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壳资源增多探秘
加入时间:2007-12-6 20:55:37
青岛中金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先后与国药科技(600421)赛迪传媒(000504)洽谈借壳重组上市,之后虽然出师不利,青岛中金随即宣称还有两家上市公司等待谈判,难道上市公司壳资源真的贬职了吗?
“只要重组方有10个亿的盈利性资产,我们可以将这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相关控股全部无偿转让!”昨天说这个话的,正是一位上市公司壳资源经纪圈内的某公司老总。这位经纪公司老总继续说:老股东不仅承诺在股权变更同时,将原来的人、财、物,特别是债务剥离公司,还愿意兜底担保以前所有负债自己处置,唯一的条件是新入主者的资产好,盈利优良且每年递增。
在中国股市进入5000多点、很多股票进入高价股群的今天,难道真的有这样的馅饼吗?
青岛投资网IPO业务特约顾问好好先生,对此类事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据好好先生分析,目前有三类上市企业急迫期望卖壳:
一是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控股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这个方面的监管法规,长期看是必然的,卖掉其中一个甚至是多个壳,精心做好主业是个趋势。
二是原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存在严重问题或者企业自身有比较大且隐藏的巨大财务危机,上市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趋严监管,战战兢兢。据说,有的老总在签年报的时候是心怀侥幸,明知道存在严重瑕疵,也不得不做,以为前面一直如此,自己也只有维持的功力了。这样的企业如同随时可以喷发的活火山,如果有好的资产进来,原企业为什么不趁机离场?要知道,来自投资者、行政、司法的监管明确无疑的是越来越苛刻了,近几天,多家暂停交易的上市公司,虽然通过了股改,公司股票仍旧被彻底取消了恢复上市资格就是明证。
三是市场人士分析的两个层面。首先,一些优质企业面对高溢价,就愿意及时获利转让控制权,实业家拿到资金可以继续发展,甚至再次上市;其次,有的公司,特别是股本比较小的企业,其多数流通股或许已经在相关账户中保管了起来,如果遭遇更加好的优秀企业,他们为什么不乘机换个好价格,合理退出?在流通股上,或许又可以得到高倍数的丰厚利润。
好好先生认为,从IPO上市趋势看,壳资源最适合的是业绩突变或者可以突变的企业。如房地产业,批发来土地、建筑材料后,经过加工,可以方便的出让或出租,原本利润率或有30%左右,如土地是多年前的批发价格,利润甚至可以达到20倍以上(仅仅土地升值空间就已经超过10倍)。这样的企业,如果借壳上市,其资产可以再次增值几倍!资本市场是讲究市盈率的。
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您的一价值20万旧门头房出租,地角不好,年租金2万,年收益10%,若该资产通过定向增发,(是否控制上市公司不计)换成上市公司股票,2万元利润的平均对应资产价格约是30倍市盈率(甚至更高),您的这套20万的房产就变成了可以随时银行抵押贷款或者部分套现、市值60万元的股票了!、并且您还可以继续牢固的控制这处房产。理论上,只要变现一点股票,您就可以继续购买一块同类的房产,再次装入公司,换成股票……
国家对这类资产重组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是个现实问题。
好好先生认为,从IPO上市趋势看,壳资源不适合业绩连续优良的企业使用。好企业的上市路径会越来越简单方便。今天的《青岛日报》有个几句话新闻,说的是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有意到上海交易所上市发行A股!
业绩持续优良的企业,为什么要走借壳之路?如果那个壳的注册资本很大,或者和自己注册资本(股本)规模相当,就是白送空壳,优良企业的控制人的股东权益、特别是红利都要面临减半危机,这样算来,这种上市成本实际是非常大的。
如果好企业买了一大堆便宜的筹码 那是另一回事情。
地产、矿产、证券等业绩突然爆发企业,会继续成为借壳重组上市的主力军。但是,没有丰厚的现金、没有实质的重组,来自行政与市场的监管非常苛刻的,最近多家企业的退市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当然,通过上述分析,并不意味着壳资源都不值钱了。壳资源的价值在分化、在分层。好好先生认为:那些同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购并必将为资本市场上演精彩奇葩,迸发出绚丽耀眼焰火。焰火的后面是行业的整合、主业的强大……
类似青岛中金这样拥有黄金般独特地产概念的企业,无论是借壳还是冲刺未来的创业板甚至其他资本市场,其地产的未来无疑都必将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