管制是一种直接的、强制性的控制,监管是一种间接的、强制性的监督与监理。

    在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中,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合法性,有合法的管理权限,均出于不同时期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而加以实施,另一个共同点是时间管理上,二者均有事前、事后、即时三个阶段的划分。不同之处在于,管制的范围小于监管的范围,管制是出于更强硬的管理动机,以严厉控制金融风险,而监管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人)、有待于市场的平滑运行。

中国的金融管制,就是外汇管制

    中国的金融管制,就是外汇管制,即对本币与外币在中国境内的流动,实施强行管理和控制。换言之,中国除了有外汇管制,并无其它任何名目的金融管制。实行金融管制,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国家利益的作法,没有强硬的外汇管制,热钱在中国的予取予夺,将时时发生,经济的不稳定性将与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同步增加。中国的现实是,合法的金融管制领域并不算多,金融监管的领域则比较宽泛。

    吴女士认为,中国下一阶段的金融改革重点,在于要“放松金融管制”,她是有意把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混为一谈了。反而是李扬先生说得对,中国第一是存在监管过严,以至于把合法的监管权限扩大到管制权限,这是不对的,以至于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是该管的没有人管,不该管的管得太严,监管变得大而划之,疏而多漏,接着出现第三个问题,因为金融行业存在多头监管,监管条例各管一方,不能适合市场与投资业务已经出现的综合发展格局,在混业监管还不成熟,分业监管领域窄小的情况下,监管过苛与监而不管并存,总体上说,中国国内的金融问题,还是一个如何监管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金融管制的问题。

中国的金融是监管问题而不是管制问题

    这就是说,中国金融的问题,不是出在管制上,而是出在监管上。中国的金融管制是领域清晰,简单明了的,反倒是金融监管是虚而不实,体弱多困,把中国金融监管放在至上地位,强而化之,编织出一张恢恢天网,疏而不漏,乃为上策。若市场失灵,监管失聪,管制的底线也崩溃了,中国的金融领域还会剩下什么肉,可以令中国的百姓将养颐年的呢?

    位高权重,出言宜慎。作为一个中央银行的在位监管者,一个监管机构的高管人士,把一个其辖下的金融监管问题,当成一个金融管制问题,明显是错了。如果他(她)因对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搞不清楚,错把合法的、也适合中国国情的外汇管制(现行的有条件外汇管制),也全数无条件放开,令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成为投机外国资本的提款机,让全国人民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内,随时可能付出惨痛代价,情何以堪呢?

吴晓灵放松金融管制的危险性

    那么,吴女士真的是犯了一个简单的概念错误,将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混为一谈吗?不是的,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她就是要放松金融管制,把中国经济最后一道防治内外金融风暴的防护栏,在下一阶段的所谓“金融改革”的招牌下,彻底摧毁。

    在这此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提出,应放慢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以便更好地保护国内市场。这一观点,是中国大部分经济学家的观点,包括有很大成就的林毅夫教授。吴女士均不以为然,公开反驳称:“这种想法只能在短期内可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激进派猛将,作为一个官员型的“学者”,吴女士在没有很强的金融学根基的前提下,位高胆大,真是中国经济之大不幸,是国家民族之大不幸。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吴女士的此番言论,又是在美国周长保尔森来华前夕,明显有迎合美国政府与国会的政策性放话,难道她把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混为一谈,是一时的口误?抑或是另有企图,旨在执行周行长小川先生搞人民币自由浮动的汇率政策?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误是不可能的,遵照美国人的旨意办事,把人民币放开,才是吴女士想念出声的真经。

中国要警惕金融汉奸

    若此研判无误,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到来,国家民族长期稳定发展的汇率政策基石已经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应该看到的是,中国金融官员的立场与政策,正在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相违逆,他(她)们将金融管制和金融监管混为一谈,强调要放松和取消金融管制,就是要按照美国的利益,执行美国要求的人民币自由浮动的政策。

    相信吴女士决非一时口误,媒体因其地位,又放大了她的影响力,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中国的金融汉奸已经面露狰狞。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贝壳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4961
精华: 30
发帖: 6174
在线时间: 1686(时)
注册时间: 2007-05-31
最后登录: 2017-08-02
9楼  发表于: 2007-08-05   
偶是大专文凭看不懂
神仙总管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239
精华: 0
发帖: 78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3-25
最后登录: 2007-10-22
8楼  发表于: 2007-08-05   
老精密1的眼光很...................远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7楼  发表于: 2007-08-05   
当罗斯福向美国议员中学识最渊博的盲人参议员托马斯·戈尔询问对他废除金本位的看法时,戈尔冷冷地回答:“这是明显的偷窃,不是吗?总统先生?”对于戈尔参议员的坦率,罗斯福一直耿耿于怀。这位参议员就是后来的美国副总统戈尔的爷爷。

    另一位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恢复金本位的众议员霍华德·巴菲特在1948年指出:“我警告你们,两党的政治家都将反对恢复金本位,在这里和国外靠美国持续货币贬值而大发其财的那些人,也会反对恢复诚实货币的制度。你们必须准备智慧和机警地面对他们的反对。”

    对黄金作为最终货币有着终生信念的老巴菲特没能看到金本位的恢复,但这种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儿子,当今鼎鼎大名的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脑海中。当巴菲特瞧破法币制度最终必将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后,在1997年银价跌到靠近历史最低点时,果断地吃进了世界上1/3的实物白银存量。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一帆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098
精华: 3
发帖: 195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8-03
最后登录: 2007-12-21
6楼  发表于: 2007-08-05   
会不会有金融间谍?
tplmesheet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61
精华: 5
发帖: 1307
在线时间: 34(时)
注册时间: 2007-03-31
最后登录: 2009-11-02
5楼  发表于: 2007-08-05   
俺不懂。
wrz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65
精华: 1
发帖: 83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08-01-14
4楼  发表于: 2007-08-05   
我支持吴晓灵!!别乱评价.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地板  发表于: 2007-08-05   
黑石的获益不仅在于其以各种方式侵吞我股东权益,而且借机敲开我火爆金融资本市场用我资金收购倒卖我国企并投机牟利,将我作其超级提款机而且还是用我们的本钱。(世上竟有这等便宜事。)
俗话说:占便宜没够。黑石的胃口由此大开。据消息人士透露,在获我30亿美元入股后,黑石将其在亚太区的投资重点进一步瞄准中国。继考察过我国最大的塑料生产企业安徽国风集团之后,黑石亦在与中国蓝星集团公司进行接洽,对该集团旗下的有关化工新材料项目颇感兴趣。……

    更为严重的是,黑石此恶例一开,立即鼓舞了大批国际私募基金,纷纷赶赴这场利用我资金瓜分我国企的盛宴。而我有关部门则迅速对其大开绿灯。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说:“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可以通过引入私募基金、风险资本、行业投资人等使中国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与国际资本相结合。”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说:“应该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介入私募基金已成为一种趋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确实有高风险,但回报也比较大,任何金融市场,风险和收益都是对称的。……应该说中国不缺外汇。但是外国的私募基金进入中国以后,能够带来技术,能够帮我们培育人才。”(什么技术?用我们自己的钱贿赂我官员贱买倒卖我国企。学他人如何操着我们自己的刀切割我们的血肉吞食?也看得下去?!)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2006年7月的一份研究报告就已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在金融业方面,深圳发展银行已被国际私募基金完全控股,广东发展银行现被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

    在我经济自主权正逐步丧失的严重时刻,我们不是赶快公布反垄断法以维护我们的经济自主权,相反却为他人剥夺我最后的经济自主权大开绿灯。这还不够,还要用自己的资金去支撑鼓励这种剥夺。天底下竟有如此不可思议之事!

    显然,借我入股黑石为契机,将掀起一个国际私募基金兼并我国企的新高潮。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后兼并我国企的资金将是他人占有的我们自己的钱(连个利用外资的借口也不要了)。

    这样,不仅我外汇储备,而且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所有我金融机构的资金,都将成为用来剥夺我们仅存的最后一点经济自主权的“异化”力量。使我之经济实力如同癌瘤一样扼杀掉我们自己而向外淌血喂肥他人。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板凳  发表于: 2007-08-05   
吴晓灵:金融改革重在放松对内金融管制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3:00

  在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内开放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8日在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表示,在世界各种要素都已经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中国下一步要想在国际上进行竞争必须加快金融改革,而加快金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放松对内的金融管制。

  “现在世界各种要素都已经全球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来促进中国在国内优化资源配置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话,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制约。”吴晓灵指出。

  同样在此次会上,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提出,应放慢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来更好地保护国内市场。对此,吴晓灵认为,这种想法只能在短期内可行。

  吴晓灵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有一个台湾,有一个香港,台币和港币是可自由兑换的,中国要想挡住资本可兑换的门是不太乐观的,所以只能是加快对内的金融改革。具体地来说,应该放松对内的金融管制,来促进要素市场配置和要素的跨国配置。

  在如何放松金融对内管制方面,吴晓灵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逐步放开金融自主权。她指出,对金融问题管制得越多,对金融市场的形成越不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金融都在自由化,中国在金融的管制方面,应该说是逐步加强的,企业的筹资自主权、居民的投资自主权、金融机构的运作自主权和创新的自主权都不够。

  第二个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强监管协调,关键是在监管的理念上,应该树立功能监管的理念,否则就会造成市场分割;要统一规则。面对同样的金融产品,不同的监管当局不能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实施不同的准入标准;监管者应该对风险有统一的认识,不是替市场承担风险,而是要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承担风险。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沙发  发表于: 2007-08-05   
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激进派猛将,作为一个官员型的“学者”,吴女士在没有很强的金融学根基的前提下,位高胆大,真是中国经济之大不幸,是国家民族之大不幸。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吴女士的此番言论,又是在美国周长保尔森来华前夕,明显有迎合美国政府与国会的政策性放话,难道她把金融管制与金融监管混为一谈,是一时的口误?抑或是另有企图,旨在执行周行长小川先生搞人民币自由浮动的汇率政策?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误是不可能的,遵照美国人的旨意办事,把人民币放开,才是吴女士想念出声的真经。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