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振兴一年间 鞍山77.3%国企改制
(2005-01-20 08:00:44)
鞍山日报消息 (实习生李森 记者赫秋) 目前我市已有486户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改制面达77.3%。尚未改制的143户国企预计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改制。
去年,我市国企改制在处于竞争领域的119户国企和处于公益服务领域的24户国企中全面展开。目前,我市已对39户企业进行了改制,并对30户企业制定了改制预案。其中,北美集团出资5076万元并购热力总公司的境外企业嫁接式介入,上海宇威公司全额收购太阳锻造公司股本1365万元的域外企业并购式介入,衡业集团出资1100万元收购汽车改装厂破产财产的本市民营资本直接收购式介入,以及岫岩东风化工厂被企业法人及领导班子整体购买的企业管理层收购式介入,海镁总厂分厂以实物资产折价入股组建群兴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债权转股权式介入,电子电力公司等10余户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的优良资产吸引增量式介入。这颇具创新的“六种方式”,不仅给鞍山国企带来活力,更使改制得以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我市出台了“六个一块”,即直接变现资产盘活一块、法律手段保全一块、债权转股置换一块、偿还*Z*F*债权补充一块、活地兴企变现一块、*Z*F*承债筹集一块等方法,保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全市72户企业对职工内欠进行了劳动仲裁,裁定总额9.3亿元,有28户企业完成产权变更,标的额4.3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省内同行誉为“鞍山模式”的新型改制方式,即通过职工内欠(含经济补偿金)———仲裁以实物资产偿还———职工自愿以物代资债权转股权转换为企业股东身份,已使全市24户企业组建了新公司。
我市突破大型企业破产必须报经国家计划的难题,依法操作一轧厂、大轧厂、印染厂的破产项目,3户企业共卸掉债务22亿元。同时,我市还突破了兼并企业破产受制约的难关,成功将高压容器厂、中轧厂、方便食品厂依法破产,使这些企业解开了债务链;突破了世行贷款制约企业破产退出的困境,使钢木家具厂、冷却器厂顺利进入破产程序,完成淘汰退出;突破了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形象,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有影响力的劣势企业破产退出,分别对北铸厂、钟表厂、爱科电陶厂等企业依法破产。截至目前,我市共实施企业破产237户,涉及职工14.3万人,解除债务114.2亿元,盘活资产36.2亿元,累计减亏28.4亿元。此外,我市去年又实现并轨3759人。至此,三年全市企业累计实现并轨17.7万人。
我市还紧紧抓住工行“核呆”这一难得机遇,成立了由国资委、金融办、财政局等28个单位组成的“核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市工行对“两呆”贷款处置工作进行调查和测算,并设立了专项处置备付金专户。
现已有70户企业符合条件并上报,预计“核呆”15亿元,占全省“核呆”指标144亿元的10.4%。有20户企业将偿还资金存入财政专户,金额1012.3万元。鞍山一工等37户企业已准备好资金等待国家批复后存入专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