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陕西:创业板缺失 中小创新型企业无处可去
在2006年7月份的陕西实地调研中,证监会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陕西企业有26家,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企业不能完全代表陕西的优势产业。而大多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甚至地方经济的发展。
调研报告表示,如从事智能检测仪表设计和生产的四方机电公司,该公司每年至少获得1到2项专利,但由于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由于创新型企业通常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因而对资本市场有强烈的需求。参加调研的企业高管人员大部分认为,由于其客户主要在内地市场,因此境内资本市场是首选上市地点,不少优秀企业已为此投入很多努力,如从事天然气传输管道规划运营的陕西省天然气股份公司。
然而,与陕西创新型企业极高的境内上市热情相比,资本市场对陕西创新型企业的支持非常有限。调研报告剖析了两大主要原因。
A股上市门槛高,创业板缺失,使得很多中小型创新型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市场进行融资,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如生产机电设备的富仕达,生产电抗器的中阳电器,这些公司都有很好的生产技术优势,但尚未达到A股上市要求,无法获得急需的长期资本,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发行审核周期长、政策变化多,而高新技术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使很多优秀企业丧失了不少宝贵的市场机会。例如,从事生产输变电装备的西安启源机电装备公司,其产品技术含量很高,拥有17项专利,在海外市场有很高的声誉。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人民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该公司自2001年改制后便开始筹备上市,但由于当时呼声很高的创业板最终未能推出,2005年因股改停止新股发行,2006年新的发行管理办法出台等因素,时至今日未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错失很多发展良机。
由于在境内上市无门,陕西不少高科技企业选择到香港特区和美国、新加坡甚至德国等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已有34家陕西企业在境外上市,还有很多优秀企业在筹备之中,如西部最大的激素生产企业益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赴德国创业板;又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陕西巨川富万钾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赴美国或新加坡上市;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郝其军公司准备赴香港特区上市。
证监会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写道:“企业海外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运作缺乏认识。这使很多企业在登陆海外交易所后举步维艰。此外,一些企业的海外上市之路十分曲折,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岱鹰生物工程公司在美国OTCBB市场挂牌,准备达到一定要求后升入纳斯达克市场。然而,该公司挂牌后股价一路下跌,由最初的20多美元跌至目前的30美分。由此可见,海外上市并非‘一上就灵’。”
然而,课题组也同时发现,虽然安徽拥有大量创新型企业,但他们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尚未与资本市场有效结合。一些企业认为上市高不可攀;一些企业认为自身资金充足,无需上市融资,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改变家族企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