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三板的过去,陈纲:三板大赢家
qaz000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0154
精华: 3
发帖: 631
在线时间: 1645(时)
注册时间: 2007-10-15
最后登录: 2011-07-08
楼主  发表于: 2008-03-02   

三板的过去,陈纲:三板大赢家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醇香好酒 从 st鞍一工 400021 移动到本区(2008-03-06)
本人说明:这是陈纲先生写的一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由于当时未接触两网系统,自已手中的退市股还没在三板挂牌交易,对三板市场无感性体验,买了书简单浏览过一遍后便作为资料放在书架上了,近日取出翻阅几段感到很有点意思,今贴出前言和第二章 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三板。本人认为陈纲先生撰写此书应该在2002年上半年间,用2008年的今天眼睛来看可能尚有不足之处,不过作为资料足以值得一读。



前言

每当我路过证券公司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进进出出,心中难免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根据一些机构的调查,每年在股票市场上输钱的人总是远远多过于赢钱的人。每天进证券公司想赚钱的人,无异于在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想捡到一张百万支票一样,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或许在离开马路不远的一个角落里,正有一堆黄金在闪闪发光,没几个人会看到它,因为那里太暗,太不起眼……

有些地方永远也找不出钱来,却有太多太多的人愿意掘地三尺去找黄金,仅仅是因为有人以前在这里掘到过金子,所以他们也要努力地发掘,可是有时候,努力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金融市场里同样如此,其实在某段时间内,某些板块或是某个市场根本无行情,此时你硬要赖在这个市场里,不仅不会有收获,可能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从2000 年10 月之后开始,虽然指数还处在高位盘整,但整个A 股市场上的个股是跌多涨少,1000 多只股票上涨的仅有十几个,大部分的投资者都赚了指数亏了钱。此时你想千里挑一买赚钱的股票并非易事。但若你有独到的眼光,远离这片不毛之地,将资金转移到B 股市场,就可发现这是片沃土,即使你的选股能力再差,也能从中选出升几倍的个股来。可见,选股不如选市场!

金融市场上各个子市场往往是此消彼长的:1993 年拍月25 日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之后这个市场日渐火瀑,并吸收了很多股市中的资金,股票市场一片萧条,一直到1995 年5 月18 日国债期货市场暂停交易才引发股市的反弹;1996 年、1997 年因为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上没有期货交易,国债现券市场走下坡路,而证券市场却开始见底回升;1998 年股票几乎无甚作为,但基金市场、转债市场却异军突起;2001 年A 股成为重灾区,而B 股变成又一次认购证式的爆发机会;2001 年下半年多数A 股无所作为,惟独PT 板块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可见,只有找到了最茂盛的森林,才能在森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树木。这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善于发现价值被严重低估、潜在机会最大的市场,远离风险积聚、机会稀少的市场。上述机会被错过之后,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一么机会呢?B 股市场2001 年上半年的狂飘之后,价值被严重高估,后虽有回落,但幅度不大,远未调整到位;A 股市场经过2001 年下半年的暴跌,风险已降低,但市场参与者大多损失惨重,市场还处在疗伤阶段,无赚钱效应;2002 年上半年红火一时的国债市场利率已经持续走低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的正回购公开市场操作使国债的可操作空间已经不大。

综观中国资本市场,能赚钱的地方都被人挖出来炒了一遍,惟独三板市场(股份转让系统)并没有多少人重视,或许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小了,投资者不屑去看它,或许是因为它的风险太大了,以至于中国证监会规定指定刊物不能刊登股份转让行情,注册分析师不能公开评论股份转让公司。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媒体要刊登的股评文章,其作者必须是有执照的注册分析师,而注册分析师又不能评论三板股票,这个市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大部分不注意的情况下缓慢地盘升了……

我曾到书店去看过,关于股票的书籍简直是多如牛毛,不仅有A股的,B股的,甚至有H股的,还有创业板市场的,但关于三板市场(股份转让系统)的书却一本也没有,然而这才是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上最赚钱的地方啊!这么好的一个市场,这么好的一个发财机会,为什么没有一本指导灭家操作的实战书籍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写成了本书,并将它献给想要发财的有心人。

如果你还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如果你正在为如何投资而苦苦发愁,那么不用再犹豫了,本书就是你最好的工具---- 投资三板吧,赶在大部分人还不太了解的时候!

最后,要特地感谢本书的策划― 我的太太郑雯(应为上面“日”下面“文”),也就是2001 年元旦出版《 B 股大赢家》 的作者,得益于她的帮助,才使本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出版。实际上本书就是《 B 股大赢家》 的姊妹篇,希望在B 股市场上淘到第一桶金的你,这次跟着我转战三板市场,使你的资产再翻上几番!若你错过了B 股市场,那么现在你的机会又来了,请跟着我到另一个十年磨一剑的市场中去吧,那里会有比B 股更多的财富在等着你!

陈钢2002 年8 月8 日于上海



第二章 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三板

第一节 什么是股份转让市场

“三板市场”的正规的名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主要给原STAQ 、NET 系统挂牌公司及从主板退市公司提供代办流通股份转让服务。它于2001 年7 月16 日正式开张,业内人士和投资者习惯地把这个市场叫做“三板市场”,意思就是它存在于目前沪深两地交易所的主板市场和没有开通的二板市场之外的另外一个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市场。

其实,中国证监会等官方机构并不赞同将“股份转让系统”称作“三板市场”,从用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民间“三板市场”的称谓是把这样的一种股票流通形式看成是跟主板股票市场一样的一个证券市场。而官方的“股份转让系统”只是把它称作一个“系统”,也就是说尽管里面的股票可以进行换手,但并不强调它的流通性,更不把它当作一个证券市场。然而,证券的二级市场本来就是为了股票发行之后,解决变现和流通问题而设立的。证券市场的初衷只是为了国有企业筹措资金,至于日后它成为一个“市场”,也是经历一定的时间之后,买卖股票的供需双方换手率增加,并逐渐产生以此为生的投机者,慢慢演变成一个可以投机,也可以投资的股票市场。

有交易,有流通,其实就是一个市场。所以这个被称为“系统”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市场,只是它的交易规则比较特殊,因此达到管理层希望的换手率低的效果,然而它的本质就是一个股票流通市场。因此本书就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个复杂的名词简化成“三板市场”。

根据三板市场的定义一一“是给原STAQ 、NET 系统挂牌公司及从主板退市公司提供代办流通股份转让服务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来看,三板市场可以分成这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易原STAQ、NET 系统挂牌公司;第二部分是交易从主板退市的公司。于是,三板市场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市场,它是由一部分的历史遗留问题股再加上一部分生存在主板之外的PT 股组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那么研究三板市场,考察三板市场,我们就要从这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考虑。截至2002 年7 月,三板市场上一共有9 只个股进行交易,除了水仙(含A 、B 股)是从主板市场上退下来的之外,其余8 只全部都是STAQ 、NET 市场上的股票。

STAQ 和N ET ,对新股民而言是很陌生的市场,但20 世纪90 年代初入市的老股民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这个充满辛酸的法人股市场。

第二节 什么是STAQ 、N ET 市场

一、STAQ 、NET市场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STAQ 市场:简称全国电子交易系统。是由国家体改委责成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于1992 年7 月设立,共有挂牌公司10 家。

NET 市场:简称全国证券市场自动报价系统。是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中证交)经营管理的依托全国银行电子结算系统的场外证券交易场所。成立于1993 年2 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人保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出资组建而成,共有挂牌公司7 家。

上述两个系统都是法人股市场,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法人持股所形成的也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是法人经营自身财产的一种投资行为。法人股股票以法人记名。

系统建立以及兴衰的具体历史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企业多种股权现象始于1992 年5 月巧日国家体改委、计委、财政部、人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联合颁布的《 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以及《 股份制有限公司规范意见》 ,对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设置界定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等。

而于1994 年生效的《 公司法》 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的价款。”这显然取消了原股份制改造中已实际存在的关于国家股、法人股、社会个人股的分别。

数据表明,1992 年至1994 年7 月1 日《 公司法》 生效,改制成立定向募集公司累计达6000 余家。

1990 年4 月25 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提交了《 关于筹建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 STAQ 系统)的报告》 ,得到有关领导同志的肯定。

1990 年11月,STAQ 系统实现国内6 个城市、18 家公司的通讯联网,顺利通过试运行。

1990 年12 月5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STAQ 系统开通典礼。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典礼。

1991 年4 月,STAQ 系统为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担任“总协调”的中国第一次国库券发行承销试点提供了可靠的市场支撑。此后几年,连年参与国债发行承销试点。

1991 年6 月,STAQ 系统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一起由国家体改委代管。

1991 年7 月,在财政部国债司的指导下,STAQ 系统设立了“国债转账结算中心”。该中心在连续三年国库券非实物发行与流通试验以及后来的法人股流通试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 年上半年开始,多种面向全国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债相继在STAQ 系统流通。

1991 年9 月14 日,两家系统会员成交第一笔国债回购交易,国债回购业务正式运行。

1991 年10 月,STAQ 系统正式实施做市商制度,对于提高国债的流通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2 年,经国务院批转的《 1992 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选择若干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和进行股份制试点的企业集团,通过指定的证券市场试行法人股内部流通。

1992 年7 月8 日,“珠海恒通置业”法人股在STAQ 系统上市,标志着STAQ 系统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法人股流通市场。

1993年4 月28 日,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人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人保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NET 法人股市场在京开锣。

1993 年5 月,STAQ 系统建成新信息厅,法人股交易全部使用电脑自动撮合。

1993 年5 月7 日,STAQ 系统成交金额达创纪录的2 . 7 亿元,指数顷刻间翻番,两市所有的股票均创天价。5 月10 日,STAQ 股指飘升到241 点,同时,NET 系统的指数5 月n 日达到历史最高点225 点。但5 月12 日,两个系统便突然调头回落。

1993 年5 月22 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决定,STAQ 和NET 两系统的法人股交易市场进行整顿,暂不批准新的法人股上市交易。“两网”从此一撅不振。

1997 年,NET 更名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司”,主营业务中取消了“股票交易”。

1998 年4 月,为了整顿和规范金融证券市场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非法股票交易市场”定义为:未经国务院批准擅自设立的产权交易所(中心)、证券交易中心和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等机构,所从事的非上市公司股票、股权证等股权类证券的交易活动,根据这个定义,STAQ 和NET 两个系统也被列入“非法”的清理整顿名单中。

1999 年2 月,法人股市场将择期关闭的消息不胫而走,STAQ 股指惨跌不已,所有挂牌公司悉数跌破面值、净资产,甚至不到净资产的十分之一。

1999 年9 月9 日与10 日,STAQ 与NET 分别以“国庆彩排交通管制”和“设备检修”为由“暂停交易”至今。两系统剩下11 家公司共11. 28 亿股法人股,其中STAQ 法人股6 家共计5 . 09 亿股,NET 法人股5 家共计6 . 19 亿股。

当“两网”交易“永远暂停”之后,投资者一直为自己的权利而努力。1999 年3 月17 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待来自全国四个城市的10 位法人股投资代表时称,在清理整顿法人股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到投资人的利益、从此法人股投资者有了精神支柱。与此同时,法人股黑市交易日趋活跃。

三板市场的开通使“两网”法人股重新流通。据2001 年5 月25 日的规定:除在A 股市场流通外,股份转让服务业务由具有网上委托业务资格、技术系统统一性强、已建成公司及广域网、内部管理较为规范的证券公司代办(现共有6 家券一商参与), 2001 年7 月16 日正式开张。

截至2002 年7 月,原STAQ 、N ET 系统上 ,共有8 家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在三板市场上市交易。
[ 此贴被qaz000在2008-03-06 12:20重新编辑 ]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719
精华: 11
发帖: 1016
在线时间: 465(时)
注册时间: 2007-09-05
最后登录: 2009-08-29
沙发  发表于: 2008-03-02   
只赞成补仓,技术唯*权!其它,撞墙,跳海,跳楼唯*权一概反对!0
只赞成补仓,技术唯*权!其它,撞墙,跳海,跳楼唯*权一概反对!
qaz000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0154
精华: 3
发帖: 631
在线时间: 1645(时)
注册时间: 2007-10-15
最后登录: 2011-07-08
板凳  发表于: 2008-03-02   
二、“两网”挂牌公司的命运

从1992 年开始,STAQ 与NET 系统先后共有17 家公司的法人股进行交易。

STAQ 市场上共有10只股票,它们分别是:海国实、恒通置业、五星三环、吉林长白、海南航空、海南华凯、中央商场、大自然、蜀都A 、玉柴机器。NET 市场上共有7 只股票,它们分别是:中兴实业、东方实业、建北集团、湛江供销、广东广建、南海发展、广州电力。

这些股票,当年同时在法人股市场交易,但最后的命运各不相同。

1 .已上市股票的悲喜剧

其中,玉柴机器法人股在1994 年就已停止在STAQ 系统;上交易(但法人股股东仍然可以参与分红),是这17 家公司中最早停止交易的,这只股票被光大收购,已经在美国纽约上市。

海南航空、蜀都、南京中商、南海发展、广州电力和东方实业都已经通过各种模式进人到股票主板市场上,这6 家公司,再加上在纽约上市的广西玉柴机器,已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公司占所有17 只挂牌股票公司的41 %。

海南航空上市的模式是大部分“两网”股票在主板流通时所采用的模式。1999 年10 月在上交所上网发行的海南航空,首开法人股可配售A 股,并将在三年后上市的先例。海航发行A 股2 . 05 亿股,其中近4 ( ) 0O 万股即用于定向配售给原在STAQ 系统挂牌的部分法人股。据海航招股书称,原在STAQ 系统挂牌的11527 万股法人股,除海南琪兴持有的3586 . 6 万股外,其余7940 . 53 万股均可按1 : 0 .5 比例配售,配售总额为3970 . 3 万股,而琪兴持有的3586 . 6 万股不仅不能配售,三年后也不能像其他法人股那样获准上市。上市满三年之后,海南航空原STAQ 市场上股民所持有的7940 . 53 万股可以上市流通。

1998 年5 月,海航公告称因申请发行A 股,STAQ 系统股票将撤牌。撤牌前,海南琪兴公司突然于6 月20 日公告,将于6 月23 日至25 日以1 . 80 元的价格标购STAQ 市场的海航法人股,声称标购后将作为长期投资。6 月26 日,琪兴公告在STAQ 系统共购得股票41 89 . 51 万股,加上原来持有的发起法人股600 万股,共持有海航股份47 89 . 51 万股,遂以10 . 17 %股权成为海航的第二大股东;海航法人股于同日宣告撤牌。琪兴在STAQ 系统共持有4189 .51 万股,之所以仅锁定3586 . 6 万股,有600 余万股仍能参与配售,据介绍那是因为3586 . 6 万股是在三天中“标购”得来的,故予长期锁定。

海南航空2002 年7 月18 日收于8.59 元,加上派现送股,复权价大约为9.45 元,而当时的发行价是4 . 60 元,翻番已经不止。根据1998 年6 月22 日的开盘价1 .92元来计算(当年6月26 日海南航空从STAQ 系统上摘牌),以4 . 60 元买进原始股的人若在2002 年7 月18 日抛掉原始股,每股赚4 . 85 元。补贴当时成本(当时是2 ' 1 配售),以这个比例来补贴,每股补贴2 . 425 元,比1 . 92 元的买进成本要高。也就是说,配售所得利润早就把原来买法人股的成本消化掉都不止,每股本金都拿回来,还要赚26 . 3 %。而在2002 年11 月25 日,这些原STAQ 市场上购得的法人股就能上市流通了,这可是一部分没有成本的筹码啊,只有这样的投资者才能真正享受到“长线是金”的好处。而这样的发财模式,你难道还能不承认―― 跟当年被迫锁仓的转配股很像吗?

海南航空是如此,南京中商也是如此。

南京中商在20 (均年8 月25 日的招股说明书中写着这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众上网定价发行1916 万股;向原STAQ 系统本公司3168 万股流通法人股持有者按10 : 5 的比例定向配售1584 万股。”1999 年9 月8 日,在STAQ 市场上,中央商场(上市后改称南京中商)的收盘价是2 . 59 元。

2002 年7 月18 日,该股收盘是14 .12 元,加上两次红利发放的除息,复权后是14 . 26 元(注意,为客观起见,这里用的是比较新的收盘数据,而不是牛市高峰时的收盘价)。发行价是6 . 36 元,若在此时抛掉,一股可以赚7 . 9 元,由于是2 : 1 配售新股,所以对STAQ 市场上的老股票而言,每股成本可以贴补3 . 95 元。跟上述的海南航空一样,如此一来,不仅买进南京中商的本钱都能全部拿回(以1999 年9 月8 日的收盘价计算),而且还能赚52 . 5 %。2003 年9 月25 日,老股票都要上市,可以不管什么价钱抛了,这又是白捡的股票!

南海发展,第一家获准移师沪市的NET 撤牌公司。同样是以1 : 0 . 5 配售新股,同样是原始法人股在新股上市满三年之后上市流通。该股的发行价是6 . 68 元,而2002 年7 月18 日的收盘价是13 . 49 元,复权后是13 . 9 元,上涨了108 % ,又是将原先在NET 市场上购买的原始股成本全部收回。2003 年12 月25 日,这些没有成本的法人股又将上市流通了,又将为拥有者带来暴富效应。

“两网”股民中最冤的股民莫过于在NET 挂牌的“广州电力”的股东。

“广州电力”在1997 的摘牌被境外媒体称作“广电奇闻”。1993 年6 月,广电在NET 挂牌,顺利筹集到8000 万股流通法人股,随后投入广州珠江电厂的建设,并先后于1996 年、1997 年投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建设、经营电厂,这一美好的公司前景使投资者对其满怀信心和憧憬。然而1997 年10 月,电厂建成投产不久,广电突然摘牌,宣布原公司解散,注销营业执照,原流通法人股股权转为债权参与清算,公司以每股1 . 60 元价格支付清算价…… 之后,一家名为“广发电力”的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发行价高达7 . 09 元。有明眼人指出:这难道是“广州电力”的孪生兄弟?资产还是那些资产,大股东还是那些大股东,惟一不同的是甩了原来流通法人股的股东!

“两网”股民中最幸运的莫过于在STAQ市场上挂牌的蜀都A公司的股东了,不少媒体在刊登“法人股市场历史发展的时候都把蜀都作为一种不同于海南航空的模式列出,因为这个公司在STAQ 市场上发行的法人股没有先经过配售,也没有经过缩股,而是直接全部上市流通了。通过蜀都模式的回顾,我们就能搞清楚中国股市中历史遗留问题是怎样沉淀下来的,形成了复杂的股权结构又是怎样到最后走向简化的,这个过程又能给我们这些投资者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这个历史过程是这样的:

1986 年8 月8 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成人行金管(1986 ) 18 号文批准
蜀都公司向社会公众按面值发行3500万元人民币普通股股票。由于当时有关法规均未出台,故而在操作上不够规范,公司发行股票时没有委托承销机构,为自主发行,只制订了《成都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个人股募股细则》 ,而没有制订并刊登招股说明书:成都市人民政府以成函(1990 ) 44 号文决定将成都市人民政府以政府借款、财政拨款、免税及利息等形式投入蜀都大厦建设的资金折为国家股。截至1990 年底,公司共募集股份11142 万股。其中,西藏、、阿坝、甘孜、成都四个地方政府累计投资入股3474万股,计为国家股;法人股4708 万股,个人股2960 万股,1991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此时的法人股是最初发行股票时形成的,数量为4708 万股。

1992 年8 月,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府函(1992 ) 44 号文批复同意公司参加法人股内部流通改革试点,通过北京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即上文中讲到的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提交过《关于筹建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 系统)的报告》 ,并获批准的部门)公开募集3000 万股法人股,以1 : 3 . 5 溢价发行,发行结束后于8 月24 日在北京STAQ 系统挂牌流通,公司总股本达到14142 万股,其中法人股增加到7708 万股。

注意,此时法人股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7708 万股,但中间有3000 万股是STAQ 市场上的股票。

后又为规范公司股权结构,符合上市公司要求,根据《 公司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公司第三次股东大会决定,1993 年3 月从STAQ 系统法人股中以1 : 4 溢价调转540 万股为个人股,调转后个人股为3500 万股,并获得成都市体改委以成体改[1993 ]089 号文批准确认;1995 年10 月,公司第二届二十三次董事会决定,从法人股中以协议价调转36 万股为个人股,亦获得成都市体改委以成体改[1995]113 号文批准确认。

如此一来,该公司的法人股就因为两次调转为个人股,减少了576 万股,变成7132 万股。但是,这7132 万股中还是被分成两个部分――部分是1990 年年底所募集的法人股,为4672 万股,另一部分是STAQ 市场上的法人股,为2460 万股。其中调转到个人股的那540 万股,在1995 年11月28 日就上市了。

1994 年1 月5 日,股东临时会议通过关于公司个人股上市方案的特别决议:( 1 )同意公司3500 万个人股申请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交易;( 2 )同意公司2460 万法人股申请撤出STAQ 系统,待国家有关法人股流通的法规和审批程序出台后立即申请优先并入深交所上市流通;( 3 )同意在3500 万个人股上市后,个人股的第一次配股权全部无偿转让给停牌的2460 万法人股股东。配售价不高于配售时市场交易价格的45 %。

1994 年7 月8 日,没有能够上市的2460 万股法人股从STAQ 市场上摘牌。

1995 年公司的分红方案是10 送3;1997 年公司的分红方案是10 送1 。2460 万股从STAQ 市场上摘牌的法人股变成了3517 . 8 万股。2000 年10 月12 日,公司公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公司字(2000 )150号批文,批准原本公司已撤牌的STAQ 系统3 517.8 万股法人股上市流通。”截至2001 年3 月23 日,已办理确认登记的原STAQ 系统法人股股数为2607.5707 万股。这些股票于2001 年4 月10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尚未办理登记的,将陆续办理,陆续上市流通。

以上就是蜀都A 的STAQ 法人股从产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2001 年4 月10 日,该股收盘价为1 4 . 29 元,复权后为20.43 。倘若有个投资者在1992 年8 月以3 . 5 元买进蜀都A 在STAQ 市场上的原始股,上市当天以20.43 的收盘价抛出,收益率高达484 %。也就是说,每年平均的收益率有54 % !

请问,从1992 年8 月开始做股票的投资者,你能每年以平均54 %的速度递增你的资产吗?如果真的有人坚持9 年做到年年如此,恐怕他的大名早就出现在实战顶级高手的行列了,可惜的是,至今为止好像这样的报道并不多。

蜀都当年发行的STAQ 市场上的股票全部都流通了,但法人股还是没有流通。其中的道理很简单――STAQ 市场上的股票虽然被称作法人股,实际上已经变成大部分个人持有的股票了,也就是说股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跟自然人股没有什么两样了。就像转配股,本来是国家股、法人股,但一转配给个人,股权发生转移,股票性质就变化了,这样才会导致日后的全部流通。

截至2002 年7 月,最后一个提出要上市的就是NET 市场上的东方实业了。2002 年7 月巧日,海南第一投资招商股份公司刊登了《招股说明书摘要》 ;同年7 月24 日,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发行新股,而海南第一投资招商股份公司中含有的1142 . 6175 万股法人股持有人已经变成了东方实业的持有人。2000 年11月13 日,海南一投集团以持有的第一投资股份1142 . 6175 万股与原东方实业股东持有的东方实业在NET 系统挂牌的股份4570.47 万股,按1 股换4 股的比例进行了置换。发行新股时,采用部分定向配售的方法,对象就是在2000 年11月13 日以原东方实业在NET 系统挂牌的股份与公司法人股置换后取得本公司股份,并在2002 年7 月9 日17 时前办理了股票确权手续的投资者。定向配售比例为1 股配2 股。4 股缩成1 股之后,再1 股配2 股,所以东方实业最终还是以10:5 的比例进行新股配售,与海南航空、南京中商、南海发展是一个模式的。该股在2002 年8 月6 日上市当天从4.60 元的原始股股价上涨到13.08 元收盘,每股赚到的8.48 元就相当于以前东方实业每股赚到了4 . 24 元。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买的东方实业每股成本低于4 . 24元,再等三年才能上市的原NET 市场的东方实业法人股就等于是没成本的,白送的。

虽然以上是STAQ 、N ET 市场上已经在主板上市的股票介绍,现在看来当初的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筹码。而且当初因为市场的不规范,发生了“广电奇闻”、“海航奇闻”,再加上最终两个市场被关闭的消息传出,当时投资者在恐慌中都纷纷选择“活着出局”,将高价买进的股票纷纷割肉退出…… 在第三节中,对这些事件将做详细介绍,看过之后,能使现在的投资者坚定信心―― 现在入市是最好的时机,前人已经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大部分倒下了。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暴富机会中,每次都是在大部分人绝望的基础上,才能有一次大机会,转配股如此,B 股如此,STAQ 、N ET 市场也是如此。

2.未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股票

除了STAQ 市场上的海南航空、中央商场、蜀都A 和玉柴机器,NET 市场上的东方实业、南海发展和广州电力这7 只股票已经上市之外,另外还剩下的10 只股票到哪里去了呢?

STAQ 市场上的海国实、吉林长白、海南华凯、大自然,再加上NET 市场上的中兴实业、建北集团、湛江供销、广东广建,这8 只股票现在全部在三板市场上交易流通。STAQ 市场上的恒通置业和五星三环目前没有在三板流通,也没有上主板,而是和未上市前的东方实业一样,也在努力做着资产重组的工作。

五星三环STAQ 系统流通法人股已经以1.5 : 1 换为北京天坛股份,并且在2001 年7 月4 日之前,股权登记确认结束。7月4 日前尚未办理换股手续的,视为五星三环流通股股东放弃换取天坛股份的股份。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如果拟上市方案能够通过,STAQ 系统流通法人股东将获取极大的收益:新股发行中以1 : 1 的配售A 股,这一比例目前无疑是最诱人的。

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2 月25 日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称:“大会通过了《 关于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港岳永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置换的议案》: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通集团)原STAQ 系统流通股的全体股权持有人与山东港岳永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港岳永昌)股权持有人以自愿为原则,按2 : 1 的比例进行股份置换,即每2 股恒通集团股份置换1 股港岳永昌股份;换股后原恒通集团流通股持有人,向港岳永昌股权持有人补偿20 %的股份。”

该公司于2002 年7 月10 日发出这样的公告:" 2002 年4 月19 日与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安港岳铭山工贸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司股权置换公告以来,截至目前,换股率已超过50 %。山东港岳永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2001 年度会计审计,争取尽快进行挂牌转让。”可以看出,这个公司的股权置换也在进行之中,上主板不是梦想。

上述两只股票虽然没有到三板市场上进行流通,但它们对三板现在的流通股票无疑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同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要大部分都能妥善解决,剩下的股票春天也为期不远了。

真正留在三板交易的历史遗留问题股,也或多或少有过股权置换等重组动作:准上市股―― 大自然在三板流通后,因为本身质地优良所以并没有多大的重组动作,但申请上市的脚步没有停过;早已经过资产重组的小盘高科技股―― 长白股份上市之前2 : 1 缩股,净资产等都相应翻倍,为申请上市做准备;第一高价股―― 清远建北已经与广州大洋文化传讯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置换,目前已经度过了券商的上市辅导期;第一低价股― -海国实2001 年11 月第一大股东刚换成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而2002 年7 月8 日万和集团和时代盈和又变成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中流砥柱―― 中兴实业在2002 年1 月第一大股东换成了北京理工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向高科技进军;低市值股―― 华凯实业在2001 年12 月20 日公告其对海通证券有限公司1200 万元债务,按1 . 2 元/股的价格转为公司1000 万股股权,海通证券从而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后起之秀―― 广东广建在三板上市流通时间不长,质地在低价股中是最好的,所以没什么重组动作;脱胎换骨―― 鹜峰科技,是原湛江供销以2 : 1 的比例换来的,这个公司已经被整体置换了。

关于上述目前挂牌的三板企业,第七章中将有详细介绍和点评,此处只给大家一个粗略的印象,入三板的门之后,还需仔细研判个股资料。

三板就是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股票交易系统,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这十几年的经验看来,每一次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都是发大财的机会。从认购证到一级半市场,从转配股到B 股,历史遗留问题被逐一解决,剩下的问题不多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就等于未开发的金矿,三板市场上挂牌的股票基本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三板就等于未开发的金矿。股市中,一年一遇的叫行情,它能使你赚钱,但决不可能使你发财。十年一遇的才叫机会,它只属于为它作好准备的有心人。三板,正是继B 股市场之后的,所剩不多的十年磨一剑的机会!宝剑就要出鞘了,你是不是准备握剑的勇士呢?
yyt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460
精华: 2
发帖: 1663
在线时间: 3052(时)
注册时间: 2007-09-28
最后登录: 2010-02-11
地板  发表于: 2008-03-03   
三板就是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股票交易系统,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这十几年的经验看来,每一次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都是发大财的机会。从认购证到一级半市场,从转配股到B 股,历史遗留问题被逐一解决,剩下的问题不多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就等于未开发的金矿,三板市场上挂牌的股票基本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三板就等于未开发的金矿。股市中,一年一遇的叫行情,它能使你赚钱,但决不可能使你发财。十年一遇的才叫机会,它只属于为它作好准备的有心人。三板,正是继B 股市场之后的,所剩不多的十年磨一剑的机会!宝剑就要出鞘了,你是不是准备握剑的勇士呢?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该收山时就收山,平平安安过大年!
qaz000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0154
精华: 3
发帖: 631
在线时间: 1645(时)
注册时间: 2007-10-15
最后登录: 2011-07-08
4楼  发表于: 2008-03-06   
三板新人有空可以读一读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