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投资之数码时代最风流
本文转于本人博客
http://gfzr.bokee.com这几天闲着没事,看了看三板目录,这几年三板增加了不少新股票。上三板的绝大多数是一些没有主营收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公司,而数码3在这一大批公司里却很抢眼。很奇怪,一个三板的退市公司居然保留了完整的主营业务和主营利润.
在煤航的网站上,数码是煤航的控股子公司,而煤航的几乎所有下属部门却又都是数码的全资子公司,一团乱麻,斩不断,理还乱.煤航的业务红红火火,而煤航的各个部门做为数码的控股子公司居然为数码的合并报表贡献的除了亏损还是亏损,咋回事儿?截止到中报,数码的主营还是全部还自那可怜的百隆商场.
看看它的资产质量。总的负债有十个亿,但前二大股东的应收款就有近五个亿,公司现在资产四个多亿,总的说下来数码3还是个比较干净的壳。再有,根据它的中报:主营收入有八千万,主营利润一千多万,只是由于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太高才最终亏损。一般下半年是商业旺季,估计全年的主营利润不会低于2000万吨.现在的状况是:主营二亿元,利润二千万,净资产为零的壳公司,这样的公司就算在三板也不应当是这个价,它最少应当接近京中兴的股价吧。
数码3现在的状况就是因为大股东和二股东最初是想把流通股东拖到三板,拖的没了脾气最终把帐给赖了,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随着上市公司清欠风暴的进行,三板最终也要刮起清欠风暴,因为这二个股东没法从法律上把帐给赖掉,最少到目前为止三板没有一家公司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尤其是它们是国有股东,二个副职的国家干部在数码3只不过是陪着大家走过一段无聊的时光,毕竟欠钱理亏吗.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由二大国有股东和银行之间的债务重组来解决,但大多数的流通股东可能是没那个耐性陪着他们玩了。而在银行眼里,数码并非一无所有,君不见,直到六月份,陕西的银行给煤航集团贷款几千万,居然还是数码提供的担保,银行看中了数码的哪块资产,这个谁心里都有数.
在我看来,监管不力是这些上市公司最终退市的主要原因,他们对于一大批违规操作视而不见或睁只眼闭只眼,这才造成了中小股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最少在现在的数码3,一边是测绘局和陕西省投资公司用圈来的钱,抢来的钱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一边是小流通股东的风险自负.简直就是一群杨白劳,可这种事就是没人问.
有没有人牵头,咱们把测绘局给告了,他手里的几千万股票也就值个三百万左右,如果按主板全流通的对价再打个六折,顶多也就相当于二百万元.这样的话如果招集流通股东股东大会,会上只要简单多数通过就可以以公司名誉起诉这二名大股东查封冻结相应资产,(当然了他们的法人股只能按这种价值进行冻结)所有这一切做完了,公司可以跟银行或资产公司进行债务和资产的打包置换,从而化解掉头上的十亿元债务,没了这些债务,数码3还是个相当不错的空壳,应当会嫁个好人家的.
破产,是柄双刃剑,庄家和大股东玩的好能伤及流通股东,玩不好的话,伤到的可能是他们自已.数码的出路是破产重整!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gfzr.bokee.com/tb.b?diaryId=1333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