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易明:《货币战争》错在哪了?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3-05   

易明:《货币战争》错在哪了?

易明:《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一)   
--------------------------------------------------------------------------------
转自海纳百川 作者:易明 时间: 2008-1-18 周五, 下午4:44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据说是海外的专业人士,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所以他写的这本书比起以前的那些土产的先生们写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中国可以说不》等要好看一些。再加上该书题目生猛,观点出位,旁证博引,文笔流畅,在中国大陆成为畅销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该书共10章,前8章主要讲欧美金融资本家在近代历史上的作用,后两章是分析结论和建议。其核心论点可以简略地归纳如下:自从1815 年6 月的滑铁卢战役之后,迄今为止的所有战争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以及从林肯到里根的七位曾被暗杀过的美国总统,其实都是国际银行家 “罗斯切尔德”(Rothschild)家族为了废除金本位所实施的阴谋。这个阴谋的核心是用私有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并进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方法搜刮人民的财富,用通货紧缩的方法掠夺穷国的资产。而这些国际金融家目前正虎视眈眈,试图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并把中国纳入他们实现国际新秩序的罗网。作为对策,他建议中国政府用手中的1.5万亿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并以此为基础,将中国的货币改为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从而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按说这么义正词严,有理有据的畅销书应该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吹捧才是啊,但除了个别文盲官员曾经有所推崇之外,学界似乎普遍采取了“晾干”的政策。即使是民间,近来似乎对该书的批评也逐渐多起来了。那么,《货币战争》是否错了?若然,又错在哪里了呢?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书畅销,其实是因为抄袭了美国1995年推出的长达三个小时的纪录片《The Money M*****ters》,因为两者重合的内容达到了七八成之多。但我认为这充其量属于掠人之美,应该算不得什么大错。再说,人家书皮上不是写着“编著”了么?这“编著”的含义,似乎只在大陆通用,乃是连编带著之意,就算有九成重合了,那人家好歹也是用中文写出来的啊!即使是能够用流畅的中文翻译介绍过来,那也算是功德一件嘛。回想当年《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刚出版时,倒说是德国人写的,不也畅销了吗?那次是咱们自己人写书署德国人的名,这次是用美国人提供的原材料用中文出版,这就叫“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了。

第二种意见认为,“编著”可以,但还是要注明原出处,否则就是侵权。比如我国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动辄就会将弗里德曼(Friedman)和科斯(Coase)挂在嘴上,就显得很有学者风度,还透着有学问。但我觉得作为普通人,要学张教授这种做派恐怕不容易。张教授虽然言必扯上名人,毕竟是因为教授和这些名人有过几年同袍之谊。再说了,即使嘴上引证一下他们的话,也就是给他们个面子而已,并不用将版税或稿费分一半给他们。但宋鸿兵先生就不一样了。如果让人发现重合率在七八成以上,那必然会引起版权纠纷,书再畅销也没嘛经济效益了。倒不如象现在这样,闷声发大财,人不知鬼不觉地名利双收,“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呀,何乐不为呢?

第三种意见认为,这种明显的“阴谋论”,通篇充满了对国际银行家的恶意猜测和仇视,似乎是借鉴了八卦小报记者的手法,应该为正经的学问家所不齿。但我觉得如此对那些有钱人进行一下“没有证据的虚构式猜测”也没什么不可以,反正这些人也不看中文书,更不会现身说法,出来给大家演一出三堂会审。咱们大家掏钱买本书,即使没有学术价值,至少还可以当小说看嘛!好歹总比整天爬网看些无厘头的网文好多了啊。

不过我听说该书成书前最早也是在网上贴出来的,那就连我自己都应该站出来表示一下歉意了。盖因为我去年因为家里揭不开锅,戒网打工挣钱去了,没有能够象对各位的文章那样,及时跟贴提出批评建议,才使得宋先生一时糊涂,匆忙成书,如今白纸黑字,大错铸成,悔之晚矣,想改都不成了。说来说去,千错万错,应该也是我的错。

那位说了,您罗嗦了这么半天,那到底这本书错在哪儿啦?

要说错在哪儿,错误太多,“很多很严重”,哪儿都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手边没有教科书,等找到查查再接着写)




写书赚不几个钱,我大致算了一下,每小时不值5个美元    时间: 2008-1-18 周五, 下午5:19 
--------------------------------------------------------------------------------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沙发  发表于: 2008-03-05   
易明:《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404 reads)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4:06 

--------------------------------------------------------------------------------

作者:狼协 在 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易明


我在这两天似乎正在经历“金融战败”,汇市夜夜愁,股市翻跟头,买房要砍价,卖房得装修,不留神还慢待了不能得罪的女朋友,早把什么评论《货币战争》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今天忙里偷闲一上网,好嘛,老芦居然以外行的身份,谈起连内行都不敢涉及的经济形势预测来了,连专业人士Bystander先生都出来发言,不尽令人大喜过望。而且我的这种喜悦乃是发自内心,产生于一种对“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期盼。我一向认为,虽然专业人士的意见不一定都对,但即使是错的理论,对于有心的读者,认真领会消化之后,也往往会得到一定的启发。

其实《货币战争》也有这样的功能,更何况该书的最后两章,还对美国经济的高度债务化,贵金属的牛市和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都作出了十分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堪称全书的精华所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该书有些亮点,就对它所包含的错处视而不见。相反,正因为该书已经畅销,一个有良知的读者,更应该把可能引起的误导和偏差指出来,以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当然,这样做需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其*****别是货币金融学的知识,包括对近代经济史的透彻了解。我虽然目前还不还具备这些完备的知识,而且由于瞎忙连恶补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本来需要的参考书也找不到,但还是认为应该将自己的一些初步的看法谈出来,以就教于真正的专业人士。

其实我在总结《货币战争》的要点时,就已经表示了我对所谓“阴谋论”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这里也不准备就所谓阴谋论本身展开讨论,而是侧重于其中所涉及的具体的经济理论漫谈一下。当然我的知识也还是限于我以前残留的对于一些基本经济概念的印象而已。

首先,《货币战争》的核心论点是:欧美国际银行家试图用私有的中央银行,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并进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方法搜刮本国人民的财富,以及用通货紧缩的方法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但在我看来,这种阴谋论似乎是建筑在对银行功能的错误的理解之上的。

众所周知,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筹集和合理地配置资金。除了吸收大众的存款之外,银行还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才能正常运转。而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由于货币贬值所引起的购买力的下降,就使得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银行本身实际上是反通胀的。

与之相反,债务人,其*****别是政府(而不是银行),将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益者。由于通胀可能造成的隐形的税收提高和债券贬值,政府不仅可以变相地增加税收,而且可以在实际上减轻债务负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银行的私有,恰恰是制约政府通过通胀而掠夺国民财富的可能性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正如胡祖六在其文章《货币战争子虚乌有》所指出的那样,美联储(俗称Fed)的筹备与立法,由于采用了一套较为精细 的权力制衡机制,其实比象中国这样的完全国有的中央银行体制,更能有效地抑制通胀。

其次,自1930年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之后,通缩一般很少发生。即使通缩在目前的日本和金融危机之后的亚洲曾经一度死灰复燃,但这也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经济问题所引起的,与国际银行家的所谓阴谋不甚相干。现在一般认为,通缩几乎就是衰退的同义语,其引起的问题其实比通胀还要命。其中最主要的,是会引起投资意愿的下降以及与之相关的失业扩大。而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损害,已经有1929年的大萧条为证,令人至今心有余悸,自不待言。

再次,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尽管有其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其弊病也很多,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货币形态。一般的看法,是认为贵金属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其增长速度无疑会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就会使通缩成为常态而引起各种资源其*****别是劳动力在利用上的浪费(即失业)。此外,由于金本位的采用,实际上是要恢复固定汇率制度,因此会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失去功效。

最后,如前所述,由于政府最有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获益者,因此只要中国还实行国有银行制度,中国就永远也不会使用金属货币来作为自己的通货。退一步说,即使中国如《货币战争》作者所建议的那样,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了金本位,人民币也不会成为如美元,欧元或日元那样的硬通货。原因很简单,由于现代货币的币值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的,要使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就要使人们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具有充分的信心。中国近30年经济的发展,虽然已经使世界对之刮目相看,但由于这种增长(如我一直所强调的),是建立在具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在内的二元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似乎还在未知之数。




那本书简直太扯了,我还花了好几个晚上坚持把它看完了.    时间: 2008-1-28 周一, 下午5:17 
--------------------------------------------------------------------------------
真是浪费我的时间啊!




货币战争是演绎,但个人在历史上 起得作用不容忽视     
--------------------------------------------------------------------------------
作者:buyingamerica 在 海归主坛 发贴, 时间: 2008-1-28 周一, 上午9:29

我们都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长大的一代,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是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过程这个观念被深深嵌入到潜意识里。实际上至少在中短期,历史的意志是可以被个人左右的。美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就是汉密尔顿和杰弗逊两个流派的战斗,美国金融前两百年的历史就是几个金融巨头从欧洲融资建设美国的历史。最初的美国政府官员都是兼职的,除了汉密尔顿等几个清白的,其他人都公开利用在政府的公职为自己牟利。而且法律并不禁止这些行为。美国最初的几家银行都是这些人建立的。摩根在美国的地位就像教父在黑手党的地位。以前读过的一本书是这样描绘摩根解决金融危机的场景的:摩根把所有的大人物召集在一起,扔给他们一份方案:这就是你们每个人要承担的份额。
我没有读过货币战争,因为不相信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能靠公开的信息理出这个阴谋论的头绪。但是有一点我是相信的,一个处于权力核心的极端主义者完全可以找到杠杆,撬动整个系统,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对,10年20年以后历史一定会回归,但我们能活几个10年?
布什这样资质平平的人都可以左右美国八年的历史,一个真正的野心家搞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战争只是美国人摆脱英国控制的起点,真正完成美国独立的是历次金融危机,通过这些金融危机,美国人把欧洲人的投资一次次廉价的买回到自己的手里。美国政府对待经济的政策很难说不被这种大背景所左右。屁股决定脑袋,美国这个社会如此强调企业家的权利,竭尽全力保护小企业,让个人头脑能和资本对等的谈判,和当年美国与欧洲的相对关系是分不开的。
从这个意义上,货币战争这本书还是有它的价值的。中国的领导人早该学学这些历史了。学习别人不能乱学,每一种经济体系,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学错了就一定会被别人当枪使。



老狼,你身为小康人士,为啥要和穷百姓抢公交资源呢?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4:19 
--------------------------------------------------------------------------------



《货币战争》不该公开发行,应该印小册子悄悄的传播。本来就不该拿到台面上讲,偏要哗众取宠,简直是自取其辱。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4:18 
--------------------------------------------------------------------------------
谁叫他写的都是阴谋诡计。这些东西,尤其是日子久了,根本就找不到证据去证明。



典型的真理部的思维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4:36 
--------------------------------------------------------------------------------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