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平:证券业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今年协会的重点工作是:
(一)加强自律管理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升行业自律管理水平
抓紧修改完善和发布已经起草的自律规则和业务标准。继续征求行业相关方面的意见,做好协调和沟通,力争尽早颁布《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执业准则》、《投资银行业务执业准则》、《开放式基金销售费率指引》、《证券投资基金结算违约风险控制指引》、《财务会计人员行为守则》和《中国证券业信息技术治理指引》等。
适应行业发展和监管制度变化的需要,研究制订新的自律规则和业务标准。研究证券交易佣金自律管理的方式,探讨制定证券公司合规负责人工作守则、证券网上交易规范的可行性;尝试对证券公司信息报送和披露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继续修改完善《基金销售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促进基金销售业务规范发展;落实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研究并细化基金行业统一的实施标准;研究基金宣传推介自律规则,规范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制作和使用的行为。研究制定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从业要求、业务规范等方面的规则,规范证券资信评级的执业行为。研究制定证券分析师工作指引,加强对证券研究、投资咨询人员执业行为的自律管理。
启动协会自律监察工作机制,加强对自律规则落实情况的检查。协会近日已经成立了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加快研究制定自律监察的工作规则、会员投诉处理、纠纷调解、纪律处分等办法,启动协会自律监察工作。加强对已制定的自律规则执行情况的检查,做好监管机构规范性文件规定应由协会检查的工作,将重点进行《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指引》备案、检查工作,跟踪《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协议指引》实施情况,继续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基金销售业务现场检查和基金销售资格审核工作。
持续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按照证监会关于证券期货市场诚信建设的要求,协会将对现有会员诚信系统、个人诚信系统进行系统整合,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协会自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诚信信息的审核、记录、更新、查询使用等流程管理。组织行业力量,探索建立行业诚信评估体系,加强对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研究,推动行业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将诚信文化逐步融入会员的具体业务和证券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二)加快推动行业有关专项业务的开展,继续做好信息服务和维护行业信息技术安全
落实证券公司专业评价工作。配合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拟定证券公司专业评价办法和标准并组织实施。对法律和行政监管规则暂时难以界定的事件、事故、现象、产品等,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
加快基金业投资业绩标准制定工作,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借鉴GIPS相关内容,根据我国基金行业发展特点和监管规定,制订《中国基金业投资业绩标准》及其实施办法;继续做好基金估值工作,扩大估值范围,不断完善基金估值标准体系和操作办法。
利用现有的资源,依靠监管部门的支持,加快推动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多渠道收集行业数据,编制行业分析报告,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继续作好证券公司会员业绩排名和经营信息反馈工作。做好国际投资基金协会基金行业数据交换工作,试行对基金公司经营业绩的排名工作。
加强信息技术工作,保障行业信息技术安全。开发会员信息安全通报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全面管理信息安全通报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安全通报工作机制。研究实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制订适合行业特点的、可行的等级保护办法。做好持续定级工作,通过技术定级,培养重要系统安全保护意识,促进技术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行业投资者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2008年,协会继续将投资者教育作为协会一项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来抓。设立投资者教育办公室和建立投资者教育专项基金,从组织和经费上保证投资者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与地方协会和会员单位投资者教育机构联系,充分调动和集中使用全行业投资者教育资源。召开投资者教育工作专题座谈会,对会员单位投资者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加强与境外投资者教育机构交流,借鉴国际投资者教育成熟经验,丰富投资者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继续组织、指导和督促各会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推动会员单位将风险提示和风险警示融入到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寓投资者教育于经营服务之中。继续编制投资者教育宣传手册和其他形式的宣传资料,组织专项的投资者教育活动。适时开展在线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评估工作。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投资者教育检查工作。加强对投资者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基金投资者权益告知书》等标准文本,推动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教育体系。
(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完善证券从业人员执业标准和培训体系
研究证券从业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继续推动《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修订和颁布工作,修订《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等其它配套文件。通过分析执业注册、年检、考试等数据,结合对证券市场业务种类、相对应的人员知识结构的研究,提出从业人员分类管理总体框架。找准突破口,研究制定具体岗位类别的分类依据和执业标准。今年计划重点研究证券公司营销人员、基金销售人员、证券分析师、财务顾问等执业标准,并配合分类监管研究的进展,设计相应类别的水平考试。
强化持证上岗理念,促进会员合规制度建设。结合年检工作的开展,配合证监会合规制度建设,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作为机构合规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增加对会员公司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的力度,对会员公司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公示,采取各种方式对相关工作滞后的会员公司进行督促。
改进管理模式,做好资格管理日常工作。研究改进证券从业人员执业注册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协会的机构信息公示平台,将从业人员注册信息与会员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相结合。研究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无纸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
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开展后续职业培训。进一步完善远程培训系统,健全远程培训系统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利用培训专家小组的力量,确定远程培训重点及课件,制定相应的培训评估标准,以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精心设计和准备,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远程培训课件。与此同时,要继续办好各类专业培训班,特别是精心做好境外培训项目,学习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不断提高证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五)推动扩大试点范围,促进代办系统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代办系统的制度建设。调整系统的各项基础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继续做好定向增资试点工作,鼓励挂牌公司参与定向增资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定向增资规则。
完善交易结算制度。推动报价转让交易结算以及账户制度改革完善,采取券商端电子化报单、增加“定价委托”方式、改革建行结算模式
以及代办系统与深交所主板账户合并等措施,有效提高股份报价转让的市场效率与流动性。
做好扩大试点园区准备工作。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园区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范围尽快扩大。积极培育挂牌企业资源,做好园区后备企业调查及券商辅导工作,继续推进其他园区公司备案文件的预审查工作。适当增加主办券商数量,对主办券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推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备案制度,优化尽职调查指引,调整备案审查流程。
研究探索统一场外市场发展路径。研究公开发行非上市公司股份在代办系统转让问题。探索制定代办系统转板规则,推动质量优良的股份报价公司转到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研究根据公司质地实行分类转让和差异性信息披露标准,探索统一场外市场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监管模式问题。
(六)进一步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深化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推进行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
加强行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面临的发展问题,准确理解行业呼声,继续做好2007年度科研课题研究及评选工作,提高《中国证券》杂志质量,通过《工作动态》、《情况反映》《呼声和建议》等途径向监管部门反映行业现实状况、创新愿望和政策建议,促进行业创新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
进一步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行业中出现的新业务、新模式以及实施的新制度等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对证券公司直接投资、合规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模式转型等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组织对基金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上市、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社会责任等专项问题的研究,筹备组织基金公司发展战略研讨会,积极筹办基金业发展十周年纪念活动。继续探索研究证券咨询机构新的业务模式和发展问题。
继续收集行业对《基金法》修订意见,做好情况反映和宣传沟通,推动法律的修订工作。积极参与《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和《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的工作,承担好监管部门拟出台规章制度修改意见收集工作,准确、及时反映行业的呼声。
各位理事,当前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是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新的一年里,协会将认真落实第四次大会各项决议的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督指导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参与,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继续围绕证券从业人员和会员单位自律管理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三条工作主线,切实抓好自律规则制定、专项业务开展、投资者教育、后续职业培训远程教育和持证上岗制度,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拓展和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等6项重点,全面推进协会各项工作,为促进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