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全球主要市场大幅波动,但A股市场却一枝独秀不断创出新高,其表现傲视全球。这说明A股市场确实存在和境外市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市场独特之处何在?市场的风险又有哪些?我们来讨论以下四个方面风险。
第一,特殊的股东结构容易受到控制从而积聚风险。工商银行的总股本是3340亿股,但现在的实际流通A股是91亿股,只占总股本2.7%。中国石化的总股本是867亿股,实际流通A股是35亿,只占总股本4%。中国人寿的总股本是282亿,实际流通股本只有8亿,只占总股本3.2%。这样特殊的股票数量不少而且还在增加,只需要影响极少数量的流通股价格,就可以影响股票的总市值,进而影响大盘指数。这种特殊的股东结构使得股票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非常容易影响市场,这也容易积聚风险。更加重要的是,目前的现状并没有改变的迹象,反而随着更加多的特殊股票的出现还会更显著。
第二,A股市场的结构过于偏重银行股。A股市场的市值结构比较独特,截止到2007年7月19日,银行股票的市值达51905亿,占A股总市值25.9%,这还没有计算准备上市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大量的现阶段是靠高利差来支撑起银行业庞大的利润,银行改革的成功进程渐渐地接近尾声,银行上市工作也大部分完成,也许以后会更多考虑储户和生产企业的利益。日本在股市高潮的时候,在世界十大银行的市值排行里占据了大部分的席位,我们如果农业银行上市后也能占4席。日本股市最高潮时的银行股占其总市值25%,我们现在也达到了这个高水平。第三,单边的市场机制容易积聚风险造成大的波动。A股市场现在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单边市场内在机制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这是使得市场容易产生高估的主要原因。一个完整的市场是买卖自由的,我们的市场现在只是买股票比较自由而且受到欢迎,沽空股票的机制还在长时间的研究之中,所以平衡就不容易形成,市场一致向上的力量就很容易把价格推到极高的高度,然后再转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这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建立双向的市场机制才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四,A股市场总体估值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的高位区域。到2007年8月6日,上海市场总市值达到15.92万亿,流通市值4.63万亿,平均市盈率52.41倍,深圳市场的市场总值达到4.76万亿,流通市值2.40万亿,平均市盈率62.82倍。两市平均市净率5.7倍,已经比较接近2000年66倍的市盈率水平和6.09倍的市净率水平。而2000年的股票价格水平,从18年的A股历史的角度看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高位。还有,和境外市场比较的话,差距就更加巨大了,而过大的反差会造成A股投资价值减少。
大盘调整的预演开始 几日之内就会见分晓昨日大盘走势可谓惊心动魄,午后盘中股指一度跌幅达110点,个股纷纷出现跳水的走势,后虽在银行、地产股的拉升下,震荡回升,但收盘时还是微跌了2.9个点,下跌的家数与上涨家数比基本上为2:1。除银行板块及部分医药股票表现出色外,其它股票就处于个自为战的状态。市场的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略微增加。从盘面上看,昨天大盘震荡幅度达153.59点。上午市场主力虚拉指数的行为就已预示着大盘全天将大幅震荡,若不是银行、地产股力扛大盘,昨天的股指调整百点以上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昨天个股盘中的走势,验证了上一交易日个股普涨多数为补涨的结论,个股走势的分化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个股的把握是越来越难。大盘昨天虽已冲击了4900点,但很多股票近期却走出了与大盘相反的走势。也许,昨天的大盘走势让很多投资者先悲后喜,因为大盘毕竟在银行股的带领下,股指跌幅很小,似乎心里有松一口气的感觉。但是,笔者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大盘已开始处于高风险阶段,这一点决不是危言耸听。对此,我们可以作简单分析。其一、目前整个市场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已接近60倍左右,接近了2001年6月股指在2245点时的估值水平,而从那时起,中国股市走入了长达5年的调整期。现在有些市场分析人士都在大谈动态市盈率,以今年中报来评估目前的市场市盈率情况,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动态市盈率是变数,上半年的业绩是不能代表未来的,更不能代表未来几年的。其二、近期美国次级债抵押问题风波波及全球,中国的一些银行也未必能幸免,中国的股市也未必能幸免。为什么除招商银行出面说明了美国次级债的问题外,再没有一家银行出面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市场主力似乎也不在乎这个问题,拼命拉升银行股。为什么各方在这个问题上都沉默不语,是心有灵犀?
其三、工商银行目前的市值超过了美国花旗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万科公司的市值据说已超过美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一半。这两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真得有如此大的市值吗?其估值合理吗?而它们是国内大盘蓝筹股的典型代表。
其四、我们不要因股市上涨就忽略了特别国债发行及市场扩容速度与规模加快加大的问题。 6000亿特别国债正在发售;大盘红筹股回归的步伐在加快。市场扩容压力与资金压力在加大,二级市场能否承受这两个方面的压力,还是个未知数。目前,主力机构轮番撬动指标股,造成股指虚假繁荣局面,可谓是醉翁之意吧。另外,7月份的CPI同比增长了5.6%,如此高的数据可能会引起国家加大市场的调控措施,这一点市场主力不会视而不见吧?
其五、从技术面看,大盘近期时常处于量价背离状态,成交量一直不能有效放大,这说明市场人气不足,而MACD指标近期处于高位疲惫运行状态,随时都有可能掉头向下运行。再有,中国的股市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总是比周边股市慢半拍。A股市场不可能长期独善其身吧?而从盘面看,昨日市场尾市的拉升有诱多的嫌疑。综上所述,笔者得出这样一个判断:那就是大盘加速向下调整的时间就要来临,也许近几日就会见分晓。所以,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减仓为主,切忌追高。
未名声明:频道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