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粤传媒将召开股东大会前夕
粤传媒的股东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体股东的大事,到时候管理层将提交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议案,股东们也会有建设性想法,让我们冷眼观察、积极行动和热切期盼吧。
一、关于盈利水平与融资问题:
东吴证券预计粤传媒 2008年的EPS(每股盈利值)应该从2007年的0.27元增至0.39元,净增0.12元,增幅44.5%,相当靓丽。
但是,该公司2007年上市配股融资4亿元,按总股本2.7亿股计,每年增加的净总利润是2.7*0.12=0.324亿元(2009年的EPS更只有0.45元,净增0.06元),也就是说投入4亿元,必须12年才能收回总投资。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投资效率低得可怜?不知道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低能的投资家,对低效的投资回报处之泰然?这样的上市公司,难道还有投资价值吗,股东们就那么愚钝无知和无所作为吗!
大家知道,从股市融得的资金是为了发展事业,得到更好的回报,而不是圈钱。市场的一般投资回报期是5年,按这样推算,粤传媒公司每年应该有0.8亿元的收益,加上2007年的净盈利0.7亿元,共计1.5亿元,得到的EPS=1.5/2.7=0.55元/股。
还有另一种估算法:安信证券在粤传媒即将转板上市前夕曾提交了一个调研报告,其中建议公司用所募集的资金收买控股大股东广州日报社剩余的7.5亿元印刷产能。现先按收购4亿元产能计,这4亿元印刷产生的利润是4*0.14=0.56亿元(以公司现2.8亿元印刷产能创造0.4亿元利润,算出其盈利率是14%)。这0.56亿元恰好是东吴证券的0.32亿元,和上述5年回收投资应得利润0.8亿元的平均值,意思是东吴证券的盈利水平估值明显偏低;把全部融资投资于印刷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仅达到中等的盈利水准;惟有设法提高投资效率,达到5年的回报期,即每年创造0.8亿元的利润才称得上及格的现代化企业,才是合格的上市公司,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只要合理地符合逻辑地估出盈利范围,股价期望值等就不难算出,这些均可暂略。
上述算法更象是数字游戏,应该强调,核心是投入多少,产出多少,如果不相匹配,人们将怀疑是否值得让你从股市融资,以及今后是不是应该让你再融资。为了让投入与产出相对称,关键是如何使用好所融得的资金,投资什么项目,盈利的前景如何,等等,这些就该咨询公司的掌门人了,股东们正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这里还没有涉及意料之中的注资事项,以后再谈这个话题。
二、注资事项:
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下列领域国有文化企业: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现广州日报控股的广州大洋文化传讯有限公司仅拥有粤传媒37.7%的股权,不符合上述的要求,他们向中宣部保证将认真执行相关的规定,所以说注资是早晚的事,具体怎么做,时间表安在,这些该请公司回答。
临上市前夕,好些证券公司都把博瑞传媒作为粤传媒的参照,认为它们俩在许多方面都较相象。其实它们的差别还是不小的,粗粗一看,在粤传媒上市时股价是23元,很在许多证券公司的预料之外,算是超水平发挥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后,比上市时的价格稍降,变为21.8元。博瑞传媒在粤传媒上市时约28元,经过同样时间段的运行,现收于34元,甚至在1月21日大盘猛跌7%,跌停个股达千股之际,它仍逆市飘红。再一看,它们的净收益也有不小差别,粤传媒的EPS是0.27元,博瑞传媒则为0.67元,请注意博瑞传媒是以成都商报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该报每天出版的份数仅区区60万份,是赫赫有名的广州日报的1/3而已。除此之外,其余的差别还表现于下面。
按照安信证券的说法,2000年广报集团基本完成了买壳上市,此后7年时间里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在上市公司层面上资产注入进程,而实际上却没进行,人们不妨把这理解为当时转板前程艰辛难料,更多地注资风险不小;也在这段时间里博瑞传媒却基本完成了报章大部分经营性业务的整合,她还有成都-南充高速路上的户外广告、成都市区的灯箱广告和广播电台的广告制作,等等。作为对比,粤传媒的广告收入实在少得可怜,它的招聘广告营业额0.38亿元,只及集团18亿元广告收入的2%,还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另外,即使公司最强大的印刷业(其收入是2.8亿元,占公司3.41亿元总营业额的81%),也只有集团总印刷产能的1/4。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上述的实实在在现状清楚地表示了粤传媒公司的潜力和与博瑞传媒的明显差距,也就是说,平台与发展空间已经成熟,如今的问题是怎样利用,如何施展的问题。这仍得请公司给予答复。
三、传媒业的做大做强:
发表于今年1月4日中国图书商报的“2007年出版传媒业资本市场年度报告”中提到“与欧美许多跨国传媒大鳄相比,我国的传媒企业都还很弱小,新闻出版领域管理决策层一直想要推动出版传媒单位通过借力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企业。但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是传媒与资本亲密接触的最大“障碍”。有业者认为,新世纪的7年,正是政策逐步解冻破冰的时期”。还有,“资产注入、整合并购将是传媒行业未来一个阶段的投资主题,上海新华传媒就是最好的例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资产注入,让新华传媒从一支书业发行股变成了真正意义的传媒股。有消息称,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后续还可能继续注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等的资产,实现上海平面媒体资源的大整合”。似乎无须再引点什么,新华传媒又是粤传媒一块心头的痛;广州日报已经在传媒业的激烈竞争中走到了前沿,旗下的粤传媒却必须在资本市场中重新起步,放低身段,迈过众多的漫道雄关。
传媒业做强做大是时代的要求,它将整合平面媒体、有线电视、新兴媒体、甚至出版业,使之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战斗力的现代企业。传媒业的做强做大是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是该行业龙头产业责无旁贷的使命。
四、漫谈买股票就是选公司及其当家人:
不少股民都明白买股票是精选行业的领头羊、寻觅伟大的公司及其杰出的当家人,按照这样的标准再来回顾和检讨一下当初对粤传媒的投资选择。
提起传媒业,人们马上想到巴菲特在为数不多的伟大公司中就包括持有华盛顿邮报30年的佳话,也会津津乐道默多克名扬全球的传媒王国,它们都是既强且大的传媒典范,其竞争力丝毫不比传统的制造业、甚至新兴的信息工业逊色。可能由于这样的缘故,一听到广州日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报业集团:发行量最大的党报、广告收入居平面媒体之首、盈利能力最强,一顶顶桂冠让人们以为那就是中国传媒业的希望。这是从行业角度的抉择。另外,还应该从具体公司层面加以推理和分析:粤传媒是广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总营业额3.4亿元,并不起眼,它2.8亿元印刷营业额只占集团印刷产能的1/4,作为第二支柱的招聘广告收入0.38亿元,是集团18亿元广告营业费用的2%,微不足道,整个上市公司的总收入更仅约为集团的10%,这些都意味着如此小小的上市公司因背靠强大的报业集团,有着美妙的想象空间和诱人的发展前景,是集团可以大显身手的平台,上演有声有色之中国传媒业的传奇,完成中国传媒人走向世界的夙愿,也才能够说明当初集团面对荆棘满途的上市路竟然毫无退缩的坚韧不拔气概和经历。这样的判断似乎没有大的差错。至于它的当家人,的确接触不多,了解更少。对此,成功的投资人士曾经告戒,接触与了解是事前必须做好的功课,一旦决定投资之后,则主要靠股东大会;认真准备,提出与全局最为关切的问题,积极建议,听其言观其行,以便进一步作出明智的决策。
这些原则一直萦绕在粤传媒投资人的脑际,因为他们希望能在现实中找到与上述的理性分析之汇合点和有出入的地方,谨防仅仅成为投资人的一相情愿。可惜这方面的反馈实在不多,但是有些印象还是得说出来,对加深彼此的了解不无好处:股东会放在乡间的记者俱乐部,让外地股东很为难;钟建佳先生说得好,地处偏僻的贵州茅台(600519),论身价和名望,在当今股市中尚无几个能望其项背,而它却刻意安排汽车到火车站迎接远方来客,取得股东们良好的第一印象。央视经济频道在介绍优秀上市公司时提供的参考标准中包括:远见卓识、管理规范透明、好合作、为股东的利益着想。相比之下,相信乡间俱乐部的客人定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大家十分关心的融资用途与打算,在注资求发展上,在做强做大的战略设想上,多么盼望集团和公司能够端出有分量的牛肉让大家享用。也许人们会说,随意地泄露消息有悖于证券会的规定;其实不然,公司至少应该公告这些是股东会上的头等议题,而不是把敏感的升工资问题安排在醒目的位置上,这样也可避免会上僵持不下,闹得不够愉快,精明的股东看得出,这样做从根本上显然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君不见最近中国平安(601318)和江西铜业(600362)这样驰名的基金重仓超级蓝筹,均因融资数额特别大,且资金用途风险高而遭到强烈抵制和谴责,说明凡事关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大计划,股东均十分关切,也会灵敏地影响着股价并在市场上迅速反映。还有,股东们除了要听到激荡人心的口号式畅想之外,更应该用实实在在的数字为自己的规划、预测构筑严密且有说服力的支撑。与此相反,言而无物,空头支票是与伟大公司相去甚远的,无论哪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尴尬场面。
中国的传媒业任重道远,更希望有舍我其谁的雄才大略人士,引领这一个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行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请看,博瑞传媒(600880)、新华传媒(600825)、歌华有线(600037)、粤传媒等都在奋勇打拼、百舸争流,中国的传媒业前程一片光明,这也是我们对即将召开的粤传媒股东大会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