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市场牛熊之看法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02-26   

★市场牛熊之看法

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cid=1000&data=S&tid=710575

【 原创:尘浪  2008-02-25 19:03  投资之路   浏览/回复:3000/22】

  1.目前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还比较高.但经过本轮调整,部分代表性个股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但总的来说个股的安全边际仍然缺乏.但投资某种意义上是艺术.在合理的价位买好企业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2.本轮调整本质上是对高估值的消化.导火索是供求关系的短期失衡和轻度经济压力.
  3.长期熊市的概率较小.长期熊市的动因是牛市基础性的损伤,如经济长期衰退,如基础制度的缺损.93-94,01-05年的熊市,后者的作用更大些.而今,制度性的问题有所完善,股市和经济的关连度会更加紧密
  4.人口红利周期和产业增长周期未结束前,所有的股价大调整,均产生诱人的机会.这一时间,至少还有5年.
  这是大的看法;
  对本轮中期调整结束的时间表:指数的调整低位的产生带有随机性,受到各种可能性的影响.再融资问题和对经济预期悲观情绪的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幅度上.2001年月线收盘最大跌幅32%后反弹16%.97年月线调整收盘跌幅20%反弹5个月幅度20%多,本轮调整目前28%.接近反弹位置不远.但由于时间上尚不充分,倾向于反弹后继续整理.如果经济形势转坏,或将有新的调整.此是后话.  
  题外话:投资本质上是投入一定资金,并预期能赚到更多的钱,方法则有无数.但有效的方法肯定不多.真正的价值投资坚持下去实在是太困难了,但试图猜测群众行为的也并不一定有效。前者需要战胜时间和预期未来的智慧.而后者则需要专业的赌术.  
  归根究底,股票的价值,是由公司在可以预期的前景与利润来决定的。长线而言,购买股票的利润——股票的升值与派息——应与其它投资的平均利润相若。但在中、短期,牛群直觉的行为或讯息的不足可以使股价脱离利润预期的现实。非理性终究是要付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整并不是坏事.毕竟一个缺乏投资机会的市场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事.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放眼长远,理性投资.
... ...
安全王子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沙发  发表于: 2008-02-26   
... ...简单一句话,标准的牛市已经结束,但是牛市的思维还局部存在,所以局部的牛市还在。
安全王子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板凳  发表于: 2008-02-26   
接上0楼
... ...期待着15%以上的反弹行情出现,前提是反弹前自己还活着而且有子弹
安全王子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地板  发表于: 2008-02-26   
接上

... ...  股市格言
  做股票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走火入魔的时候,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一些常识都会统统忘光。比如买菜都还有东挑西捡而买股票则随随便便的就下了单,还有诸如恐慌啊贪婪啊耳熟能详的人性等等。但凡老股民,都知道类似于“炒股是比谁活的长而不是谁赚的多”之类的投资格言,只是常在江湖走的,没有不入魔的。俺希望无论何时都能保持一份冷静的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牛市总有结束的一天,熊市有重新回来的一天,但不会是在今天。最后的宴火可能依然璀璨,可是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人虽在心却想走,还有的人走的早的在想着回来。
安全王子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4楼  发表于: 2008-02-26   
接上

... ...投资就是做好两门功课,第一是如何衡量企业的价值,第二是如何思考企业的价格。(巴菲特)
安全王子
信息战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6499
精华: 3
发帖: 5065
在线时间: 1164(时)
注册时间: 2007-06-28
最后登录: 2020-01-08
5楼  发表于: 2008-02-26   
接上

... ...

  沙牛家书股市不能变成强势群体侵占社会财富的场所
  《瞭望》是中国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为新华通讯社主办,发行量一直位居中国内地时事新闻周刊首位。《瞭望》经常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详尽地将有关事件和新闻背景与来龙去脉告诉读者,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论,进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对这种趋势所体现的更深更广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估计、判断,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
  老沙细读全文后,觉得“股市不能变成强势群体侵占社会财富的场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主题,故用这句话作为我这篇博客的题目。
  以下是《瞭望》文章全文——
  《瞭望》文章:切忌竭泽而渔股市面临“三公”考验
  在股市处于较大调整的时期,特别要注意保护市场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以及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  
  如同新年雪灾突袭一样,近期中国股市也遭遇了“暴风雪”。股市近半个月的时间内暴跌1300多点,跌幅达24%,远大于次贷危机的“震中”——美国股市。目前沪深股指已数次跌破年线,意味着整个股市一年的平均获利为负数。而且波及44只基金跌破面值,有些甚至跌幅达20%。如何认识和判断当前证券市场投资者出现的普遍性亏损,正在成为市场的焦点话题。
  一、股市压力巨大
  有关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分析,中国股市从6124点迅速跌到4195点,主要是由几个因素促成:
  一是在6100多点时有一定的虚高成分,在宏观调控趋紧和基金停发后,资金面和基本面难以支撑股价高位,导致股市开始下跌;二是欧美次贷危机及周边股市的持续下跌,尤其是A股受香港H股形成连带影响后,使A股市场难以独善其身;三是中国平安上千亿元再融资计划,加大市场压力,使原已“缺血”的市场不堪承受;四是管理层在股市暴跌过程中的沉默不利于市场信心;五是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方案的增多,使得市场资金供应相对于股票供应严重失衡。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股市还面临两大特别值得关注之忧:
  其一,大量的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一部分会涌入市场套现。统计显示,2008年2月份股改限售股的解冻额度为1608亿元,加上首发、增发配售、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部分的解冻额度为2498亿元,合计解冻额度高达近4000亿元。而3月份的解禁规模也不比2月份少,高达102.24亿股,市值规模也将接近3823亿元。两个月加起来解禁规模超过7000亿元。
  “像这样大规模的解禁盘出现,哪怕只有小部分涌入市场套现,也会对股市形成巨大反压,这对已经跌破年线、整个市场连基金带散户已被套住的中国股市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一位专家不无担忧地说。
  其二,来自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资要求。今年开市到现在仅一个多月已有27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总额近3000亿元。而中国平安再融资1600亿元的要求,使市场更为担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比如,近日浦发银行提出再融资400亿元。频繁、甚至是超出合理范围的再融资要求,使中国股市不断遭到打压。
  证券专家李志林分析说,“上市公司如果确实具有能带来高额投资回报的好项目,需要资金支持且额度合适,也无可厚非。但目前的问题是,许多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依靠自己特殊背景,‘圈钱’味道越来越浓,完全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健康。”
  他举例,中国平安首发融资388亿元不到10个月就提出再融资1600亿元,浦发银行首发融资40亿元现在提出再融资400亿元,“胃口都扩大了几倍甚至10倍,而这期间又未见给予投资者任何回报,这是完全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他指出,“如果管理层再对超出市场公平原则的‘圈钱热’听之任之,使投资方和融资方的利益严重不对等,那将对中国股市构成严重影响。”
  二、切忌竭泽而渔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案,之所以遭到到绝大多数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一致反对,是因为它确实存在太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之处。”李志林分析指出,首先该方案违反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对投资人信心构成彻底打击。
  中国平安在公布再融资计划后,股价从近150元跌到69元。浦发银行刚传出再融资400多亿元的消息,3天就从50.5元跌到40元。许多投资中国平安的机构及散户蒙受重大损失,而刚刚由于基金发行略有起色的股市又遭遇连续暴跌。
  证券专家皮海洲分析,过去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就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比如以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为目的,而不是建立一个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平的资本市场。当投资者在遭受了深重损失认明这一真相后,只能选择远离股市,中国资本市场因而曾经历了漫漫的熊市,股市也曾到了崩溃的边缘。
  “现在,股改使股市刚有好转,‘圈钱’行为就重新上演。”皮海洲指出,由于股改的不彻底,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仍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相当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仍表现为“重融资而轻回报”的特性。
  比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公平地获得法定披露的信息。而中国平安如此庞大的融资,到目前为止却“不透露任何细节”,完全违背融资规则。
  所以,在他看来,中国平安近一千多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划,明显暴露出不顾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健康的贪婪心态,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使投资者产生恐慌,“一旦政府批准通过了平安的融资计划,则将进一步助长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打击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场分析研究人士开始注意到中国平安的实际控制权问题,据上市公司公示的资料显示,英国的汇丰集团通过A股及H股已持有中国平安流通股48.18%的股权,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持有近2%的股权,外资占流通股东百分之五十多,其余股东最多只有1%到3%的比例。另外汇丰在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占78%的股权,并占中国平安全部股权的17%。也就是说,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是英国的汇丰集团,拥有相对控股权的也是汇丰。
  许多投资者对此事表示担心,怀疑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大为受损的汇丰集团,有可能推动中国平安大量再融资海外收购其旗下资产。尽管这种疑虑还难以确证,但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曹红辉分析,汇丰集团在次贷危机中陷得较深,是各大金融机构中购买次级货款最多之一,“无论如何,这种时候去向汇丰或英国保险公司投资都极不明智。”
  在他看来,目前,欧美次贷危机还会延续很长时间,国外各大金融机构的股权会在这种金融大动荡中不断贬值。比如中投公司购买的黑石股份现在已赔了百分之四十多,中信证券购买的贝尔斯登的股价从去年10月中旬约每股120美元下跌至目前的不到每股80美元,“到国外投资也要看时机,还没有跌到底部就急于去买,只能给国民资产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资本市场绝不能再犯竭泽而渔的旧错。”德邦证券总裁余云辉说,“2007年度中国证券市场总的融资金额超过了8700亿元人民币,但是95%以上的资金给了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这是一个极度畸形的融资结构。”
  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它们是就业和税收的主要承担者,但却不是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主要支持对象。余云辉认为,如果股市(直接融资)也继续向大企业倾斜,那么证券市场就将成为进一步扭曲中国经济结构的破坏性力量而不是建设性的力量。
  三、维护“三公”是健康发展核心主题
  和讯证券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做过一个十分深刻的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如果不努力建立公正、公平和公开的机制,就很容易变成强势群体侵占社会财富的场所,尤其是在中国股市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这样的局面更有可能出现。”
  所以,他认为,如果全国人大及政府有关部门不尽快制订和建立维护市场公正的法规及监督机制,那么中国股市就有可能助长金融领域的贫富差距。比如类似中国平安这种不顾市场承受力的再融资,特权机构的打新股以及助推投机的权证创设,等等,会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和谐发展。
  具体而言,专家指出,在股市目前已跌破支撑线的虚弱状态下,如果管理层再放松警惕,容忍恶意圈钱的事件不断发生,中国股市的危局将再度重现。为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专家建议:
  首先,证监会应尽快制订条例,借鉴股改的先进经验,规定公开增发除了召开股东大会获得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还有必要规定须达到流通股股东的支持率比例,否则不予通过,使流通股东获得与控股股东含金量相同甚至更高的投票权,尤其要给予机构投资者之外的散户一定比例的投票权,让投资者对融资者形成合理制约。
  其二,对于事后弄虚作假或者渎职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审核人员,建立责任追溯制度,增加恶意融资制造者的成本,以避免以往上市公司增发“圈钱”、“不圈白不圈”现象重演。
  其三,鉴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巨额融资计划给市场带来的巨幅震荡,为了稳定股市,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股市的长远发展,监管部门可以考虑暂停已核准的上市公司融资活动的实施。这个暂停是以股市逐渐脱离险境、市场人气逐步恢复以及市场的融资承受能力有一定提高为标准。暂停核准新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给股市休养生息的机会,避免竭泽而渔。或叫停公开增发的再融资方式,用配股取代公开增发,实现理性融资。
  其四,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密切地结合起来。虽然时下的再融资也与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相结合,但许多分红有“钓鱼式”分红嫌疑,分配少许红利为的就是得到再融资的资格。为改变这种局面,股市有必要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投资回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新起草的条例中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再融资金额不超过前次公开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回报金额的若干倍。规定两次公开融资的间隔不少于一年,以防止某些上市公司刚一上市就又融资圈钱,或一年间进行多次再融资。
  此外,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构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平衡机制。公司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一股独大”往往引起内部人控制,虽然实行累积投票制,理论上中小股东可选出一些代言人,但其前提条件是中小股东要联手统一行动,而这个概率很小,因此多数时候累积投票制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为此,可特别规定。例如独立董事提名由公司股票投资者联名推荐产生,以户为单位投资者支持户数多者入围,最终选举也以投资者支持户数多者为胜,设定独立董事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护中小股东和公司长远利益。(丛亚平)
安全王子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