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说明:这是陈纲先生写的一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由于当时未接触两网系统,自已手中的退市股还没在三板挂牌交易,对三板市场无感性体验,买了书简单浏览过一遍后便作为资料放在书架上了,近日取出翻阅几段感到很有点意思,今贴出前言和第二章 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三板。本人认为陈纲先生撰写此书应该在2002年上半年间,用2008年的今天眼睛来看可能尚有不足之处,不过作为资料足以值得一读。
前言
每当我路过证券公司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进进出出,心中难免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根据一些机构的调查,每年在股票市场上输钱的人总是远远多过于赢钱的人。每天进证券公司想赚钱的人,无异于在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想捡到一张百万支票一样,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或许在离开马路不远的一个角落里,正有一堆黄金在闪闪发光,没几个人会看到它,因为那里太暗,太不起眼……
有些地方永远也找不出钱来,却有太多太多的人愿意掘地三尺去找黄金,仅仅是因为有人以前在这里掘到过金子,所以他们也要努力地发掘,可是有时候,努力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金融市场里同样如此,其实在某段时间内,某些板块或是某个市场根本无行情,此时你硬要赖在这个市场里,不仅不会有收获,可能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从2000 年10 月之后开始,虽然指数还处在高位盘整,但整个A 股市场上的个股是跌多涨少,1000 多只股票上涨的仅有十几个,大部分的投资者都赚了指数亏了钱。此时你想千里挑一买赚钱的股票并非易事。但若你有独到的眼光,远离这片不毛之地,将资金转移到B 股市场,就可发现这是片沃土,即使你的选股能力再差,也能从中选出升几倍的个股来。可见,选股不如选市场!
金融市场上各个子市场往往是此消彼长的:1993 年拍月25 日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之后这个市场日渐火瀑,并吸收了很多股市中的资金,股票市场一片萧条,一直到1995 年5 月18 日国债期货市场暂停交易才引发股市的反弹;1996 年、1997 年因为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上没有期货交易,国债现券市场走下坡路,而证券市场却开始见底回升;1998 年股票几乎无甚作为,但基金市场、转债市场却异军突起;2001 年A 股成为重灾区,而B 股变成又一次认购证式的爆发机会;2001 年下半年多数A 股无所作为,惟独PT 板块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可见,只有找到了最茂盛的森林,才能在森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树木。这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善于发现价值被严重低估、潜在机会最大的市场,远离风险积聚、机会稀少的市场。上述机会被错过之后,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一么机会呢?B 股市场2001 年上半年的狂飘之后,价值被严重高估,后虽有回落,但幅度不大,远未调整到位;A 股市场经过2001 年下半年的暴跌,风险已降低,但市场参与者大多损失惨重,市场还处在疗伤阶段,无赚钱效应;2002 年上半年红火一时的国债市场利率已经持续走低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的正回购公开市场操作使国债的可操作空间已经不大。
综观中国资本市场,能赚钱的地方都被人挖出来炒了一遍,惟独三板市场(股份转让系统)并没有多少人重视,或许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小了,投资者不屑去看它,或许是因为它的风险太大了,以至于中国证监会规定指定刊物不能刊登股份转让行情,注册分析师不能公开评论股份转让公司。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媒体要刊登的股评文章,其作者必须是有执照的注册分析师,而注册分析师又不能评论三板股票,这个市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大部分不注意的情况下缓慢地盘升了……
我曾到书店去看过,关于股票的书籍简直是多如牛毛,不仅有A股的,B股的,甚至有H股的,还有创业板市场的,但关于三板市场(股份转让系统)的书却一本也没有,然而这才是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上最赚钱的地方啊!这么好的一个市场,这么好的一个发财机会,为什么没有一本指导灭家操作的实战书籍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写成了本书,并将它献给想要发财的有心人。
如果你还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如果你正在为如何投资而苦苦发愁,那么不用再犹豫了,本书就是你最好的工具---- 投资三板吧,赶在大部分人还不太了解的时候!
最后,要特地感谢本书的策划― 我的太太郑雯(应为上面“日”下面“文”),也就是2001 年元旦出版《 B 股大赢家》 的作者,得益于她的帮助,才使本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出版。实际上本书就是《 B 股大赢家》 的姊妹篇,希望在B 股市场上淘到第一桶金的你,这次跟着我转战三板市场,使你的资产再翻上几番!若你错过了B 股市场,那么现在你的机会又来了,请跟着我到另一个十年磨一剑的市场中去吧,那里会有比B 股更多的财富在等着你!
陈钢2002 年8 月8 日于上海
第二章 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开设的三板
第一节 什么是股份转让市场
“三板市场”的正规的名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主要给原STAQ 、NET 系统挂牌公司及从主板退市公司提供代办流通股份转让服务。它于2001 年7 月16 日正式开张,业内人士和投资者习惯地把这个市场叫做“三板市场”,意思就是它存在于目前沪深两地交易所的主板市场和没有开通的二板市场之外的另外一个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市场。
其实,中国证监会等官方机构并不赞同将“股份转让系统”称作“三板市场”,从用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民间“三板市场”的称谓是把这样的一种股票流通形式看成是跟主板股票市场一样的一个证券市场。而官方的“股份转让系统”只是把它称作一个“系统”,也就是说尽管里面的股票可以进行换手,但并不强调它的流通性,更不把它当作一个证券市场。然而,证券的二级市场本来就是为了股票发行之后,解决变现和流通问题而设立的。证券市场的初衷只是为了国有企业筹措资金,至于日后它成为一个“市场”,也是经历一定的时间之后,买卖股票的供需双方换手率增加,并逐渐产生以此为生的投机者,慢慢演变成一个可以投机,也可以投资的股票市场。
有交易,有流通,其实就是一个市场。所以这个被称为“系统”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市场,只是它的交易规则比较特殊,因此达到管理层希望的换手率低的效果,然而它的本质就是一个股票流通市场。因此本书就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个复杂的名词简化成“三板市场”。
根据三板市场的定义一一“是给原STAQ 、NET 系统挂牌公司及从主板退市公司提供代办流通股份转让服务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来看,三板市场可以分成这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易原STAQ、NET 系统挂牌公司;第二部分是交易从主板退市的公司。于是,三板市场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市场,它是由一部分的历史遗留问题股再加上一部分生存在主板之外的PT 股组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那么研究三板市场,考察三板市场,我们就要从这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考虑。截至2002 年7 月,三板市场上一共有9 只个股进行交易,除了水仙(含A 、B 股)是从主板市场上退下来的之外,其余8 只全部都是STAQ 、NET 市场上的股票。
STAQ 和N ET ,对新股民而言是很陌生的市场,但20 世纪90 年代初入市的老股民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这个充满辛酸的法人股市场。
第二节 什么是STAQ 、N ET 市场
一、STAQ 、NET市场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STAQ 市场:简称全国电子交易系统。是由国家体改委责成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于1992 年7 月设立,共有挂牌公司10 家。
NET 市场:简称全国证券市场自动报价系统。是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中证交)经营管理的依托全国银行电子结算系统的场外证券交易场所。成立于1993 年2 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人保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出资组建而成,共有挂牌公司7 家。
上述两个系统都是法人股市场,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法人持股所形成的也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是法人经营自身财产的一种投资行为。法人股股票以法人记名。
系统建立以及兴衰的具体历史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企业多种股权现象始于1992 年5 月巧日国家体改委、计委、财政部、人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联合颁布的《 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以及《 股份制有限公司规范意见》 ,对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设置界定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等。
而于1994 年生效的《 公司法》 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的价款。”这显然取消了原股份制改造中已实际存在的关于国家股、法人股、社会个人股的分别。
数据表明,1992 年至1994 年7 月1 日《 公司法》 生效,改制成立定向募集公司累计达6000 余家。
1990 年4 月25 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提交了《 关于筹建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 STAQ 系统)的报告》 ,得到有关领导同志的肯定。
1990 年11月,STAQ 系统实现国内6 个城市、18 家公司的通讯联网,顺利通过试运行。
1990 年12 月5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STAQ 系统开通典礼。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典礼。
1991 年4 月,STAQ 系统为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担任“总协调”的中国第一次国库券发行承销试点提供了可靠的市场支撑。此后几年,连年参与国债发行承销试点。
1991 年6 月,STAQ 系统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一起由国家体改委代管。
1991 年7 月,在财政部国债司的指导下,STAQ 系统设立了“国债转账结算中心”。该中心在连续三年国库券非实物发行与流通试验以及后来的法人股流通试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 年上半年开始,多种面向全国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债相继在STAQ 系统流通。
1991 年9 月14 日,两家系统会员成交第一笔国债回购交易,国债回购业务正式运行。
1991 年10 月,STAQ 系统正式实施做市商制度,对于提高国债的流通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2 年,经国务院批转的《 1992 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选择若干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和进行股份制试点的企业集团,通过指定的证券市场试行法人股内部流通。
1992 年7 月8 日,“珠海恒通置业”法人股在STAQ 系统上市,标志着STAQ 系统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法人股流通市场。
1993年4 月28 日,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人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人保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NET 法人股市场在京开锣。
1993 年5 月,STAQ 系统建成新信息厅,法人股交易全部使用电脑自动撮合。
1993 年5 月7 日,STAQ 系统成交金额达创纪录的2 . 7 亿元,指数顷刻间翻番,两市所有的股票均创天价。5 月10 日,STAQ 股指飘升到241 点,同时,NET 系统的指数5 月n 日达到历史最高点225 点。但5 月12 日,两个系统便突然调头回落。
1993 年5 月22 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决定,STAQ 和NET 两系统的法人股交易市场进行整顿,暂不批准新的法人股上市交易。“两网”从此一撅不振。
1997 年,NET 更名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司”,主营业务中取消了“股票交易”。
1998 年4 月,为了整顿和规范金融证券市场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非法股票交易市场”定义为:未经国务院批准擅自设立的产权交易所(中心)、证券交易中心和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等机构,所从事的非上市公司股票、股权证等股权类证券的交易活动,根据这个定义,STAQ 和NET 两个系统也被列入“非法”的清理整顿名单中。
1999 年2 月,法人股市场将择期关闭的消息不胫而走,STAQ 股指惨跌不已,所有挂牌公司悉数跌破面值、净资产,甚至不到净资产的十分之一。
1999 年9 月9 日与10 日,STAQ 与NET 分别以“国庆彩排交通管制”和“设备检修”为由“暂停交易”至今。两系统剩下11 家公司共11. 28 亿股法人股,其中STAQ 法人股6 家共计5 . 09 亿股,NET 法人股5 家共计6 . 19 亿股。
当“两网”交易“永远暂停”之后,投资者一直为自己的权利而努力。1999 年3 月17 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待来自全国四个城市的10 位法人股投资代表时称,在清理整顿法人股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到投资人的利益、从此法人股投资者有了精神支柱。与此同时,法人股黑市交易日趋活跃。
三板市场的开通使“两网”法人股重新流通。据2001 年5 月25 日的规定:除在A 股市场流通外,股份转让服务业务由具有网上委托业务资格、技术系统统一性强、已建成公司及广域网、内部管理较为规范的证券公司代办(现共有6 家券一商参与), 2001 年7 月16 日正式开张。
截至2002 年7 月,原STAQ 、N ET 系统上 ,共有8 家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在三板市场上市交易。
[ 此贴被qaz000在2008-03-06 12: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