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退市后上三板前,清华曾经有个行动,董事会会改组,加入了几个对资本重组有实际经验的董事;
2、上事几年来,股东人数一直在减少;
3、前十大股东持筹逐渐递增;
4、该跌的时候不跌;该涨的时候不涨
5、人均持筹4000多,与其他个股相比,筹码明显集中;
6、破产法出台,就是在逼迫清华重组,清华丢不起这个人;华生也丢不起这个人;
7、过去重组失败,主要在相关银行不让步;现在债务转到资产管理公司,打个折扣,其实没有多少了;
8、直接导致海洋退市的是九州的1个多亿担保,当时没有这个因素,海洋是不至于退市的。
9、九州不能退市,因为国有股东筹码多;九州活,海洋就死不了;也不敢死
10、假如7、8、9分析成立,海洋实际的重组成本只要3、4个亿,而海洋的法人股(含牛津-剑桥)5000多万,后者曾经已委托清华管理,且后者欠海洋1700多万,将股份折价给清华也算是华生脱身之举。5000多万的流通股如果上市全流通,已清华的招牌,稍加一点题材,操作到20元甚至更高不是难事,就算是10元全身而退,也不尽赚一亿;
11、退一步说,即便重组成功,清华不赚钱,它也得干!清华百年声誉,岂可被区区几个亿毁掉?就算当权者想干,总书记也不答应
12、再退一步说,现在所有退市股,破产的可能性几乎都是0!因为,在不规范市场产生的畸形儿,政府是要买单的。--当然,政府不会掏钱,它会给予优惠条件,鼓励其他公司参与重组。在全流通背景下,再产生仙股,那就毫无疑问可以退市了。永远记住:前两次狼来了往往是假的。
相信政府。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