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壳价值降到零 借壳上市狂潮结束
geohuazai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475
精华: 1
发帖: 313
在线时间: 551(时)
注册时间: 2007-05-08
最后登录: 2013-03-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壳价值降到零 借壳上市狂潮结束

管理提醒: 本帖被 xnxn 执行加亮操作(2007-11-18)
壳价值降到零 借壳上市狂潮结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0:45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特约记者 陈建军

  沪深股市设立以来就连绵不绝的借壳上市,最后告别演出的迹象开始日见明显。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11月5日公布出来的借道攀钢钢钒(10.87,-0.21,-1.90%)吸收合并攀渝钛业(16.60,-0.40,-2.35%)和*ST长钢的整体上市方案,直接将上市公司的壳价值降到了零。而辽宁省抚顺罕王实业集团放弃重组*ST丹化选择IPO,江门市新会区联鸿化纤有限公司将好不容易获得的S*ST美雅控股权交还给广东省广新外贸轻纺(控股)公司,更是意味着借壳上市的风潮已经结束。

  央企私有化"弃壳"

  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方案,是攀钢钢钒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ST长钢,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全部进入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和*ST长钢则注销法人资格。这种"三合一"的方案,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把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两个上市公司壳资源完全丢弃到了一边。

  其实,将上市公司壳资源完全丢弃一边的"浪费"做法,在中央企业整合时已经不是头一遭了。中国石油(38.82,0.91,2.40%)私有化辽河油田、吉林化工、锦州石化,中国石化(23.65,-0.25,-1.05%)私有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中国铝业(39.29,-0.44,-1.11%)私有化山东铝业、兰州铝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以东方电机(61.09,-1.84,-2.92%)吸收合并东方锅炉,采用的均是完全舍弃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办法。从壳资源历史价值的角度去看,攀钢集团等中央企业主动"浪费"上市公司壳资源显得非常可惜。

  中央企业之所以主动"浪费"壳资源,主要系因为出让净壳的重组过程非常艰难。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私有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之前,中国石化曾经专门打报告给决策层,坦陈出让壳资源重组的操作不易,因而才提出私有化的"下策"。当初,中国石化因向非湖北企业转让一家上市公司还一度引起湖北政府部门的不满。

  2006年12月初,中国石化同时宣布出售江钻股份、S武石油(18.73,0.06,0.32%)、北京化二、泰山石油(13.25,0.10,0.76%)、S石炼化(9.90,0.00,0.00%)等5家上市公司的壳,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北京化二因重组彻底成功而更名为国元证券。由此,后续实施整合的中国铝业、东方集团(18.10,-0.15,-0.82%)才不约而同主动"浪费"掉上市公司的壳。

  借壳上市狂潮结束

  就在中央企业主动"浪费"掉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同时,一些原本极其热衷借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则退还掉了壳资源。

  因连续三年亏损而在公布2006年报后被暂停上市的S*ST美雅11月10日公告说,虽然江门市新会区联鸿化纤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25日与广东省广新外贸轻纺(控股)公司签订了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已经获得了国资委的审核通过,但双方日前友好协商解除了股份转让协议。至此,S*ST美雅历经近两年的重组宣告无果而终。

  联鸿化纤当初为了入主S*ST美雅,因动用各种资源而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就在S*ST美雅宣告重组失败的同时,因预告2007年全年亏损的*ST丹化被巨大卖盘连续死死封在了跌停板上。*ST丹化注定在披露2007年报后被暂停上市的命运,与原先决定借壳上市的辽宁省抚顺罕王实业集团宣布自己直接IPO关系密切。在今年9月8日北京举办的纳税百强新闻发布会上,罕王集团董事长杨敏情绪高昂地宣称罕王集团在11月份借壳*ST丹化上市几乎已经没有问题,注入的主要是罕王集团的矿业资产。受罕王集团借壳上市的影响,*ST丹化一度达到的11.48元几乎是目前股价的一倍。

  S*ST美雅、*ST丹化借壳上市进程突然中断,背后的深刻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壳不再奇货可居。自从沪深股市设立以来,借壳上市就连绵不绝的不断上演。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借壳上市事件发生,根本原因系上市公司属于抢手的稀缺资源。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这个制约因素的消除,沪深股市估计很难再度演绎借壳上市的热潮了。

  从去年以来,沪深股市上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简直是日涨夜大,中小企业板表现得最为明显了。截至目前,中小板挂牌公司数量为179家,而已经进入发行程序的还有好多家。按照目前的进度,中小板公司挂牌数量很快就将达到200家,而2006年6月之前挂牌的中小板公司数量只有50家。除了大量的公司登陆中小板外,更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即将破茧而出的创业板。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11月3日在"第四届中国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说,眼下正在推动融资制度的改革,以使更多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据了解,很多地区目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比如说,山东省发改委就制定了三年内推动100家企业上市融资的计划,争取两年内实现每个经济强县都有上市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借壳上市的主要是民营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未来可以大量登陆中小板和创业板,它们借壳上市的动力将得到消除,沪深股市估计很难再度演绎以往那种借壳上市的热潮了,而只能是零星的个别案例。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2006年被暂停上市15家公司中只有ST仁和、ST巨力、ST亚星、*ST棱光因重组才实现了恢复上市。往年到11月份的时候,有资格恢复上市的公司基本都粉墨登场了。在优质的上市公司壳资源都乏人问津之际,还有多少民营企业会去借壳那些名副其实的"垃圾公司"呢?

  开发商上演压轴大戏

  始自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实施的本轮借壳上市似乎是计划外的事情。

  不断的资产重组,是1999年"5·19行情"暴发并深入推进的重要原因。根据东方高圣的研究,1996-1998年三年中,沪、深两市年度涨幅前10名的股票中,八成与并购重组有关。

  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控股权转让公告之前三个月内样本公司股票价格的平均最大涨幅为74.28%。然而,很多重组之后ST公司财务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监管层转而希望将这些绩差公司尽快踢出股市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于是,壳资源的价值在2004年被政策持续打压到了最底层。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市公司2004年完成的资产收购、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中,由*ST或ST公司完成的交易额仅分别为1.5亿元、21亿元及17亿元,占比分别仅为1.7%、7.2%及12.4%。

  由于大量的*ST或ST公司根本无力靠自身扭转困境,管理层出台了鼓励外部力量重组这些"垃圾公司"的系列政策,以此将归还历史旧账这个股权分置改革的要义尽可能惠及更多的投资*ST或ST公司的散户。由此,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得到了重新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急于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房地产企业担当了借壳上市的绝对主力军。

  沪深股市设立以来共有两轮房地产公司的借壳潮,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掀起的第三轮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浪潮远比前两轮凶猛得多,单单借壳上市的100多家房地产企业的数量,就大大超过前两轮的总和。正是这种借壳上市,使得过去没有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山东省有了天业股份、园城实业、*ST东泰、*ST万杰等一个庞大板块。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量的优质房地产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借壳上市的进程,虽然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有意借壳上市,但囿于可供借壳的*ST或ST公司股价太高而很难进行重组操作。

  房地产行业研究员们认为,即使部分房地产企业不管重组成本高低而决意借壳上市,但管理层出于担心它们恶意圈钱的不良动机,是否豁免要约收购义务已经是悬念重重。此外,大量房地产企业通过借壳上市涌入资本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因而管理层也不会对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听之任之。从这种角度去看,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是在为沪深股市的资产重组告别演出进行最后的压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7   
但是三板的壳还是价值还连城呀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板凳  发表于: 2007-11-17   
上市公司分离式重组新“卖法”

上海证券报  2007 11.15

  如何处置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和资产,“当家人”们可谓各显神通。近日,荆州政府方面另辟蹊径,将S*ST天发和S*ST天颐的壳资源和资产分开出售,无疑为此类资产重组提供了另一个样板。

  眼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和资产打包出售给同一受让人。例如,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日前以受让股份、帮助解除担保责任的方式入主S*ST张股,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第二种,是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卖掉,但将其资产收回。东北特殊钢集团将大连金牛的资产收回,而将已经成为净壳的大连金牛40.67%国有股转让给上海房地产企业大华(集团)有限公司,由后者再注入优质地产资产并借壳上市。

  此外,还有种情况是,上市公司的资产完全被吸收合并,而其壳资源则被舍弃。例如,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方案,是攀钢钢钒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ST长钢,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全部进入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和*ST长钢则注销法人资格。

  至于前述壳资源和资产分开出售的情况,此前在市场上还颇为少见。唯一的例子是,原吉林纸业公司终结破产,将原经营性资产转让给吉林晨鸣纸业公司,所得款项偿还给债权人,公司成为一个净壳,随后由江苏苏宁集团对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更名为苏宁环球。

  S*ST天发和S*ST天颐之所以步原吉林纸业后尘,并非出自荆州市政府的本意。知情人士透露,荆州市政府更愿意找到一个能将壳资源和资产打包购买的最佳重组方。然而,几经周折,对壳资源感兴趣的意向方对资产没兴趣,对资产感兴趣的又对壳资源“不闻不问”。面对所剩无几的“保壳”时间,荆州市政府只好对S*ST天发和S*ST天颐采取分离式重组方式,将壳资源和资产分别出售给不同的“意中人”。

  据Wind资讯统计,去年被暂停上市的16家公司中,除*ST棱光等四家公司股票恢复上市,S*ST国瓷由于未按期披露2006年年报已终止上市外,还有11家公司正积极筹备恢复上市事宜。

  然而,虽然上述11家公司去年均实现盈利,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7家公司均报亏损。另4家盈利的公司,多数也是主要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收入的东风。

  在此情况之下,通过重组改制的方式来实现恢复上市,已成为不少公司的奋斗目标。也正因为如此,S*ST天发和S*ST天颐的这种处置方式,便应运而生。(本报记者 彭友 )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7   
只要是主体是国资委,有土地,有技术,有政策,有负债,有计提,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wwd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154
精华: 0
发帖: 30
在线时间: 376(时)
注册时间: 2007-04-28
最后登录: 2011-04-29
4楼  发表于: 2007-11-17   
zshzxj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862
精华: 0
发帖: 283
在线时间: 805(时)
注册时间: 2007-05-16
最后登录: 2019-08-19
5楼  发表于: 2007-11-17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量的优质房地产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借壳上市的进程,虽然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有意借壳上市,但囿于可供借壳的*ST或ST公司股价太高而很难进行重组操作。

说明了三板价低的优势,!
huohu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562
精华: 20
发帖: 1846
在线时间: 1083(时)
注册时间: 2007-02-26
最后登录: 2014-12-28
6楼  发表于: 2007-11-17   
楼主和某些记者一样,“盲人摸象”。
你可以理解“两天”的净壳买入吗?
你认为花上千万买36、38股权的都比你傻吧?
小草:huohu            千江:火狐
zmx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17
精华: 0
发帖: 1367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07
最后登录: 2012-08-18
7楼  发表于: 2007-11-17   
创业板的推出,壳资源就更不值钱了!
yifan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75
精华: 50
发帖: 5431
在线时间: 683(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11-07-16
8楼  发表于: 2007-11-17   
留给三板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
三板风正一帆扬  http://gfzr.bokee.com
puma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7778
精华: 0
发帖: 2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9-08
最后登录: 2008-01-10
9楼  发表于: 2007-11-17   
让那些死抱老三板不放的人继续做好梦去吧!
yifan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75
精华: 50
发帖: 5431
在线时间: 683(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11-07-16
10楼  发表于: 2007-11-17   
壳资源大幅贬值,三板选股更需慎之又慎.

谁会为一些根本不值钱的壳去冒着吃官司的风险进行科利华似的重组呢?

宋朝弟之后仍然倒下许许多多的自以为是的资本初玩家.

三板注重的应当是资产而非壳.一个负资产的公司,如果其负债像水仙似的贬值,则其资产的价值就会重新体现出来,在三板无新政之前,这是三板公司未来的主要重组模式.
三板风正一帆扬  http://gfzr.bokee.com
负离子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512
精华: 10
发帖: 2151
在线时间: 3(时)
注册时间: 2007-04-01
最后登录: 2018-03-12
11楼  发表于: 2007-11-18   
"大量的优质房地产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借壳上市的进程"------严重质疑"优质"一词!

大量房地产公司的上市,首发也好,借壳也罢,都是将现实的风险转移到了虚拟的资本市场.否则,该行业极端低迷时,大家看见多少房地产公司表现过如此多的上市热情?

明知道房地产业已经有巨大风险,管理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不能将这些烂账烂在银行吧?

更何况,几大国有银行上市前,本身的风险已经够大的了.
sysoho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4007
精华: 10
发帖: 3266
在线时间: 169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8
最后登录: 2009-10-11
12楼  发表于: 2007-11-18   
三板股票不是壳不壳的问题,有很多公司都是政府问题造成的,只要中国还有公平,只要我们还有讨回公道的地方,三板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三板很多公司行业都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这样的行业都能破产吗?例如“环保1”,这样的环保企业怎么到的三板,大家应该好好了解下,不是企业经济不好,是国家的中央政策落实不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纠正错误,拨乱反正。
不知足,知不足,求进步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