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持股与波段操作 (好文!!)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3
波段操作真的是好方法吗?
很多人坚持认为波段操作是好方法,理由当然很简单:低吸高抛啊!问题是: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可以准确预测涨跌。低吸高抛的美好初衷,很有可能不幸成为悲惨的低抛高吸。而且,即使你偶尔一次预测正确,这种成功可能会更糟糕:它会让你以后更想大胆预测。而基于市场的基本状态,多次预测都能成功的可能性则绝对是微乎其微的。
那就是说:除非你自认是绝顶高手,可以准确预测每一次涨跌,那么,你可以坚持做波段,看看结果如何。可是,如果真的能准确预测,那又何必买基金呢?直接做股票好了。其实,即使是做股票,长期持有也是更好的方法。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4
如果不信,我们不妨看一下关于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一系列数据分析(说明:以下数据资料来自网络,本人加以收集整理,由于技术原因未能核实,谨供参考):
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对A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2006年共有241个交易日,沪指全年涨幅为130.43%,但如果错失了涨幅最大的20天,你的收益将下降到29.93%。不仅指数如此,个股同样如此。去年的第一牛股是泛海建设,全年涨幅为645.90%,如果错过了涨幅最大的20天,投资收益只剩下16.02%;中信证券去年涨幅为443.25%,如果错失了涨幅最大的20天,你的收益仅剩2.06%!
错过美好的20天,对股民是不幸的,对基民而言同样是不幸的。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5
去年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的收益率,名列所有基金之首。如果从年初一直持有到年底,那么你的投资收益率达到168.93%。如果害怕可能出现的调整,错失了最美好的20天,收益率仅剩46.33%。
------------------------------------------
红箭一号:07-07-27 23:05
由此可见,大盘或个股的上涨幅度,大部分来自于少数,甚至极少数的交易日,而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精确地把握这些重要的交易日,也就丧失了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牛市若此,那么跨越牛熊的投资又如何?
------------------------------------------
红箭一号:07-07-27 23:06
有这样一份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以上证指数为标的,1996年年初投资1万元持有到2006年年底共11年时间,资金增值到49742元。剔掉其间收益率最高的10个交易日没有参与,资金只能增值到21915元,剔掉其间收益率最高的20个交易日没有参与,资金只能增值到11924元,剔掉其间收益率最高的30个交易日没有参与,资金只能变为7252元,可见,只有长期持有,不错过收益率最高的交易日,才能获得可观收益。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6
在上一次牛市成立的基金,经过一个牛市和熊市到现在的牛市,他的表现怎样呢?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7
这样的基金还真不好找啊,我找到了成立于98年6月的老封闭基金----基金安信(封闭式基金,华安基金公司,跨越了牛市、熊市,进入了第二个牛市)
2005-01-07,(累计)净值2.2337 ,2005-12-30,(累计)净值2.2973,增长率2.84%
2004-01-02,(累计)净值2.2431 ,2005-01-07,(累计)净值2.2337,增长率-0.41%
2003-01-03,(累计)净值2.058, 2004-01-02,(累计)净值2.2431,增长率8.99%
2002-01-04,(累计)净值2.178, 2003-01-03,(累计)净值2.058, 增长率-5.5%
2001-01-05,(累计)净值2.3482, 2002-01-04,(累计)净值2.178, 增长率-7.24%
2000-01-07,(累计)净值1.7642, 2001-01-05,(累计)净值2.3482,增长率33.1%
1999-01-01,(累计)净值1.1079, 2000-01-07,(累计)净值1.7642,增长率59.23%
1998-6-30, (累计)净值1.0184, 1999-01-01,(累计)净值1.1079,增长率8.78%
------------------------------------------
红箭一号:07-07-27 23:08
如果一个‘傻瓜型'投资者在牛市启动前1998-6-30买入基金,长期持有,不做波段操作,没有任何的手续费的损失,从1998-6-30到2005-12-30跨越了牛熊两个股市和漫长的七年的时间,即将迎来新的牛市,增长率是多少呢?总的增长率是125.5%,平均每年16.74%多的增长。
------------------------------------------
红箭一号 :07-07-27 23:09
如果一个在赚钱效应下‘盲目跟风的投资者'很不幸恰好在上次牛市的最高点买入基金(2001-06-08),到上次的熊市的最低点(2005-06-10),五年熊市的增长率是-5.32%,低于股指的跌幅55.54%。
------------------------------------------
红箭一号:07-07-27 23:09
如果一个精通市场行情的超级高手在牛市启动前(1998-6-30)买入,在最高点(2001-06-08)赎回,一直到2005-12-30
市场回暖时再进入(空仓四年半),总的收益率是134.09%,比傻瓜型投资者多收益8.59%。
结论:基金确实适合长期持有。
------------------------------------------
catercat :07-07-28 00:56
楼主正确。事实上,股民里面流传的所有概念和方法我已经一个不剩的全部抛进了垃圾堆,唯如此才能大成功。
------------------------------------------
红箭一号:07-07-28 08:53
逆向思维,独行特立,唯有如此才能大成功。
------------------------------------------
changring :07-07-28 07:25
呵呵。同感!!!
------------------------------------------
红箭一号:07-07-28 08:56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这样说:八十年代股市最好的时候,复利达到年均26.3%,但真正决定你获得那个成绩的是那五年的全部1276个交易日中的40天。而如果你在这40天中离开了股市,以图避开下一次回调,那你就只能获得年均4.3%的收益,银行存款也可以得到这成绩,而且风险小得多!所以像木偶一样,任凭好公司的股票在市场里飘浮,反而是最明智的
……
------------------------------------------
~⊙ō⊙~ :07-07-28 08:58
长期持有是更好的方法。
------------------------------------------
今夜作梦都会笑 :07-07-28 09:36
对高手来说波段操作效率高,“5.30”的下跌你躲开的话,两波短线下来你的帐户资金应该又+20%了
------------------------------------------
红箭一号:07-07-28 16:29
呵呵,理论上是这样。
------------------------------------------
红箭一号 :07-07-28 16:28
巴菲特说:每天抢进抢出不是聪明的办法,近乎于怠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们一贯的投资风格。
其实许多人一天不买卖,就浑身难受,交易和毒品一样会上瘾。
------------------------------------------
今夜作梦都会笑 :07-07-28 16:38
其实你说的对,“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藏家”。
------------------------------------------
红箭一号:07-07-28 16:32
费雪这样说:
如果能找到确实优秀的公司,即使在震荡波动的市场中也一直持有它们的股票,结果证明,由于这样做而赚钱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收益比那些交易更加频繁,总是试图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人更高。
------------------------------------------
今夜作梦都会笑 :07-07-28 16:40
不知道,陈羊的“工行”算不算优秀的公司呢?
------------------------------------------
~⊙ō⊙~ :07-07-28 16:43
工行当然算优秀的公司。
十七岁入市,资产能增长二十倍,
就是坚持不懈长期持有潜力品种。
------------------------------------------
红箭一号:07-07-29 10:19
谈到工行,我想起了两个类似的巨无霸。钢铁巨无霸宝钢、石化巨无霸中石化。它们都是行业的龙头,都是行业的代表,它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它们都因为流通盘的巨大而被人置疑,但是中国石化从02年的1.8元涨到了15.99元,宝钢从01年年底的1.68元涨到了13.2元,六年时间,它们分别涨了7.8倍和6.8倍,这个成绩没有一个明星经理达到。
工行也一样,长期持有,你将战胜所有的基金经理,时间会让你成为股民心中的神话。
------------------------------------------
红箭一号 :07-07-28 16:32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巴菲特、彼得·林奇、费雪更高的高手。
为什么不可以简单地重复这些成功者的成功经验,而总是要去做一些莫明其妙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是所谓的高手?
------------------------------------------
傻多头 :07-07-28 16:49
沧海一粟!
------------------------------------------
红箭一号:07-07-29 10:20
沧海桑田!
时间会改变一切!
永远不要去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
l110:07-07-29 10:28
对大多数人而言:说易行难。
正因如此,市场需要布道者。
------------------------------------------
红箭一号 :07-07-29 10:31
1980年到199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所有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7.6%。在这一时期,如果你在最重要的十个交易日期间袖手旁观,那么你的年收益率将下降到12.6%,,假如你在最重要的20个交易日中持币观望,那么你的年收益率只有9.3%,如果你不幸以至于失去360个潜在交易中最重要的30个交易日,那么你的收益率将下降至6.5%,只有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儿。
其实大多数追涨杀跌的主儿三分之一的水平也达不到,能保本就不错了。
------------------------------------------
lnly136:07-07-29 10:53
基本同意楼主的主要观点,长期持有。
但是以上论据似乎有偏颇,楼主始终在假设波段操作的人错失了每年涨幅最大的20天,这种最差操作的概率与抓住全部主升段的操作概率同样,都是很小的。
个人认为,技术分析能力强的短线高手没必要死守,大波段是可行的。
与楼主探讨,学习。
------------------------------------------
坐如钟:07-07-29 11:54
支持!
基金炒股也不是长期不动,
长期持有更不等于长期不动,
看来基本上不了解基金运作,
也不理解----涨时赚钞票跌时赚股票。
------------------------------------------
红箭一号:07-07-29 14:23
谢谢探讨!
在我看来错失每年涨幅最大的20天这种最差操作的概率是绝大多数。
所谓技术分析能力强的短线高手是一种理想境界的“神人”,这种人可以踩准每一个波段和每一个热点,我听人说过:
在资本市场如果你能预知未来三天的行情,你将可以富可敌国。但这种富可敌国的人似乎没有。
------------------------------------------
红箭一号 :07-07-29 14:25
其实了解基金运作也没有什么,
这个世界上的基金经理多如牛毛,
巴菲特一样的基金经理却屈指可数。
------------------------------------------
坐如钟:07-07-29 21:08
世界上的基金经理多如牛毛却不如巴菲特,
足以证明巴菲特是特例,
他的成功肯定另有过人之处。
巴菲特的成功的前提:
1、有幸生在美国;
2、本人是个经营天才;
3、有一个低风险、低成本长期融资平台;
4、金融杠杆。
资金无赎回压力与自身是经营天才才是长期持有的基础,
经营天才才是成功的关键,巴菲特难以复制也是这个道理。
[转摘]:
目前,价值投资者言必谈巴菲特,并且将他与苏宁、茅台挂上勾。
巴菲特的精髓是什么?
简单地讲,是买进持有。行业最好的股票,最可能低的价格和尽可能长的持有时间。
可是,这只是表面功夫。
巴菲特是华尔街的另类,也就是说,他与股市投资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巴菲特更多更好的是个企业的管理者,尽管他不直接经营企业,但是,首先,他选择企业的风格,决定了他不用直接经营。其次,即使选择错误,他有有能力,有办法让企业重新回到正轨。
可口可乐,本来是一家他不用操心太多的企业,但是,可口可乐一旦想像百事一样多元化,巴菲特绝对不允许。所罗门一度快要破产,最终巴菲特亲自任总裁,将问题解决,投资重新赚钱。
巴菲特本领具有极强的企业经营能力和产业判断能力,对宏观面的把握更是超强。
更进一步地说,巴菲特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企业价值的追随者。这和华尔街基金经理不一样,和林奇也不一样。
巴菲特的风格,决定了所投资企业的风格。普通的基金经理,没有办法改变企业的命运,但是,巴菲特在很大程度上有这个能力。
正如苏宁一旦出事,基金经只有恐慌。说像当年从伊利中逃离一样。谁能出手为企业带来生机?谁能阻止企业的胡乱行为?
在中国学习巴菲特,理念可以,但要践行要参与企业管理的层次,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基金经理本身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精力。二是,企业仍是强势,资本还是弱势者。
巴菲特可是一家家企业的董事,我们呢?
另:三筒有一篇《巴菲特和林园这帮骗子始终不肯承认他们发家的秘密》
------------------------------------------
红箭一号:07-07-29 16:45
也许万科、茅台并不能证明什么,其实也无需证明什么,
不过我们却听过无数关于万科、茅台悔不当初的感喟,
但这种慨叹注定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式的仰天长叹!
这种长叹不正是整天分析,整天追逐的结果吗?
让我们真正恐惧的不是投资的失败,而是这种赌博的心态和求富的态度,
这会侵蚀用勤奋、努力、实力去获取财富的思想基础,人在其中,会逐渐迷失方向。
长期持股赚钱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可为什么悲剧总在重复上演?
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迷不知返?
这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只是很少有人能逃脱那古老的咒语----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能回头?
------------------------------------------
坐如钟:07-07-29 21:26
市场走势短期预测与长期预测都适用于测不准原理,
美国股市历史中能称得上百年老店长青藤的也只有一个通用电器,
其它大多消亡殆尽,
价格短期走势固然难以预料,
但公司的长期性也是难以保证与预测的,
除非你有象巴菲特那样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
红箭一号 :07-08-10 17:21
离开了捂,
所有的分析都是瞎扯淡。
------------------------------------------
新手程易 :07-08-13 13:25
当前之股市正适合短线啊!
每月最少可有40/100进帐!长线有吗??
------------------------------------------
[ 此贴被霰瓣孤悯在2007-08-14 23: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