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9.13没结果,
建议*Z*F*部门召开 "STAQ、NET两网股问题听证会"
这历史遗留问题, 是*Z*F*行为的结果, 而非"买者自负" , 导致全国百万股民亏损累累, 并已经引起经济界、证券界、法律界、和社会民众和人士的思想认识混乱, 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和关注。
以下是 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文章 《中国股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
2007年09月01日 发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070901/12473938361.shtml===========================================================
《中国股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

[fo
nt=宋体]法人股市场关闭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如果说不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建立是中国股份制第一个特征,那么在1992年建立法人股流通市场则是中国股份制的另一个独创。募集和流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对“连体兄弟”,没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则名存实亡。这是任何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准则。遵循这一规则并赋于其公有法人股的内涵,既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让公有资产能率先在公有制范围内流动起来的权宜之计,也是把股份制同国际规范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经济的一个创举。
正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下,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STAQ和NET两个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法人股市场先后在北京建立。
两大系统运作一年的实践表明,法人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为主,适度流通为辅,投机性小,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两个系统在不断规范自身的基础上,已总结出一套法人股流通的审核、挂牌、披露和监管的经验。然而,正当人们普遍看好中国法人股市场的发展前景之际,这一市场却因当时证券管理部门一些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而终止了。理由只有两条:其一,法人股市场和个人股市场对立,割裂了中国证券市场,不符合国际规范。其二,法人股个人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分析这两条理由不难看出其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后者正好解决前者的不规范之说;而就前者来说,从未有人反对中国应该早日实现资本市场的统一,在流动优于不流动,法人股应与个人股同股同权的规范理论之下,既然深沪股市承受不了这一重压,为什么不让法人股暂时先在法人股市场里流通呢?我们没有指责A股和B股两种股份并存于一个企业之中为不规范,我们也承认一个企业的A股和H股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同时流通,为什么却偏偏就不容法人股的设置和流通呢?况且法人股个人化究竟是公股私有化还是私人股社会化,是国有资产流失,还是增强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能力,也不宜过早下结论。更不应根据这一过早的否定理论而停止法人股流通的试验。
===========================================================
[ 此贴被阿里爸爸在2007-09-18 17: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