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第一任务是防止通货膨胀,而股市不幸成为其中的一环。
为完成CPI控制目标,打压房价、股市似乎变得顺理成章。
但是,股市下跌是否能够防止通胀呢?
应该承认,这肯定会有一定作用。股市里的上万亿资金,流到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物价就会上涨。股市的下跌锁住了数万亿资金。但是,这种做法的副作用非常大:
第一,股市的正常功能被扭曲,沦为调控牺牲品,而且,股市超过40%的调整幅度,已经成为股灾,这有可能使通胀向通缩过渡,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伤及民生。很多投资者,尤其那些用仅有的积蓄,带着对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憧憬在去年年底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辛。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这种沉重的压力可能毁灭他们的希望,给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中带来双重痛苦。
第三,可能反过来伤及实体经济。数万亿资金被套,有可能减弱国民的消费动力,使内需不振,而在受次债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内需的拉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和重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股市的非理性下跌一旦伤及实体经济,又可能反弹回来再伤股市,从而,构成恶性循环。
而且,这种通过打压股市来防止通货膨胀的做法,只是针对的一个方面。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而目前,美国为了转嫁次债危机,施行弱势美元政策,加剧美元的贬值。美国在救市过程中,向市场输入流动性,继续向世界输入通货膨胀。
最近,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受通货膨胀之苦,很大程度上与美国不负责任地加速美元贬值的政策有关。美国通过多发行钞票的办法,劫掠世界财富,向其他国家输送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经济对美国的依存度很高,成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直接受害者,而这一点,通过打压股市是无济于事的。反倒应该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藏富于民,让民众受益,远比傻乎乎地看着储备的美元快速贬值要好得多。
目前,市场需要信心。而目前的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仍在砸盘。上海证券报3月25日A2发表的数据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Topview数据显示,上周五个交易日中,赎回压力迫使券基账户天天减持,截至上周五收盘,券基在沪市中的流通股占盘比下降0.31%至14.09%,从全周来看,沪市流通市值前100位个股中只有43只被增持,基金全周合计净卖出179.955亿元。
而且,一些机构是表面增仓,暗地里出仓。以中国石油为例,3月20日该股股价从底部被捞起,散户居功至伟,从指南针赢富深度行情提供上证所授权Topview数据中看到,当天散户增仓0.67%至68.62%, 而券基则减持了0.48%,表面看券基账户上周增持了0.33%,实际上最后三天基金出逃严重,3月18日184个券商基金账户合计持有中国石油38306.79万股,占盘比9.58%。到了周五,只有170个券商基金账户合计持有中国石油33094.89万股,占盘比8.27%。
如果接盘者再遭损失,无疑将进一步摧毁投资者信心。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有关部门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市场,尽快采取措施重塑市场信心,防止股市持续下跌伤及民生、伤及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愿有关部门以悲悯之心对待投资者。(时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