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我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平安。弟兄们!大家要杀敌报国啊!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
一
难忘啊!上海滩!
第一位中国将军,战死在十里洋场……
热得万分不安的时节,凶信如人们意料之中地接踵而来。
八月十五日清晨,满天的红霞中,冉冉升起一轮似血印的红日,醒来的上海带着一片血色。
发往千家万户的报纸,把这战火纷飞中的第一条凶信带到了忐忑不安的租界内。
每份报纸的第一版都挂上了吊唁的版头,一行醒目的又刺目的大字标题--壮哉黄梅兴!
方开战一天,保卫上海的前线战场上就牺牲了第一位高级将领。第88师黄梅兴将军率着先遣队在四川路逼退了敌人的进攻,打得零散逃生的敌人慌慌张张躲进公共租界寻求庇护。
然而,这一日夜的恶战也让战场上的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带头冲锋的黄梅兴将军中弹殉国,一千多名将士把生命抛在了上海滩,鲜血染在了四川路上,也染在了上海滩上人们的心头。
报纸上的一字一句是悲愤的,初战的惨烈,是中华民族终于呐喊而出的累积多年的不屈和坚韧!报纸上的一字一句也是惨淡的,哀悼着壮烈牺牲的英雄。
《新闻报》的报道旁边还配上了上海各界自发开展的纪念牺牲将士仪式的照片。
凛然的灵堂,挂上白幡,黄梅兴将军的身上盖着国旗,头上还包扎着纱布,渗出英雄的斑斑血迹。力战至死的将军的尸身还保存着中国军人的那一身浩然气慨。
段芳和野战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伤员们,轮流拿着报纸看,都看得心情沉重,可又奇异地在这样一个不安的时候生出些安全感来。
连年的国内混战,一直都是中国兵打中国兵,放任着从北到南的中国老百姓被外来侵略者鱼肉。
如今,这血色虽然笼罩了上海,但中国兵终是站到了老百姓前面,拿起枪来捍护着同胞。
想着,段芳的心便有了安定,也渐渐勇敢起来。
黄昏,杭州城里,杜少龙和段晴,走在混乱的马路上。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余波不兴,显得那么恬静柔美,杭州和古都南京一样,风景秀美,美女如云。这里不仅流传着许仙白娘子凄美的爱情故事,还留下了那些令人柔肠百结,梦牵魂绕的地名:断桥,金山寺,雷锋塔,使游人浮想联翩。
然而,一九三七年,西子湖畔却游人寥寥,天空正飘着凄风苦雨!
上海的炮声终于响了,杭州百姓们唉声叹气,真不知道这鬼子会不会杀来。
同时,羽毛尚未丰满的中国空军也面临着艰难的重负!
他们要死守祖国的每一寸天空!
每天,杭州都要遭受日机的轰炸。
昔日柳浪莺啼的西子湖,在一天天刺耳的警报声中顿时充斥着惊乱和嘈杂。
大马路,小马路,一致都是脏乱嘈杂的,也是凄惨悲凉的。
连日来的难民涌入,让杭州人满为患。
大街小巷,屋檐廊下,人行道上睡满了难民。
他们临时搭起了铺盖,只拣一处空地铺一条席子,一床床单便就做成一个窝,有的一家人齐齐坐在席子或者床单上,相顾哀愁无言。
更加威胁他们的是饥饿。
身边携带的干粮吃光了,买不起价格暴涨的粮食,也没有地方可以寻到食物。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饿着,一双双饥饿的渴盼的眼睛望着那些来往的人们,渴求着帮助甚至是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