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沪深交易所新上掌门
醇香好酒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61
精华: 29
发帖: 3902
在线时间: 26(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8-01-31
楼主  发表于: 2008-03-08   

沪深交易所新上掌门

管理提醒: 本帖被 1357 执行加亮操作(2008-03-08)


张育军履新上证所 双料博士演绎双城故事

2008-03-06 00:38:46更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程胜
上午在深圳交棒,下午就奔赴上海,张育军几乎瞬间完成了身份转换。他接连担任深圳、上海两地证交所总经理的履历,在中国证券市场可谓前无古人,或许还后无来者。

执掌深交所8年,张育军肩负发展中小企业板和筹建创业板的使命。而今,创业板开闸在即,这位勤于钻研的博士又赶考上海滩,壮大完善中国蓝筹股市场是新的命题。

他更像一位学者

个人简历:张育军,1963年5月生于四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1995年历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处长、中国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1995-1997年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1998-2000年历任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深圳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2000年9月起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要管理市场,还要发展市场,中国的证交所老总定位“复杂”,目前更多仍履行一线监管官员之责。而在张育军身上,学者气似乎大过“官气”。熟悉他的人,大多以简短的话概括其特点:用一个字是“钻”,两个字是“好学”。

曾有深交所员工告诉记者:“周末到单位加班,好几次看到张总在办公室学习英语。”

张育军迷恋证券理论研究,其勤奋也体现在学历之中。他是四川人,硕士毕业于俗称“五道口”的人总行研究生院,其后又取得北大经济学博士、人大法学博士两个学位。早在1993年,30岁的张育军自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入职国务院证券委时,便著有《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其后又出版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就在2007年,他的《投资者保护法研究》亦已面世。

他亦具备极其完整的监管工作履历,曾先后任职中国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深圳证监局局长。

他的实务能力亦颇受好评。1995年10月,张育军出任深交所排第一的副总经理。在1996年深交所的翻身仗中,张育军左冲右突,屡立战功。加上深交所总经理近8年的任期,他在深圳工作的总计时间已近10年。

有人如此评价,“中国真正把证券监管搞懂弄透的人中,张育军算一个。”或许正是令人认可的专业能力,才让他像位职业经理人,开了中国“一人跨两所”之先河。

三个“小”字写八年

2000年8月,张育军被任命为深交所总经理。此时深市刚停发新股,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他着力筹建创业板。始料未及的是,海外科网股泡沫破灭,创业板议题随之搁置数年,直至今日方要破茧。行内戏称,张育军带着深交所“抗战八年”。

然而,探索从未停止。给创业板市场建设铺路,深市还是在2004年开始建设中小企业板。记者感觉,张育军的这八年就像一个“布道者”,几乎所有的谈话都离不开三个“小”字。

第一个“小”字,是谈中国的中小企业。讲他们在融资中遇到的重重难题,讲他们正在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讲他们对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小康社会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小”字,是谈中小企业板块。一定要保证质量,让更多业绩优秀、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登陆中小板,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成长。而今苏宁电器、大族激光等已成机构投资者的重仓品种。

第三个“小”字,是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股市火爆时,张育军一有机会,就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市场爆炒价同废纸的认沽证时,深交所用尽一切办法提示风险。因为华侨城权证的部分持有者不行权,担心他们利益受损,张育军一度动了让保荐机构暂代为行权的念头。

在张育军任内,深市坚持“从严监管”的风格。尤其是中小板,一直以“有质疑必有反应,有违规必有查处”为目标。这也引来一些投资者的抱怨,深市公司有个风吹草动就停牌,是否损害市场效率。但深交所毫不动摇,这是保证市场健康的根本举措,也能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可能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中小板在为创业板探路,不容有失。

大上海的新挑战

去年12月20日,张育军从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手中接过奖杯,深交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证券交易系统”被评为“2007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特别奖。他举手向台下致意时,不知是否知道,他将很快告别深圳金融界。

接任上海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的任务变为发展蓝筹市场,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的要务。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人事安排不但是证券监管系统的一次调整,还表现出为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行的慎重考虑。

此前,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已经被任命为上海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可以预期,上海比肩香港、新加坡,甚至瞄向伦敦、纽约的步伐必定要大步迈开。

在深圳这个拥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又具备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城市里,深交所打下了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坚实的台基。在上海这已令全球金融界注目的都会中,张育军如何再接再厉,写好这篇“双城记”,更是令人期待。

个人简历:张育军,1963年5月生于四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1995年历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处长、中国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1995-1997年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1998-2000年历任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深圳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2000年9月起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宋丽萍执掌深交所 中国首位证交所女性总经理

2008-03-06 00:31:54更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齐轶
在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上“深蹲”六年的宋丽萍终于“转正”,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一职,同时也成为我国出任交易所总经理的首位女性。

务实的“海归”

从朴素的装扮和平实的谈吐,你几乎感觉不出宋丽萍的“洋气”。

但她却是货真价实早年留学日本、在海外有着10年学习工作经历的“海归”。

个人简历:宋丽萍,1982年3月,由中国政府从中国人民大学选派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美国获得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讲师,并负责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联办”)的市场研究工作,是《证券市场周刊》的主要创办人之一。1992年参与筹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先后出任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发行监管部主任和机构监管部主任职位。2002年3月起,宋丽萍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

   

“日文精,英文熟”是业内人对宋丽萍的评价,即使在今天已是“人才济济”的中国证券界内也不多见。一位记者参加过宋丽萍主持的内部业务研讨会后感叹,她的“英文跟中文一样熟练”。

八十年代初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宋丽萍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和美国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九十年代初回国后宋丽萍曾供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这个简称“联办”的机构实际上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摇篮”,多名中国财经界的风云人物均在此“历练”过,宋丽萍的这段经历对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后,宋丽萍参与了中国证监会的筹建工作。

1992年至2002年,宋丽萍先后担任过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发行监管部和机构监管部主任。曾与宋丽萍共事或是有过交往的人介绍,宋丽萍为人耿直、善良,业务上谦虚好学, “没有‘海归’的架子”。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回忆,宋丽萍任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时,曾参加过一次关于“清算”方面的业务研讨会。会后,该人士对宋丽萍表示,监管部门应该到被监管单位去实地熟悉业务,多了解情况,才能制定出合乎实情的监管政策。数日后,宋丽萍即派出两名监管人员到该人士所在机构实习,“不难看出,她比较能够接受来自市场方面的意见。”

宋丽萍担任发行部主任时,正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行体制从“额度制”向“核准制”改革的时期,也就是从额度完全由地方政府和国家部委掌握的行政发行体制逐渐向由券商推荐上市企业的更为市场化的核准制转变。“在当时,核准制到底该怎么弄谁也说不清楚,作为一个主任,她到底把框架搭起来了。”一位曾与她同时期在证监会工作过的人士如此表示。

淡定“守夜人”

2002年,宋丽萍离开证监会机关,被外派到深交所,出任常务副总经理。

到深交所后,宋丽萍言行更加低调,担任副总经理期间,她主管综合研究所和国际业务,更多从事后台建设工作。

深交所研究所的实力在业内有口皆碑。多年来,研究所借鉴海外著名研究机构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与创业板、交易制度与交易监管、投资者行为研究、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监管、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等各个方面,完成研究报告近200篇,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我国证券界、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深圳交易所员工介绍,宋丽萍比较平和,也要求员工保持淡泊、良好的心态,要具备应付挫折的能力。在最近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宋丽萍特地提到俄罗斯作家谢尔盖·卢科扬涅克的作品《守夜人》,该小说中贯穿着一种“平衡”的哲学思想:无论黑暗或是光明,怎么能够保证一个平衡。

新起点,新挑战

18年的证券市场工作中,宋丽萍在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交易和监管体制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参与并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历次重要改革。

如今,宋丽萍出任深交所总经理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大的责任,面临新的挑战。

毫无疑问,今年对深交所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实践后,深交所已经确立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思路,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形成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创业板市场成为了其近几年苦心培育、志在必得的领域。

在各方面准备逐渐就位后,今年创业板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创业板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地运行不仅直接关系着深交所的未来,也与我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高度相关。从国际市场情况看,除了美国NASDAQ市场取得成功外,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市场都难言成功,因此,如何将海外市场的经验教训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如何建立起能够有效运行的创业板市场是宋丽萍今后面对的新挑战。

个人简历:宋丽萍,1982年3月,由中国政府从中国人民大学选派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美国获得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讲师,并负责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联办”)的市场研究工作,是《证券市场周刊》的主要创办人之一。1992年参与筹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先后出任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发行监管部主任和机构监管部主任职位。2002年3月起,宋丽萍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

开基的风险是转嫁于基民的,监管层如何有效防范基金的投资行为?
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己丑释怀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