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征集清华骗子曾经发布的多篇假重组公告
造船出海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142
精华: 0
发帖: 20
在线时间: 17(时)
注册时间: 2006-12-18
最后登录: 2008-04-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征集清华骗子曾经发布的多篇假重组公告

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了,请持有的难友将它们贴上来
冬生 离线
级别: 验证期
UID: 277
精华: 0
发帖: 3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1-17
最后登录: 2007-01-18
沙发  发表于: 2007-01-19   
“清华系”江河日下

市场报 张然

  5月27日,清华同方(相关,行情)与清华紫光(相关,行情)悄悄召开了股东大会。清华东门外这两家“遥相呼应”的公司虽然受到股东代表太多的难堪,但由于业绩的相对“不如从前”,依然受到了媒体劈头盖脸的抨击。

  证券综合指数(相关,行情)自去年初至今的最大相对跌幅,即由最高点2245.43点跌至1月29日的1339.20点,跌幅达40.36%,而同期8只“清华系”成员的平均跌幅竟达65.22%,是市场平均跌幅的1.62倍。特别是ST海洋(相关,行情)、紫光生物、凤凰光学(相关,行情)、清华紫光4只股票的跌幅分别为87.01%、79.73%、76.24%、70.26%,几乎是大盘同期跌幅的两倍。正所谓“水木依旧清华,紫光已然西去”。不得不提的是,ST海洋自去年12月12日的最高点10.20元开始跌停,一路跌至今年1月25日的2.80元,在股价下跌69.16%的同时,也创出连续跌停25次的新纪录。当初仰慕“名校”概念而持股的投资者,面对此景,一片茫然。从枯燥的数据中,人们看到了题材型炒作结束后伴随的巨大杀伤力。

  凭借清华大学的声名,中国的投资者至少从情感上是不愿意将她与一系列亏损、退市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在探讨高校企业化运营方面已经走过了辛苦的创业阶段,现在的起伏也许正是校办企业走向成熟运营“黎明前的黑暗”。东大集团总裁刘积仁说:高校可以孕育企业,但不能完全拥有企业,企业想成熟壮大,就必须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实现资本社会化。清华系企业面临的麻烦正是它走向成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拿品牌换资本,有貌无能的孵化?

  清华企业普遍倚仗“品牌”大玩“无成本收购”的手法,借助“权贵资本”,空手套白狼。清华系的上市公司达10家,其中7家公司均为借壳上市。往往是“无成本收购”或“低成本收购”搭起了重组的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重组后获得“高科技”称号的上市公司在基本面出现再次滑坡的同时,其二级市场的走势自然一泻千里。

  更多的隐忧来自“高科技”概念背后并不成熟的管理。最近几年业绩“变脸”较为“迅速”的清华紫光成立于1988年7月,以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和医药产业为其三大核心业务,而现在其影响力远远落后于尾随其后的小兄弟“清华同方”。据清华紫光的代理商周先生诉苦“自从他经销紫光的产品以来,一直都受到价格急遽下降的困扰”。紫光扫描仪事业部负责宣传的裴先生说,紫光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扫描仪,去年的销售额占了全国市场27.6%的份额,但产品价格屡降再降,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但从紫光集团了解到的数据是,该公司去年营业管理费用同比增涨33.7%和74%。管理费用上升,同时内部山头林立,总部对各子公司的控制不力,营业及管理成本大幅上扬。不规范的管理还表现在清华企业集团内部的“相煎”,在笔记本、PC、环境技术等方面自乱阵脚,集团下属企业的缺乏沟通。紫光总裁张本正坦言,他本人与清华大学的沟通不是很成功。管理不力成为清华系企业衰退的主要成因。

  “项目孵化”,孵出沉重包袱

  据清华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介绍,清华企业集团有一个这样的定位:集团是不从事实际项目运作的,只是从学校选择有技术优势的好项目交给下面的公司去孵化。

  两年前,清华同方的陆致成总裁曾历数同方“窝”里正在孵化的企业项目:国家光盘中心、核技术公司、新型环氧绝缘材料产业化、多媒体智能显微仪诊断、语音识别软件、108集群式计算机产业化……他认为,这种孵化的过程,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后来,这些成果除“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广受推崇,实际卖到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关外,其它项目则大都偃旗息鼓。

  去年紫光业绩滑坡的直接原因就是紫光花了很多钱去做路由器项目孵化,孵化项目不仅不能在当年产生收益,反而拿了别的项目去贴补,造成恶性循环。清华企业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员坦陈:紫光和同方目前所投资孵化的项目多达几十个,这么多的项目明显已经超出了上市公司的承受能力,拖累了企业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今后“孵化”的投入,他说:“我们会格外谨慎,我们经营企业时间短,经验不够,这算是吸取了一个教训”。

  “孵化”是校办企业神速扩张的利器,现在反成掣肘枝节,令人对“孵化”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处于孵化的项目并非完全的“无成本”或“低成本”,孵化期内蛋是不能吃的,近期内产生不出效益,钱烧了,孵出来后市场却变了,利润自然出不来。

  技术加资本,还是权力加概念?

  实际上,清华同方的利润主要来自技术含量不高的同方电脑;而声称已形成信息、制药、环保三大产业的清华紫光,支撑其赢利的也只有扫描仪一块,扫描仪的售价一出现波动,紫光可能应声而倒。

  透视同方和紫光,人们少有发现其核心竞争能力和持久稳健的赢利能力,在清华进行的众多收购、兼并活动中,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的重组、令其向良性方向改造的例子也是罕见,倒是重组前没有亏损过的紫光古汉(相关,行情)加盟清华系之后反而出现了亏损,其股价从最高时期的30元跌落至6元甚至更低。

  在清华万博从事生物芯片研究的李志明谈到,他们的技术真正要到市场接受考验还有较远的差距。紫光扫描仪、电脑信息产业这块利润本来就薄,且芯片这些核心技术至今仍受控于人。即使是与市场贴近且市场份额很大的产品,清华系企业大部分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不足带来的是投资者的风险,带来的是投资者的最终的退却。

  困惑重重,难挡校企走向市场

  当然,校办企业走向市场经历的困惑并不足以否定“孵化”模式在高校成果转化中的特殊作用。在国内市场的大环境中,清华系企业因为资本市场对“名校”概念的宠爱有加,终致高校企业能“空手套白狼”,并在资本市场上大肆渲染高科技概念而乘机高位圈钱,现在业绩下滑正是校办企业理性回归的时候。从事经济研究的一位专家说:股市的无情会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抓管理。

  除了上市公司,清华校办企业的子子孙孙,不计其数。清华企业集团的教训相当一部分来自它的多子多孙。现在看来,当企业滥用概念、滥用品牌之时,便是企业投资出“风险”之日。这种情况不仅清华的企业如此,其它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所办的企业也都如此。

  当一个企业发现,根本无需资金投入,只需用无形资产就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圈钱时,这种疯狂的圈钱行为只会使它的无形资产价值越来越低,以至于再也圈不到钱。

  “滥用金字招牌将贻害自身”,正在从事证券交易平台建设的哈佛博士朱鸿质问:“与上市公司捆绑在一起的清华大学,因为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而影响自己作为一座百年老校的信誉,这笔买卖到底是做赚还是做赔,毕竟,公司股票可以贬值,而清华大学可以吗?”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校企改革进程的深入,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挂着清华等牌号的上市公司逐渐洗去铅华,还以本来面目。清华系的未来,关键在于它能否走出题材的沼泽,回归业绩的真谛!


文字
冬生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板凳  发表于: 2007-01-24   
ST海洋更名启迪集团 目标打造产业孵化器

作者:周斌 时间:2001-11-29 09:21:43              



  ST海洋(000658)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更名决议,公司名称将由“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海洋董事兼董秘邰志强先生表示,更名为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使公司的IT色彩更为突出,ST海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个产业孵化器。

  据介绍,ST海洋投资的北京清华同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与香港荣步国际合资成立的荣步实业专注于微电子领域;而原先拟从英特尔等手中收购北京金洪恩软件有限公司58%的股权不久前已经变更为对其增资,增资后金洪恩的注册资本将从原来的1121多万元增加为2670万元,公司仍将持有其约58%的股份。邰志强称,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特色是:公司规模小、项目以及管理团队比较成熟,有较强的赢利能力、目前的业务规模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公司对其进行投资,能够放大其赢利能力,促使企业快速成长,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

  (责任编辑 大军 gejun@mei.ceic.gov.cn

来源: 证券时报
德创智信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地板  发表于: 2007-01-24   
ST海洋(000658)

ST海洋:互保藤上結出的苦瓜

--------------------------------------------------------------------------------

許少業 陸宏   上海證券報   2002-01-30

  在創下連續20多個跌停紀錄之後,昨日ST海洋(000658)又發佈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將在2001年報公告公告後被暫停上市

  2001年的年關對ST海洋是黑色的。它的“難兄”ST九州被銀行催討又無力還款時,為之擔保的ST海洋立刻成為“難弟”。ST海洋或許沒有想到,在它歡天喜地要實現扭虧的時候,卻會遭此不測之災。

  互保鏈斷裂引火燒身

  ST海洋在2001年12月18日發佈公告稱,公司2001年度的盈虧將主要取決於為ST 九州所提供擔保事項的處理情況;幾天過後,ST九州表示年內仍無還款能力,也沒有與ST海洋所指的債權銀行達成和解協議。ST九州的態度對ST海洋來說意味著災難。此後,ST海洋多次發佈風險提示性公告稱,由於須對或有負債確認大額的預計負債、對應收款項大幅計提壞帳準備,公司預計2001年度將繼續虧損。由於公司1999年度和2000年度均為虧損,按照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在2001年度報告公佈後被暫停上市。ST海洋成為迄今兩市唯一因擔保事發而被暫停上市的上市公司。

  ST海洋除了給ST九州擔保的1億多元外,自身債務也有3億多元。所以,當 ST 九州的債務危機很快就傳導給了ST海洋後,引發的後果不僅是ST九州的債主找上門來,而且導致自身的債主紛紛上門。

  ST海洋先是接到了大連仲裁委員會就申請人大連華信信託投資公司與公司累計 6200萬元短期借款糾紛案件所作出的裁決書,裁定公司以所質押的北京金洪恩電腦有限公司1548萬元股份現值、北京清華同仁科技有限公司的900萬元股份、 北京啟迪縱橫科技有限公司的80萬元股份、上海清華科睿實業有限公司的900 萬元股份、深圳清華旺農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的900萬元股份、 北京啟迪新時代電腦有限公司的60萬元股份現值償付———這些資產是公司重組後為重塑主業而進行的投資。

  緊接著,福建興業銀行廈門分行又把ST海洋告上法庭,請求判令ST海洋歸還貸款本金1000萬元及相應利息。甚至,記者在公司採訪時還了解到,有個債權人為了收回80萬元借款查封了ST海洋的所有銀行帳戶,結果拿走了帳戶裏僅有的2000多元。公司有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ST海洋的資產被拿的拿、封的封、抵押的抵押,早已是“空殼”了。

  對此,ST海洋的董秘邰志強並不否認,他說,公司現在看得見的資產就是那些房屋,當然那也已經抵押出去了,還有的就是被邰志強稱為“紙糊的資產”——— 應收帳款,主要是原先一些關聯企業的。邰志強最近這段時間忙著在廈門、北京之間奔波,記者只能在邰志強臨上飛機前的那段空隙裏與他在餐廳裏進行採訪。邰志強稱,面對ST海洋的現狀,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人都著急,但是,由於各銀行的利益並不一樣,銀行並沒有著急起來的機制。如果從更積極和務實的角度出發,ST海洋的債務為什麼不能通過“免、減、轉、抵”來得以解決?如果ST海洋破產清盤,債權人能拿到多少呢?有3至5%就不錯了。

  為何與ST九州互保

  記者來到位於海邊的廈門思明軟體園,這兒曾是ST海洋重組後搬遷的新辦公地點。從辦公樓裏往海邊看,景色相當迷人。只是好景不長,今年一開年,公司又搬回原來的辦公地點,廈門市蜂巢山路3號。

  據知情人士介紹,1996年間,ST海洋與ST九州互為對方向銀行的貸款擔保,其中ST九州為ST海洋4800萬元的貸款擔保,ST海洋為ST九州6300萬元、350 萬美元的貸款擔保。“當時九州的形勢很紅火,哪會想到有這一天?銀行對上市公司的貸款追著給你,都認為上市公司的貸款最安全有保障。”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九州很快就因大舉兼併過度擴張而負債纍纍,加上捲入走私等重大訴訟,公司的凈資產為-7億多元。現雙方的貸款均已逾期,已判決生效的要ST海洋償付有連帶責任的ST九州債務本息合計已達1.1億。由於ST 九州早已沒有 “油水”,於是各大債權銀行紛紛要求法院執行擔保人財產。ST海洋開始嘗到擔保的苦酒了。“公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整合,才使ST海洋好不容易有了造血功能,但如果ST九州退市了,為其擔保的債務必須在2001年報中計提,這樣ST海洋勢必虧損。 ”公司一高管人員滿臉疲憊地說。

  據了解,由於去年福州牛津-康橋公司將ST海洋股權轉讓給清華科技園時, 就對ST海洋的債務進行了一次較為徹底的剝離,因此清華科技園顯然忽略了公司或有債務隱含的危機。“ST九州也是一家上市公司,誰能料到它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知情人士這樣說。

  清華科技園接了個燙山芋?

  2000年8月,福州牛津—康橋公司入主ST海洋, 之後開展了一系列艱難而又無果的資產重組。2001年3月,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受讓西安飛天持有的ST海洋 2166 萬股法人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後,牛津—康橋去意已定,把所持股份全部轉給清華科技園,儘管股權轉讓還沒有最後完成,牛津—康橋已經把股份委託給清華科技園管理。因此,清華科技園實質上已經在主導ST海洋的重組。

  清華科技園從自身的實力看,註冊資金40116萬元,主營科技園區開發, 房屋租賃,科技企業投資等,實力應算不俗。去年8月,ST海洋分別與牛津—康橋、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簽訂了資產轉讓、資產置換“框架協議書”,曾讓市場對此做出美好的預期。根據“框架協議書”,ST海洋擬把總額達2.33億元的資產及總額2.32 億元的負債一併轉讓給牛津—康橋,擬與清華科技園進行置換的資產是ST海洋的對外債權,帳面原值合計約1.81億元,擬置入資產是清華科技園內學研大廈約1.22萬平方米房屋的所有權及北京清華科技園技術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部分股權。根據當時的想法,上述資產轉讓及資產置換如能完成,ST海洋將基本剝離不良資產,甩掉沉重的債務負擔,並且直接介入技術資產經營、科技企業孵化和創投等新興產業,為企業實現全面的產業轉型、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奠定基礎。然而,這些資產還來不及注入進去,擔保的晴天霹靂就出現了。

  問及目前主導ST海洋重組的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對這場危機的處理態度,邰志強說,清華這樣的大股東在市場上有很好的信譽,我們絕不會幹出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如果債務問題不解決,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的資產怎麼敢進來呢?“但是如果ST九州的情況有好轉,它好一點點,ST海洋就能好很多。” 邰志強如是對記者說。

  根據ST海洋最近的公告,儘管公司更名為啟迪集團的議案雖然早獲得公司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但廈門工商行政管理局卻表示,由於公司目前無法提供辦理集團名稱申請變更應提交的集團所有成員企業法人資格證明、集團章程和集團理事會決議等有關材料,故該局暫時無法受理公司的名稱變更申請。據知情人士說,更名為啟迪集團是為了突出公司的IT色彩,而廈門工商行政管理局暫時無法受理公司的名稱變更申請,與公司已經“空殼化”似乎也有關係。

  小股東:到這地步有什麼好怕

  在2000年,ST海洋的股價從5元多起步,瘋漲到15元,漲幅接近200%;在 2001 年的上半年,,ST海洋的股價也從11元左右上漲到20元,漲幅接近100%。由於有了清華這樣的概念,ST海洋被譽為“名校之花”,但當光環褪去,現實總是無情,盛筵過後,總得有人買單。

  記者採訪了ST海洋的一位姓翁的小股東,他是在看了公司的第三季度季報後買進5000股的,價格在10元左右。“剛開始下跌時還以為是大盤的問題,等利空消息出來後就跑不掉了”。他滿臉無奈地說。“對於ST海洋與ST九州擔保的事,前幾年有披露過,公司重組後似乎就沒再披露這方面的事,還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不過,對於最壞的結局,他說,只要公司不破產,哪怕退市也還有代辦股份轉讓,這樣股東的權益不至於顆粒無收。ST海洋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經連續20多個跌停,股價已經慘不忍睹。“都到這地步了,有什麼好怕的”,他聳肩苦笑。

  ·資料鏈結·

  ST海洋的擔保問題

  在ST海洋2000年年報中,會計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的擔保。會計師稱,截至2000年12月31日止,公司為ST九州等單位人民幣貸款本金22055萬元(其中逾期貸款19265萬元),外幣貸款本金514.50萬美元(均已逾期)提供擔保,其中債權人已提起訴訟且法院已判決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擔保金額為人民幣9840萬元及294.44萬美元。公司對上述擔保責任預計損失 4898萬元,並計入2000年度損益,“但我們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被擔保單位的償債能力及貴公司已預計相關損失的合理性作出判斷”。

  對此,ST海洋專門發佈了一個補充公告稱,公司在2000年報中已對借款方早已停業、無法找到人員、根本無力償還的已起訴、已判決的擔保(廈門華德公司、廈門源益電力公司、廈門中貿進出口公司,合計4896萬元)全額預計了或有損失。對于其他擔保,大部分係為廈門九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擔保,由於九州為上市公司且目前仍在運轉,而其餘的擔保已與債權銀行達成和解協議且有房產優先執行、或已與債權銀行達成共識,董事會認為這種處理方法是合理的。
德创智信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4楼  发表于: 2007-01-24   
清華科技園接手ST海洋 牛津-康橋退居股東次席
施如海   中國證券報   2001-04-27

  今年2月中旬就任ST海洋(0658 )第二大股東的清華科技園即將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ST海洋今天發佈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福州牛津-康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已于昨天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牛津-劍橋將其所持ST海洋法人股中的23,874,910股(佔總股本的15.21 %)轉讓給清華科技園。本次股份轉讓價為每股1.103元,共計轉讓價款為人民幣2633.40萬元。轉讓完成後,清華科技園的持股數將增至45,536,265股,佔總股本的29%,成為ST 海洋第一大股東,而牛津-康橋出讓後將仍持有公司法人股7,464,090 股(佔總股本的4.75%),為第二大股東。

  與此同時,ST海洋公佈了董事會成員重大變動議案。新一屆董事會成員由9 名減為7名,來自牛津-康橋方面的原六位董事除華生留任外全部辭職, 清華科技園方面將在原有委派三位董事的基礎上推薦新增三位董事,其中包括現任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志強、中關村(0931)總裁段永基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光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少蘭。至此,清華係主導ST海洋決策層的架構已清晰可見。據現任副董事長華生介紹,根據股權重組後的董事成員的分工,今後公司的發展主要由清華科技園方面把握和主導。

  來自清華科技園的ST海洋新任董事邰志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清華科技園方面的設想,今後海洋公司應該參與清華科技園的一些業務,包括園區基礎建設、服務體系建設都可能參與。這樣,海洋就有了頗具商業前景的新的業務發展方向,海洋公司的主營也將隨之出現根本性的變化。他強調,規範和發展是ST海洋今後重要的努力方向。

  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ST海洋股權轉讓象擊鼓傳花般進行。值得欣慰的是,如今不同凡響的清華科技園終成新主,為傷痕纍纍的ST海洋平添不少想像空間。

  在昨天召開的ST海洋200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原定的8 家子公司控股權轉讓議案獲會議順利通過。福建國力民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21,037,859.35 元受讓ST海洋所持廈門海洋集團遠洋漁業公司等五家公司控股股權,福州牛津-康橋科技發展公司以75,328,,393.63元受讓ST 海洋所持的海洋華順集團等三家公司控股股權。本次股權轉讓所得現金9636萬元將全部用於進一步改善ST海洋的財務結構和購買優質資產。不難判斷,這一系列的資產重組為清華科技園的入主創造了條件。
德创智信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5楼  发表于: 2007-01-24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人士稱:引導ST海洋走向高新技術領域
劉俐   證券時報   2001-02-15

  廈門海洋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658)重組半年後再起波瀾,具有高校背景的北京清華高科技園發展中心替代西安飛天,成了ST海洋的第二大股東。

  據了解北京清華科技園是由清華大學獨家出資設立的,代表清華大學組織並實施清華大學科技園的規劃,建設開發,經營與管理。是國家正式選定的15個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清華科技園在此前已與如粵華電等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合作。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助理邰志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ST海洋的現狀有一定的了解,他們認為ST海洋現在經營狀況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於該公司所處行業是一個夕陽行業。邰坦言資金並不是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的優勢,因此在ST海洋無法如期扭虧的情況下,對該公司股權價值的預期也是最低的時侯,科技園投資所花費的資金也會是最少的。邰助理介紹說現清華科技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其戰略重點已轉向投資學校科技成果使之商品化、產業化方向,成為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和輻射源,因而科技園將現有的人才、項目、企業上的優勢與上市公司的資金及融資能力相結合,這對於雙方的長遠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就有關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希望能成為ST海洋第一大股東的說法,邰表示這是下一步要考虛的問題,他說在經過接觸後,他認為ST海洋現第一大股東牛津康橋公司是一個比較好合作的公司,現不做第一大股東,但會積極參與公司的運營,引導 ST海洋走向高新技術領域。
德创智信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6楼  发表于: 2007-01-24   
ST海洋:將邁進高科技門檻
徐霄陸宏   上海證券報   2001-02-14

  在證券市場中,與清華大學沾親帶故的上市公司為數不少。昨日,ST海洋發佈公告稱, 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通過股權受讓的方式將成為該公司的“二當家”。如果股權轉讓成功,無疑,清華家族又添了一個新成員,而對於眼看就要三連虧的 ST 海洋來說,將面臨新的發展契機。

  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正如其名,是清華大學獨家出資設立的,代表清華大學組織並實施科技園的規劃、建設、開發、經營與管理。該中心註冊資本4. 18億元, 下設清華科技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正在組建的有清華科技園技術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孵化器有限公司等, 並已參股多家上市公司和高科技公司。

  以孵化和轉化高科技成果為主的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緣何會相中ST海洋?據“ 中心”的有關方面稱,經過幾年的發展,清華科技園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也積累了一定的實力,開始向外投資。此次投資購買ST 海洋並不是發展中心向上市公司投資中投資額最大的,但卻是參股比例最高的。該中心表示,投資ST海洋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參股該公司的運營, 引導其資金及融資能力轉向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高科技項目的產業化。

  顯然,對於ST海洋而言,公司將面臨主業轉型。該公司原先以遠洋漁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若此次股權轉讓順利,依託清華的優勢將受益匪淺。大學科技園區建設將得到國家政策的重點支援, 高科技項目的產業化也將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增長點。 ST海洋將主業轉向這兩方面,在今後幾年內必將為該公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心”還表示,作為第二大股東,在參與ST海洋的運作方面, 將與其他股東協調起來,共同謀求上市公司的利益和長遠發展。
德创智信
霰瓣孤悯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13
精华: 43
发帖: 4057
在线时间: 7111(时)
注册时间: 2007-01-21
最后登录: 2019-06-28
7楼  发表于: 2007-01-24   
ST海洋因擔保而涉訟
何淩楓   中國證券報   2001-04-17

  ST九州(0653)今日就十余起貸款糾紛案的判決結果發佈公告,其中涉及ST海洋(0658),該公司也因此刊發公告。

  今年2月底,因ST九州行為構成走私普通物罪,法院判處罰金2億元,上繳非法所得1364.8萬元,公司對此判決不服,提起上訴後,現被駁回並維持原判。

  1998年至1999年期間,ST九州幾次分別向廈門建行、廈門工行、福建興業銀行廈門分行借款合計3000萬元人民幣、250萬美元,ST海洋、 廈門開元外貿集團有限公司等為其提供了擔保,期間除向建行廈門分行歸還100萬元人民幣外, 其餘款項均逾期未還,現法院判決公司需還本付息,擔保方承擔連帶責任。ST海洋也因此需負擔保責任。

  另據公告,1998年至1999年期間,廈門開元外貿集團有限公司、廈門九溪實業有限公司分別向廈門工行、交通銀行廈門分行借款,合計4250萬元人民幣,ST九州為之提供擔保。現法院判決,借款方需還本付息,公司將承擔連帶責任。ST九州提醒投資者,公司債務“相當沉重”,無力償債或承擔連帶責任。
德创智信
唐纳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
精华: 20
发帖: 1078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20
最后登录: 2010-03-26
8楼  发表于: 2007-01-24   
公告到处都有,关键是还能不能找到一些公告之外的证据!
比如当初他们从海洋抽走的企业,现在都到哪里去了,等等。
泥阿土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3934
精华: 0
发帖: 24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5-17
最后登录: 2007-11-05
9楼  发表于: 2007-05-20   
海洋股民。,,,,中国证券市场最大冤屈者。
清华大学。。。。。中国证券市场最大不要脸。
海哥哥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479
精华: 1
发帖: 235
在线时间: 5172(时)
注册时间: 2007-02-14
最后登录: 2020-06-14
10楼  发表于: 2007-06-10   
ST海洋:沧海能否变“良田”——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细说对ST海洋的重组计划



  主持人:在即将重组的ST个股中,ST海洋是最新的一例,本周二ST海洋发布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将其所持ST海洋2166.1万股法人股转让给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那么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为什么会投资ST海洋?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ST海洋已经发布了预亏公告,那么你们此时进入ST海洋是出于什么考虑?

  梅萌:用一个现在比较时髦的词来描述他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器,我们现在是要把这个孵化器按照三个板块建设成孵化企业、孵化人才、孵化技术支撑体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是清华大学的全资企业法人,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话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资本的对接,上市公司是一种对接,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对接,我们重组ST海洋一个基本构想是要营造一个对接平台,这个平台是个公司,这个平台公司应该是上市公司,他把技术资本的资源、资本资产的资源都放在这个平台上,鼓励和支持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平台公司的产品是小公司,这是区别其他高新技术公司的其别点。

  主持人:我们看到ST海洋的第一大股东是牛津剑桥,这里面两个股东会不会有问题?

  梅萌:我们目前作到的是跟二股东原来的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我们要获得二股东的身份还要办一些手续,下一步和股东还要进一步磋商,对重组海洋,实际上应该把他看成一个新上市的公司,将来它的各种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和股东之间是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wrz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65
精华: 1
发帖: 83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08-01-14
11楼  发表于: 2007-08-15   
   
ttt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7004
精华: 8
发帖: 1038
在线时间: 545(时)
注册时间: 2007-07-31
最后登录: 2013-11-22
12楼  发表于: 2007-08-19   
有道理.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