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深市首家退市公司 是谁烤糊了PT粤金曼?
--------------------------------------------------------------------------------
2001年6月15日08:55 北京晨报
6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驳回PT粤金曼申请宽限期的请求,并已将该决定上报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在公告中称,决定不给予PT粤金曼宽限期,是由于广东金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就2001年度实现盈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未能提供重组方签署的有关重组协议,也未能提供债务重组的安排。根据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和《关于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通知》的规定,PT粤金曼将被中国证监会处以“极刑”--终止上市,从而成为深市首家退市的上市公司。
业绩顶峰到谷底
4月20日,粤金曼发布的2000年度报告显示,粤金曼每股亏损高达3.248元创下2000年年报的每股亏损之最,每股净资产达-7.91元。由于粤金曼已经连续3年发生重大亏损,根据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第5条的规定,自年度报告同日,粤金曼股票开始停牌。此时,距粤金曼1996年1月上市,仅仅过去5年零3个月。看一下粤金曼走过的路,可以看出这个昔日的“鳗鱼之王”清晰地演绎了一出从崛起、辉煌到没落的“鳗鱼”三部曲。
粤金曼的前身潮州市水产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84年,1992年改组为广东金曼集团有限公司。以高产值高创汇的鳗鱼业作为突破口和主产业,经过十年奋斗,形成了以鳗鱼养殖、加工为主的生产经营格局。1994年,公司总产值、利税额、出口创汇额分别比创业第一年的1985年增长了300倍、202倍和200倍,成为潮州市的重点支柱企业,并跻身于“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国进出口额最大500家企业”、“中国300家最大股份制企业”行列。公司1993年、1994年、1995年(鳗鱼年度)烤鳗生产量和出口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
1995年末,生产经营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广东金曼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粤金曼一一列举了包括原料供应风险、鳗鱼养殖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汇率风险等经营风险及其行业、市场、政策、项目投资等等各种风险。尽管招股说明书详细说明了应对风险的策略,但是,粤金曼从上市开始,就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比较一下粤金曼历年来的财务报表,每股收益1995年为0.83元,1996年0.549元,1997年滑落至0.151元。1998年,粤金曼开始走上了亏损之路,亏损速度令投资者大跌眼镜。从1998年到2000年末,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66元、-0.612元、-3.248元。
这个往日的潮州市水产公司,经历了迅速的崛起、短暂的辉煌、加速度的没落,在股市上戴了3年的亏损帽子之后,现在又回到了起点。不同的是,当初金曼可以说是一身轻松,而将从股市上黯然退场的“PT粤金曼”,除背了一身的债务之外,还将赚取一个“深圳市场第一只退市上市公司”的头衔,及其无数投资者对公司的年年的盼望、失望以至绝望。
内忧一股独大
对于粤金曼来说,内忧更甚于外患。从1999年开始,“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巨额应收款未能收回、生产经营滑坡”,“公司流动资金被严重挤占、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等等就不断地在年报中出现,到了2001年1季度,由于巨额应收款回收困难,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遭受严重影响,只有部分企业能维持生产。报表所指的“巨额应收款”,绝大部分是粤金曼的第一大股东潮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造成的。“一股独大”,将风雨飘摇的粤金曼推上了绝境。
从1996年开始,粤金曼被它的控股股东长期挤占资金达10亿余元。控股公司多次利用上市公司的贷款向外投资,最多的时候投资的企业达到了二十几家。广东金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树新说:“这样快的发展有点儿盲目,资本积累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发展得太快就等于占用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成本是很高的。”第一大股东大肆扩张的结果,是包括食品、电子、茶叶、饮料在内的一个个项目纷纷落马,金曼陷入讨债危机。
2000年8月,粤金曼面临着一次重大转机。潮州国资局与福建世纪星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福建世纪星入主金曼,并改选了公司董事会。但事隔不到八个月,世纪星方面的董事全部辞职,重组被迫流产。广东金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树新说:“世纪星没有真正的实力来重组金曼,也知道债务剥离碰到很多困难,所以它知难而退。”
显而易见,巨额债务拖垮了粤金曼,债务剥离的难度,又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次重组的流产。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上,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国有股“一股独大”已经给中国上市公司脆弱的治理结构带来种种弊端和负面影响,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截至今年四月底,中国共有上市公司1124家,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50%的有890家,占全部公司总数的79.2%,其中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75%的63家,而且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显著高于第二、三大股东。
外患市场低迷如果说一个被ST、PT了的上市公司是“休克鱼”,还有可能被重组激活的话,那么,以烤鳗鱼为主业的粤金曼在上市的这几年中,却是被生生烤糊了。市场人士指出,使得粤金曼最终走上没落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市场、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粤金曼内外交困,最终落了个黯然退场。
粤金曼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不幸被一一言中。由于目前烤鳗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日本,公司生产的鳗苗、烤鳗绝大部分出口日本,采用外币结算,汇率的波动必将影响盈利水平。日元的贬值、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主要出口日本的粤金曼的利润造成影响。而养鳗和烤鳗厂家的增加,使这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国际鳗鱼市场走入低潮,烤鳗销售价格急速下跌,鳗鱼价格从顶峰时期的每吨十八万元降到了今年的一二万元。从1996年7月1日起,国家出口退税由原来的按名义增值税率全额退税改为按实际征税率退税,也直接减少了公司的收益。
股民我们怎们办
粤金曼退市,损失最大的,当属投资者。对这些投资者而言,该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益?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就PT公司退市问题表示,公司终止上市是指粤金曼公司的股票将不在本所挂牌交易,但粤金曼公司的资产、负债、经营、产品、盈亏等并不因退市而产生改变。因此投资者应当了解以下四点:第一,退市并不是破产或解散,粤金曼公司仍然存在并运作。第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粤金曼公司的股东仍享有对公司的知情权、投票权等股东权利;粤金曼公司及其董事会仍须遵守《公司法》的规定,继续履行对股东的相关义务。第三,粤金曼公司仍然有资产重组的权利。第四,粤金曼公司终止上市后,股东仍然可以进行股份的转让。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准许合格的证券公司,为终止上市的公司提供代办股份转让服务。
为了充分揭示投资PT公司的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从今年1月份起近6个月的时间内,深交所和PT公司先后发出了多次风险提示公告,一再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切勿轻信市场传言,存有侥幸心理。如今,那些手中攥着“烤糊了的鳗鱼”的投资者,悔之已晚。市场人士再度提醒投资者,介入T族,要加十二分的小心。(实习记者肖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