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当年收购海国实,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是对政策预期错误。国家对三板并没有如同预期那样,出台大的利好政策。
第二个错误比较致命,就是贪图小便宜,收购价每股不过0.16元,相对于海国实庞大的“土地”、“资产”,实在是太便宜了。
第三个是拒不认错。在很长的时间里,万和和卢氏家族都不认为收购海国实是错误的,卢总在许多场合都说海国实有许多资源。而今天,万和已经彻底地将这些“资源”清理出去。
第一个错误不能怪万和。广州日报收购清远建北也是对政策估计失误。广州日报是做舆论的都看不准,万和一个暴发户错了很正常。
第二个和第三个错误比较致命。贪小便宜,死要面子,这些都是小农意识的表现。试想一个仍有严重小农意识残留的民营企业,如何能够在当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上取得成功?企业说到底是人做的,人的意识和思维决定了企业的前景。万和的领导人经过这些年的曲折历程,是否快速转变成现代化的企业领导人呢?这或许是我们投资万和的最大风险所在。
现在来看,万和这几年确实在海国实上花了很多力气,这也是被逼无奈。收购了海国实,反而成了鸡肋,说不定万和在这一波民企上市大潮中失语,就是拜海国实所赐。不过无论如何,海国实终于成为净壳了。要上市,必然要先把海国实的基本面改善,业绩做上去,如果万和持续注入优质资产,上市还是很有望的。所以我们投资海国实,就是投资其基本面会逐步改善,至于上市,那时在业绩上来之后水到渠成的事。
从短期来看,万和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让海国实盈利,对于5亿的巨亏,以万和目前的利润水平,注入多少资产都将是石沉大海。所以一定要利用财务会计手段。我估计海国实可能会以减少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冲抵亏损。海国实目前注册资本4.5亿,相当大的股本了。如果注销一半,就可以减少2亿多的亏损。联想到前段时间传闻的海国实要缩股股改的说法,减资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不过由于流通股股东可能不会同意减资,万和就只能是定向缩股,而后再注入资产增加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