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远离地产股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6   

远离地产股

昨天一同学留美归来,我问他:次贷危机到底多严重?他说:一个美国同事,40万美元的房子,3万五都没人要..............我吓了一跳.......另外,很多基金仍在诱多出货,美国许多养老社保类基金赔大了............我们都认为10月底或11月还要爆发股市等大跌的危机,下一步是银行,某些银行人们争着在排队取款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沙发  发表于: 2007-10-06   
最近几天,我在查阅有关日本经济的资料。阅读了日本小泉内阁经济财政大臣(兼任金融大臣)的竹中平藏(经济学博士)、“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的几本书。其中,大前研一对日本楼市的评论令我钦佩。他直言不讳地写到:日本相关单位打着“可以慢慢还钱”的幌子,胡乱核发房屋贷款,骗上班族买房子,让上班族协助*Z*F*应对不景气的经济。
  对照一下,我们的一些地方*Z*F*是不是也在这样做?只不过我们是在延续虚假的房市繁荣。那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大前研一的作品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现在许多政策之所以不能促使日本经济发生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经过楼市泡沫后已经发生了一个被人忽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就是日本中产阶层的分化——中产阶层逐渐向上向下分化,即一部分拥有更多财富,一部分则滑落到下层。庞大的日本中产阶级一直是典型的最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正在逐渐向M型社会转换,而日本几届*Z*F*都忽略了这个变化。
  当我通过利益分析法对照中国的现状时,发现我国的房市现状可能比日本更为危险。因为我国的中产阶层尚未形成,而楼市泡沫一旦破灭,最受影响的往往是这类人,而房市中各个既得利益集团都在置民生于不顾,大肆地掠夺财富。一旦发生危险,脆弱的中产阶层将很快向下跌落。我国的社会结构将变成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d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收入分配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构建“橄榄型”的财富结构。如果房市的掠夺性延续下去,将背离这一目标。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流星赶月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76
精华: 1
发帖: 14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07-12-30
板凳  发表于: 2007-10-06   
高见,中国的房价太高了。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地板  发表于: 2007-10-0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部

    儿子说:“我(A蓝筹)涨这么高了,H不涨,差价太大。再涨有压力。出货另一个市场跌,不能双赢。”
    爹说:“没关系,让这里的人去买H,H涨,A的上涨空间大了,想涨就涨,想出就出;H涨,那里的货想出就出,不想出继续等着人来抬轿。你爹我还能落个资本开放的好名声。顺便还把H救了,当它的恩人。”
    儿子说:“人去H买东西不是送死吗?”
    爹说:“人亡你才能活得更好。顺便还把流动性过剩摆平了。”

    中部
    儿子说:“加息了,我过6千点,我说了算。”
    爹说:“混球,等等再过,刚加就过太不给人情面。先挂着让大家看,人气不伤,聚财。”

    下部
    儿子说:“我今天听你的没有过,5千5还挂着。”
    爹说:“乖儿子,一切尽在掌握中。想涨涨,想跌跌。涨涨跌、跌跌涨,一路荡秋千,一直登上山,等到都咧嘴笑时再蹦极。”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4楼  发表于: 2007-10-06   
美国的房价比我国的房价经历过更长时间的上涨,但是,两国民众对房价上涨的反映截然不同。前者更多的人是对资产增值的欢呼,而后者则是对房价快速上涨的日渐沉重的忧虑。

    这一切源于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差异。美国低收入者享受*Z*F*提供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美国《房租管制法》等法律对房屋租金上涨有诸多严格限制,低收入者不用担心房价上涨影响自己的生活,更不用担心房价上涨增加自己的负担。而我们的廉租房体系至今未能建立,这使得民众对房价快速上涨的状况非常敏感——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不足使民众的承受能力极其脆弱。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务院有关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的文件,就能深切体会到其价值所在。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5楼  发表于: 2007-10-06   
泡沫论消失背后的秘密

    从7月6日展开的这波牛势,有许多反常现象。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站出来提泡沫的官员和经济学家集体蒸发了。这与5月30日大跌之前,关于泡沫的激烈讨论形成鲜明对比。难道股价越高泡沫越少?不是。530之前,散户所向披靡,跑赢了大盘,也跑赢了国家队(财政和银行资金)和基金。而股市设计的初始目的就是转嫁国企改制成本,散户获益显然与此设计不符,并且有可能导致基金的边缘化。一句话,散户获益让一部分既得利益集团不爽。
    为了改变这一点,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鼓吹泡沫,呼吁*Z*F*干预过热的股市。除了个别基于独立观点的经济学家和官员,许多泡沫论的鼓吹者身后都有利益集团的身影。在这个包二奶盛行的时代,官员和经济学家被*****并不是什么秘密。当然,这种*****是以诸如顾问费之类的名号掩盖着的。
    “二奶”影响了决策。印花税大幅提高使股市走出了一股可怖的大跌,短短几天的跌幅相当于过去4年的跌幅。入市较晚的散户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大跌成为众机构抢低价筹码的良机,也孕育了7月6日之后的这次涨势。7月6日是个转折点。7月5日深夜,在人气最低迷的时候,我写了题为《中国股市有政策底吗?》的文章,提出两点:一、“如果说香港回归10周年让港股走出了一波政策市,那么,**D后与奥运会前走出牛市行情,以彰显政通人和就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二、“如今,人气已经跌到冰窟,敢抓反弹或有兴趣抓反弹的人寥寥无几,悲观的情绪弥漫了市场。这是一种什么征兆?国际知名投资大师早已给出了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底部开始形成的征兆。”
    这种判断就是基于当时公开的机构大幅增仓的数据。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涨势。上涨最稳、幅度最大的股票:其一、除了极个别题材股,基本上都是机构重仓股,尤其是国家队重仓股。其二、整体而言,蓝筹股表现最佳。前者重仓持有的股价上涨,让机构获利。后者大幅上涨则让国家受益。而散户比较偏好的低价股(包括那些被机构获暴利后舍弃的题材股)绝大部分位居前期高点之下,许多在大盘持续上涨的时候不仅不涨反而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高兴还来不及,还提什么泡沫啊!而散户的话语权是被遮掩的,他们无法*****某某经济学家,也无法*****某某官员,自然,在他们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出现了出奇一致的沉默。
    因此,此次股市上涨,泡沫论似乎一下子消失了。
    为什么要剖析这一点?因为弄清楚这一点,才能更清晰地把握未来的走势。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6楼  发表于: 2007-10-06   
目前,央行已证实,《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即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查。根据决策层的意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都被加入《金融机构破产条例》。据此,金融机构破产将走向法制化。此前,金融机构破产多由央行和各级*Z*F*(纳税人)为此买单(央行研究局一位副局长曾计算过,近几年来,*Z*F*替关闭清算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买单”,总共花了人民币5万亿元。)但是,《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通过后,*Z*F*不再买单,谁买单?存款保险公司买单。问题是,存款保险公司如果也有*Z*F*的影子怎么办?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做大做强金融机构,让其不至于沦落到破产的地步。或者,即使破产,也把风险分散开来,还有比股市更好的途径吗?
    因此,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要陆续上市。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7楼  发表于: 2007-10-06   
最近有人对刘军洛和宋鸿兵提出的黄金储备优先的观点提出挑战,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刘军洛提出扩大黄金储备大约是在2001年7月6日(据刘自述)就提出要把黄金储备确定60%,以抗衡美国美元贬值政策。此后刘军洛多次述及这个问题。这绝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而黄金从2001年的300美元/盎司已经升到740美元/盎司。如果当年用1000亿美元购进黄金的话,现在已经赢利1500亿不到一些。这种挑战属于妄顾事实。至于说目前黄金的价位是否适合大规模购进,那不是刘军洛的问题,那是央行不得不面临的痛苦抉择。

  回过来看2001年7月,一个小人物刘军洛提出增加黄金储备的时候,央行如果要做抉择,一样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在那时候,谁又有洞察力呢?

  本文将就黄金目前的趋势和国家储备黄金的策略,从美元末日理论的角度作一番推导。

  2002年以来黄金的走势

  首先有必要看一下黄金自1999年至今的走势。可以看到1999年8月黄金触及历史低点251,此后基本上呈单边向上,特别在2005年6月从450美元位置加速上行。最近更是触及748的高位,离开1988年1月的历史高峰830元已经越来越近了。

  对于这种单边上升的形态,作何解释?神秘主义的阴谋论往往把这个薲墒敲拦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老精密1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95
精华: 9
发帖: 1120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2-16
最后登录: 2008-02-28
8楼  发表于: 2007-10-06   
连续三个月的地量成交,已经决定了深圳房价还将进一步下降。未来半年,在深圳楼市泡沫严重的宝安,龙岗,龙华,布吉等地,房价将加速下降,并在有效的剔除泡沫的同时,做一次大的调整。

  任何一次楼市危机,最后的结局只有两点,要么崩盘,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200多万炒家血本无归;要么选择内在的自我调整,在*Z*F*和银行的干预下使房价下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再逐步恢复市场信心。

  深圳无疑选择了后者。在*Z*F*和银行的双重作用下,楼市过度投机被迅速遏制,风险正在逐步化解。从市场层面看,房价已经被逼入下降通道,许多开发商开始自觉的降价,比如布吉的左庭右院三房送10万,两房送8万,其实是降价了10%到15%。但这个降价幅度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达到市场对降价的预期。

相对今年已经暴涨70%的深圳楼市来讲,降幅30%还不足以刺激购买,只会加重观望情绪。只有降到50%后,市场才有可能恢复信心。再说,把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挽救过来,是需要假以时日的。比方说左庭右院,正真的合理价位应该在6000元左右,因此还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

  不知哪位剑客说过这样一句话:房子涨价是不会死人的,但是降价时一定会死人的。这是一句忠告,给人以警醒。在深圳的10多万炒家中,能够全身隐退的毕竟只是少数,也只可能是少数。但是,房价下跌的趋势又是没人能够挡住的,前期的过度投机已经威胁到银行和区域经济安全。任何一个商业银行对此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赚钱的决窍不在于怎么思考,而在于安坐不动!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