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市场进入到最后诱多阶段 ,粤传媒难道要在股市大跌后上市?
书香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85
精华: 1
发帖: 572
在线时间: 22(时)
注册时间: 2006-12-27
最后登录: 2015-06-06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5   

市场进入到最后诱多阶段 ,粤传媒难道要在股市大跌后上市?

管理提醒: 本帖被 xnxn 执行加亮操作(2007-09-15)





  本周二的大跌,使大盘有顿失滔滔之感。但在其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市场似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居然连拉三根阳线,大盘转危为安并成功站上5300点之上。有投资者甚至认为,由于因担心周末加息,昨日指数才微涨38点,否则出现百点涨幅也不稀罕。但我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到了最后的诱多阶段。因为现在大盘已经运行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之中,那么这个市场环境到底有多严峻?只要我们把近20多天的信息串起来分析,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首先,自7月5日沪指从3614点上涨以来,以基金为首的重仓股--蓝筹股、大盘股演绎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行情,把整个指数带上了5000点之上的高峰。但基金们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对蓝筹股制造泡沫论的观点,市场一直有争论。虽然基金们一直否认这一点。据悉,近期,管理层在一个小范围内的会上,提醒基金等机构们:不要认为蓝筹股就不会出现泡沫,相信这句话把机构们震得目瞪口呆;而价值投资的祖师爷--巴菲特再次大规模减持中石油,使得仍然身陷大盘股、蓝筹股动弹不得的基金们更是郁闷不已。这些巴菲特的徒子徒孙们,正投奔林奇门下,捧出PEG论调,其实质不过继续为自己重仓持有的具有泡沫的蓝筹股辩护。再者,对比近来与8月初,可以发现新基金的发行速度明显有减缓迹象,这似乎又是在给那些肆无忌惮大炒蓝筹大盘股的基金们另外一种方式的提醒!

  第二,进入9月份之后,红筹股的海归明显出现实质性变化,建行、中石油、中移动、神华等等都有实质性动作。这么多红筹股的海归,不再具有中行、工行上市时的环境了。当时中行、工行上市是市场对它们超级大盘股有所畏惧,而管理层为了消除市场对大盘股的恐惧心态,明显有给市场鼓气的态度。而如今,在指数高企、市场存在着较浓厚的泡沫,众多大盘红筹股海归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发现管理层有给市场消泡、对冲流动性过剩的成分。

  第三,最近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又再次提出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相信经过"5·30"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苦口婆心不会再次不领情吧!而更多对市场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最近也不时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许小年表示A股风险在积聚,券商大佬级的中信证券称有20倍市盈率泡沫等等,这些观点,市场也不会无动于衷吧。

  第四,目前QDII实施速度明显加快,加之前期管理层提出的港股直通车,虽然还没有真正落地,但开闸放行的时间,不过在一个公告而已,随时都可能成行。

  第五,由于8月份的CPI再创新高,央行再次加息已成事实。

  最后,盛传已久的股指期货,据可靠消息称,10月份推出的可能性很大。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认为市场难逃一跌。

  相比于"5·30"调整之前的景况,可以发现,目前市场的上涨与其何等相似--完全一副不把诸多不利因素当一回事,仍然我行我素涨个不停的样子。或许这是市场对红彤彤的阳线产生了眩晕效应,但细心的人对目前大盘背离式的上涨已有所察觉:指数不断上行,而诸多技术指标却不跟随,甚至继续下行,比如MACD指标等,这不得不使人们对上涨保持一份警觉。但这正好也印证了目前市场离真正见顶开跌还有一个短暂的过程,毕竟中级以上的调整之前,市场都需要一炫眼的光芒--快速拉升,这样才能把诸多飞蛾吸引过来,为之前的大宴买单。而这一炫眼的光芒不是最后的诱多又是什么呢?
tplmesheet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61
精华: 5
发帖: 1307
在线时间: 34(时)
注册时间: 2007-03-31
最后登录: 2009-11-02
沙发  发表于: 2007-09-15   
03太棒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777
精华: 0
发帖: 1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6-12
最后登录: 2007-10-28
板凳  发表于: 2007-09-15   
易宪容:股市会死掉,我很惶恐

【2007.09.15 11: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武云溥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新京报:你认为当前的股市存在风险吗?

  易宪容:当前的股市有泡沫,泡沫需要挤出来,需要破坏它,不挤泡沫,股市就会死掉。现在市场增长过快,我很惶恐。

  新京报:什么办法可以遏止市场过快增长?

  易宪容:加息是目前遏止通货膨胀最好的工具,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经验上来说,都是如此。不是作用有多大的问题,现在只能靠加息,别的方法都没有用。这不是供给问题,是货币的问题。加息的频率要加大,货币政策应该收紧一些。只加息就够了,加息是最好的方式。既然中国式通货膨胀是货币问题,我们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Z*F*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来做。尽管化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止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源头。

  新京报: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境外资本的流向?

  易宪容: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流向中国早就成了央行货币政策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成了早几年央行货币政策缩手缩脚的根源。但是,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央行对这种看法有根本性改变。可以说,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就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上流入中国的热钱也就越来越多。这样,不仅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新京报: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股民,应该怎样补充自己的金融知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呢?

  易宪容:公众应该冷静思考,避免误区,这个问题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最根本的是要向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使投资者的信息量获得增长。

  中国证券市场不仅信用制度不建全,而且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足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
山顶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2553
精华: 4
发帖: 1980
在线时间: 3546(时)
注册时间: 2007-04-20
最后登录: 2009-01-05
地板  发表于: 2007-09-15   
   
03太棒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777
精华: 0
发帖: 1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6-12
最后登录: 2007-10-28
4楼  发表于: 2007-09-15   
程超泽:必须预防大崩盘

【2007.09.15 11:29】 



  程超泽 曾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澳大利亚《悉尼时报》财经版主编

  新京报:你是怎么看待当下的“金融热”现象的?

  程超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2、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3、国际资本泛滥,而全球不看好美国经济,国际资本加快向中国流动。这些因素加起来,我认为是促成当前中国资本市场过热的最重要原因。对应中国经济的是,中国企业的业绩增长预期,我相信这种较高的预期还将持续,没有减弱的趋势。

  中国的股市,不断有政策在护盘,一旦走过了头,就用政策或经济杠杆纠偏一下,例如加息,又例如印花税,都是对市场的一种调节。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需要的,不能任着它走。问题出在2008年之后,长牛市走到那时可能情况会越来越复杂,人的心理会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所指的是“高处不胜寒”的社会心理定势,这将影响市场的走势。钱太多了,将不断推升股市和楼市,直到大崩盘来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当人们期待的利好都过去之后,人心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我有一个观点,认为在1997年带头撤资的是国际资本,才造成了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以来,中国又陆续出现了黄金热、石油热、房市热、股票热、大宗商品热,再加上人民币大幅升值,这些早年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要求撤资的意愿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将非常强烈,这可能是中国股市大崩盘的前提。

  新京报:政策性护盘可能压制一部分不稳定因素,那这部分风险会不会被累积起来,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释放出来,风险会更大?

  程超泽:所以我一直在呼吁,*Z*F*要从现在起就开始为明天的大崩盘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盛宴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花鼓总有一天要停止,而遭受损失的永远是那些后知后觉的小股民、小散户。他们没有很多钱,钱都是养命的,又不懂股市风险是什么。当国际资本以及国内市场主力大踏步地撤资的时候,他们可能是最为惨烈的,中产阶级甚至将面临消失的危机。我有一个问题,股市是否有可能永远一直这样长牛下去?如果不能,那么谁将是最后埋单的人?这个问题和对付自然界的地震是一样的,不能阻止它发生,那就及早做好防御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

  新京报:你提到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具体问题出在哪里?

  程超泽:资本泛滥的问题,也是一个事先预防的问题。我觉得*Z*F*应在防堵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上做出力度更大的努力,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想将来如果要出问题,肯定是进入的巨额外资要大踏步撤退的问题。这些富可敌国的巨额国际资本是为逐利而来,他们一定要在某个时间段上兑现。我认为2008年到2010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间段,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所以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

  新京报:像以往世界上的历次金融危机,你觉得其中有哪些普遍经验是可以应用在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市场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是可能产生变数的?

  程超泽:中国的情况永远有一个中国式的原因,和世界上别的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口多,而且很多人刚刚解决温饱,充满对金钱的渴望。大家又都没有资本危机的意识和经验,因此中国投资人的素质比较低。所以除了*Z*F*要为明天的灾难做好准备之外,我们要下大力气来教育投资者,尤其那些小散户,让他们知道风险是什么,危机是什么,尤其是大崩盘是什么。不要说我危言耸听,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我在香港工作,亲眼见证了这场大风暴给香港人民带来的水深火热,那里每天平均有25人自杀。

 1234下一页
sysoho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4007
精华: 10
发帖: 3266
在线时间: 169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8
最后登录: 2009-10-11
5楼  发表于: 2007-09-15   
下周有可能是最后的疯狂
不知足,知不足,求进步
书香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85
精华: 1
发帖: 572
在线时间: 22(时)
注册时间: 2006-12-27
最后登录: 2015-06-06
6楼  发表于: 2007-09-17   
发行工作停顿,只有大家一起推动才能前进
书香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85
精华: 1
发帖: 572
在线时间: 22(时)
注册时间: 2006-12-27
最后登录: 2015-06-06
7楼  发表于: 2007-09-17   
发行工作停顿,只有大家一起推动才能前进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