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上市公司壳资源频遭“舍弃”处理
qw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980
精华: 40
发帖: 2331
在线时间: 873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17-07-0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上市公司壳资源频遭“舍弃”处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xnxn 执行加亮操作(2007-11-10)
上市公司壳资源频遭“舍弃”处理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11-08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本周一披露借道攀钢钢钒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整体上市方案,攀渝钛业和*ST长钢则注销法人资格。这种“三合一”的方案,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将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两个上市公司壳资源完全丢弃到了一边。
  其实,攀钢集团的这种将上市公司壳资源完全放弃的做法,在央企整合时已经不是头一遭了。中国石油私有化辽河油田、吉林化工、锦州石化,中国石化私有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中国铝业私有化山东铝业、兰州铝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以东方电机吸收合并东方锅炉,采用的均是完全舍弃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办法。
  放弃壳资源另有原因
  *zy企业批量放弃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并非它们已经是零价值了。上个月,就至少发生了两起关于股东转让上市公司净壳的案例。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大连金牛40.67%国有股转让给上海房地产企业大华(集团)有限公司,从而使大连金牛成为一个净壳;在海南椰岛取得了S*ST天颐粮油食品加工的主业资产后,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拿走了S*ST天颐的净壳。
  攀钢钢钒吸收合并掉的攀渝钛业和*ST长钢,不用说攀渝钛业的质量之优良了,就是*ST长钢今年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也高达0.85元,这比已经暂停上市的S*ST天颐要好多了。从壳资源价值角度去看,攀钢集团等*zy企业主动放弃上市公司壳资源显得非常可惜。
  *zy企业之所以主动放弃壳资源,主要是因为出让净壳的重组过程非常艰难。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私有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之前,中国石化曾经专门打报告给有关部门,坦陈出让壳资源重组的操作不易,因而才提出私有化的方案。
  在完全将上市公司壳资源丢弃一边之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曾经一度重新尝试卖壳实现整合。2006年12月初,中国石化同时宣布出售江钻股份、S武石油、北京化二、泰山石油、S石炼化等5家上市公司的壳,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北京化二因重组成功而更名为国元证券。同样,中国石油向海通证券出让锦州六陆壳资源时遇阻,好在东北证券临危救急。
  借壳上市热会否降温
  自从沪深股市设立以来,借壳上市就不断上演,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属于抢手的稀缺资源。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这个制约因素的消除,沪深股市借壳上市的热潮可能会有所降温。
  11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第四届中国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说,眼下正在推动融资制度的改革,以使更多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记者了解到,很多地区目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比如说,山东省发改委就制定了三年内推动100家企业上市融资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借壳上市的主要是民营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未来大量登陆中小板和创业板,它们借壳上市的动力将会降低。

各位高手如何评价?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注:所表述的是本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讨论,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qw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980
精华: 40
发帖: 2331
在线时间: 873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17-07-04
6楼  发表于: 2007-11-10   
要注意风险!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注:所表述的是本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讨论,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ygayg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511
精华: 6
发帖: 2348
在线时间: 3708(时)
注册时间: 2007-08-26
最后登录: 2025-05-17
5楼  发表于: 2007-11-10   
xczfy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262
精华: 64
发帖: 1575
在线时间: 3177(时)
注册时间: 2007-01-11
最后登录: 2016-10-29
4楼  发表于: 2007-11-10   
一旦三板转板细则出台,三板的壳比主板的壳值钱.因为:重组方的重组成本在二级市场的赎回,三板要比主板来得更容易.价低为王,是任何一家壳资源公司、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必不可少的重组前提。收购方或许对主板的5、6元的ST公司不感兴趣,不等于对三板退市公司的“毛股”不感兴趣!

结合目前通行的“重组游戏”规则,债务豁免或打折处置、计提担保损失的冲回利润、大股东巨额占款的清偿、以定向增发为主要形式的注入资产(资产换股权),结合重组一并进行的二级市场增发(融资),等等,巨大的利益驱动远胜新股IPO。
此乃之所以重组题材经久不息、如火如荼之深层原因也!
sysoho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4007
精华: 10
发帖: 3266
在线时间: 169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8
最后登录: 2009-10-11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0   
央企上市容易,在他们看来壳根本没有价值。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上市,而私企上市就难上加难,不要说私企IPO审批难,就是私企借壳上市都难。

我的观点是一个干净的“壳”在国企眼中可能没有多大价值,但在私企眼中就是宝。
不知足,知不足,求进步
三水股民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872
精华: 48
发帖: 4242
在线时间: 12799(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20-10-15
板凳  发表于: 2007-11-10   
你讲的根本不是什么*:上市公司壳资源频遭“舍弃”处理*,而是大型国企趁股市低迷时以要约收购的方式从股市中捞了一大把!现在他还会这么做吗!!!!!
顺其自然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171
精华: 8
发帖: 3275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8-07
最后登录: 2008-09-30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0   
无为而为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