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危局考验管理层智慧(ZT)
韩志国:
2008年1月21--22日,中国股市的牛市进程遭到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冲击:已经延续半年多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以超出几乎所有人预料的空前规模又一次猛烈爆发,导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雪崩式的连续暴跌走势。在两个交易日内,全世界5万多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灰飞烟灭,世界经济前景也因此被蒙上了重重的阴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沪深两市两个交易日的大幅下跌恐怕在20个交易日都难以修复。
中国股市的这一轮暴跌是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美国次级债危机以更大的规模和深不可测的形态再次恶性爆发并导致世界主要股市的持续大幅下跌,无疑是中国股市这一轮暴跌的最主要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轮股市暴跌与最近一个时期的股市政策也直接有关。自去年8月以来,除了封转开以外,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和创新型基金的发展就已经被全面叫停,很多基金还关闭了申购通道,股市政策从积极推动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发展转向压制股指上涨,股市的制度建设开始服务与服从于政策目标。在股市资金供给的主渠道被基本切断的同时,市场的供给却在迅猛增长,大盘股的发行与上市、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一个接着一个,市场的供求关系日益发生倾斜。1月18日发布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文件又把加大市场扩容力度作为主线,不但明确了创业版推出的时间表,而且还提出了推动红筹股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推动已上市公司扩大实际进入流通的股份比重的明确任务,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任务则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在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从紧、市场的资金供给渠道日益狭窄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市场监管原则就很难不被市场解读为重大利空,而中国平安1500亿元的再融资方案作为扩大上市公司流通股份规模的实际操作案例,无疑对遭受次级债危机冲击的中国股市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进而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中小非上市流通规模的急剧扩大、市场扩容预期的进一步提高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更大规模爆发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急剧放大了市场的下跌风险,导致了中国股市一波又一波的大幅下跌。
股市的暴跌所考验的不仅是市场与投资者,而且更是管理层甚至政府;国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甚至特大变量所检验的不仅是政府与管理者的智慧,而且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顺势而为的整合能力与驾驭能力。必须看到,次级债危机的再度恶性爆发非同小可,由于次级债危机所波及的都是全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而且这种危机的爆发进程与波及程度都很难把握,因而次级债危机究竟会对世界经济与世界股市、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现在还很难估计。到现在为止,整个世界对次级债危机的严重程度与危害程度都明显低估了,美国政府在几天内接连动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紧急救市就是一个明证。欧美股市在美联储大幅减息后仍然暴跌,在经历短暂的反弹后今天欧洲股市又开始下跌,就进一步表明了整个市场对次级债危机前景的预期。在人民币与美元的利率已经倒挂、美国经济极可能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与中国股市的调节政策都应当尽快进行调整。在我看来,美国经济的衰退不可能不波及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出口增长的减速,出口增长的减速就必然带来产能过剩,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很可能会发生逆转性的重大变化。因此,现阶段的宏观政策就不能仅仅关注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更要关注未来时期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甚至通货紧缩,关注已经实施的紧缩政策所带来的累积效应。美国股市的走熊也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股市,中国股市的牛市环境已经发生了与过去两年完全不同的重大改变,防止市场暴跌甚至防止市场进一步走熊应该成为现阶段股市政策的核心内容与主要任务。
需要指出,在市场已经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深幅调整、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出现连续的非理性暴跌,政府、市场与投资者都需要进行全面反思。即使不从救市的角度考虑,政府与管理层也应该对现行的股市政策进行调整。在这方面,恢复基金的正常发行刻不容缓,大幅调低印花税具有紧迫意义,严格限制上市公司的恶性“圈钱”行为绝对不能怠慢,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以给市场提供避险工具进而激活权重股应该提上日程。对中国股市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绝对不能低估,否则就会犯下难以挽回的历史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