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在上个世纪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在成立的初期,财力非常单薄,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在最初的几年里,联合国只好挤身在美国纽约远郊成功湖畔一幢陈旧的红楼里,度过了一段默默无闻的生涯…… 就在联合国最困难的时候,美国著名的犹太银行家约翰·洛克菲勒提出把曼哈顿岛靠近东河的一片土地以象征性的一美圆的价格卖给联合国,使得联合国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岛盖起了联合国总部大楼。
洛克菲勒这种大布施的果报是什么呢?联合国总部大楼盖起来后,世界各国纷纷在附近盖起自己国家的使馆和相关服务机构,包括酒店和旅游业等公共服务行业促使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飞涨,而这些周边土地全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由此得到的收益百倍千倍于洛老爷子的布施。同时洛老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敬仰,称他为伟大的慈善家。洛老真是名利双收的旷世楷模。
与洛老同年代的富翁也有很多,为什么其他人没想到这么简单有效的暴富方法呢?其实有钱人布施,外人只是看到了外在的结果,没有或很少有人关心内在的原因。犹太人的慈善捐赠是有传统的,把捐赠和创收结合起来,是长期捐赠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方式,否则我们很难理解诺贝尔奖金为什么越发越多,洛老的方法绝不是一拍脑袋灵光一现出来的,而是他长期捐赠实践培养出的果报。举个例子,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国内,富人们首先是不愿意捐出自己的土地,或者有人看出捐地能带来商机,也是把自己土地的边角空地捐出去,并加大土地的价格,以捐赠获取广告效应,不会象洛老那样把自己的土地中最中间的最好的土地捐出去,并且用一美圆把土地所有权都卖掉,让联合国死心塌地把总部建在洛氏家族的中心地带。这种大布施是需要大境界的,而大布施心是靠长期的小布施慢慢养成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