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1:5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兆寰北京报道
就在市场走势持续低迷,大小非解禁、再融资等资金压力面影响下,近日,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再次对再融资和热点问题地产IPO发表回应。
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表示,证监会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通过IPO或借壳上市等方式,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但对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将不予核准。
对再融资问题,证监会发行部审核三处负责人习龙生更是直言:目前,监管层尚未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公司融资方案。但是上市公司,发行、再融资不应是圈钱行为,应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时机和投资者承受能力。“金融、地产公司融资不能光指望资本市场,应考虑多渠道充实资本金。”
他指出,证监会在受理再融资申请后,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市场接受情况均包括在审核标准之中。
“在市场不稳定情况下,监管层的消息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反映出管理层关注市场、对市场充满信心、扶植市场的意图。”一位基金高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是,在没有出现实质性利好之时,市场真正走暖还有待观察。”
该人士坦言:近期,监管层暂停IPO或许不会,必要的融资监管层会予以支持。“但是,基于目前市场出现的恐慌性和低迷尚未企稳,控制相关IPO审批节奏更符合时宜。”
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基于券商周期性行业特征明显,在市场不稳定情况下和此前IPO出现的问题,券商IPO批复将暂缓。
“利空”消息?
意在“稳定”
“对于限制房地产IPO用于买地的消息,主要是针对前期市场中房地产IPO被停的传闻发表的澄清。”中国银行(5.05,-0.01,-0.20%,吧)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李世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过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现在资金紧张主要是以因为土地或者房源囤积。因此,该消息对房地产的IPO还是有所限制的。”
“房地产企业IPO募资不得用于买地的要求主要是配合宏观调控进行的,”一位保险类投行人士表示,“但是,对于房地产板块是否是利空还不好说,对于项目的开发,监管层还是予以支持和提倡的。”
目前,证监会对地产企业IPO、再融资、买壳上市等均按照正常程序受理、审核,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而今年以来,已有两家企业IPO过会,目前IPO在审企业5家;再融资方面,今年已经有4家实现再融资132亿,还有3家已经过会,正等待发行窗口,目前受理在审的还有15家。
“目前,在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向银行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上市融资成为首选。”一位券商资深分析师分析指出,“因融资主要用于买地建房,因此限制买地对地产业构成较大利空。”
21日,受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上证综指小幅下跌。其中,房地产板块近六成股票飘绿。
此外,对于再融资的严格审核,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主要是基于视整个视市场的考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出大型融资计划,一定要注意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否则,就在市场不稳定情况下,出现“谈资色变”导致的过度恐慌。
尽管如此,仍有市场人士持不同观点。“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股票形式的融资成本较低。而提出再融资议案并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完全属于公司自主行为。股价高点卖出确实再正常不过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IPO趋于静止?
中小企业“按部就班”
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三处负责人最新表示,市场传言房地产企业IPO和再融资审核停止并不准确。“房地产企业,目前已经不存在暂停上市审核的情况,也应当不会再出现限制房地产企业的状况。”
“目前市场虽然资金面趋于紧张,但是,这并不等于将暂停市场IPO的进程,对于的确需要融资的企业,监管层仍是按部就班进行。”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记者独家披露,仅21日当天,已有多家企业IPO过会,主要以高新技术为主。
“中小板企业融资量不是很大,对市场影响较小,监管层不会过多干预。同时,在相应政策上亦会予以扶持。”某券商分析师如是说。
而对于券商IPO将会暂缓,该分析人士称,该行业周期性较强,受市场影响较大,其相关IPO的发行要考虑很多因素,控制审批节奏是目前最佳方法。
创业板---玩的不止是心跳
创业板的脚步越来越近。 证监会21日正式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08年上半年推出己无悬念。尽快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板是资本市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为更多的中小创新企业输送资金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鼠年“鼠”创业板最风光。
然而,提到创业板就不得不提到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为何物?其本名叫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最大回报最高的投资,说他风险大,因为投入后会颗粒无收,请看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前景极被看好陈逸飞先生的逸飞集团500万美元,但随着当年大师的骤然仙逝,这巨额风险投资也打了水漂,这充分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性;说他回报高,一旦投资的公司上市,便能得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像盛大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该股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增值了数十倍。
然而,中国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知之甚少,认为哪是很遥远的事,其实它就在你眼前,并无时不在左右着你的钱袋。
风险投资者是初创的高科技企业的衣食父母;而数亿计的股民又是风险
投资者的衣食父母。
此话怎讲?
“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同“对冲基金”一样,是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弄潮儿之一。它的使命就是将一些无法确定风险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那些原本没有多少机会变成小鸡崽的鸡蛋得以破壳。它是美国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它对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功不可设。可以说,没有它的参与,就没有今日美国的硅谷以及微软、英特尔、苹果、辉瑞、甲骨文等世界名牌。
然而,自“风险投资”降生那一刻起,它就一直在扮演“美女与野兽”的双重角色。正因为它承担了超额的风险,便决定了它不能将“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它必须拉一帮“难兄难弟”来共同参与这项游戏。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游戏怎么个玩法:
风险投资的运行模型为:向创业者注资(播种期)——让企业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并设计好包装(孵化期)——在证券市场上市(收获期)——在二级市场上套现(退身期)。
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本性是投在二级市场上套现(退身期)。
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本性是投机。跟一般投资比较,风险投资不是通过让企业创造财富来盈利,而是在证券市场卖掉企业盈利。为此,它把企业当产品来开发,它只做“生产”企业的前端工作,生产出来就卖掉。因而如何将企业包装上市卖个好价钱是它考虑的首要目标,“精心包装”成了唯一手段,其它如企业能否健康成长,未来的发展等统统变得无关紧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会挖空心思,不遗余力。急功近利也决定了注射“风险投资激素”催生的婴儿的先天不足,成活率极低。正因为太熟悉自己的婴儿,所以一生下来就要将他们遗弃。
风险投资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找到一个释放风险的地方,基于这个模型只有一个出口:上市套现,于是股市便成了它唯一释放风险的场所,于是躲在幕后的风险“接棒者”便粉墨登场了,这人是谁?看看像不像你自己?不管你情不情愿,只要你在玩股票,只是你在追棒时下最热门的创投概念股,你便被拖入了这场游戏之中,而且还注定要扮演“将游戏进行到底”的角儿。
风险投资者在悄无声息中“退身”时,也把所有的风险转让给了你。
要命的是,你必须承担先天下不足婴儿的生存和成长风险,还要承担“胎死腹中”的未上市企业的风险。因为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通常风险投资的胜算为一比九,也就是说十家企业,有一家上市便可收回成本,二家上市便可赚回一个企业,但它回收的每一分钱,都来自股市,来自股民的腰包。
现在,我们已经不难看出“风险投资与股民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是纳税机构与纳税人的关系(一个是花钱者,一个是出钱者),所不同的是贴有‘风险’标签的投资者只承担了部分风险;没贴‘风险’标签的股民却承担了全部风险。”
无疑,中国很快便会有被称为风险投资者乐园的中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资本市场的每一场游戏,都象一个无比美丽的梦境,紧要的是,在美梦成真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最近,拥有创投概念的紫光股份,复旦复华、大众公用等逆市走牛,成为鼠年投资的一大亮点。不过,别人在享用盛宴,你却成了买单者,在全流通背景下暴炒尚未上市的创业投资概念,特别是购买未上市创业板原始股时,是不是该看紧自己的钱袋呢?无庸置疑,中国特色的创业板, 因上市门坎低,它能诞生出中国的微软、英特尔、苹果;也能诞生出中国的中科创业、银广夏、亿安科技。在创业板试验阶段,由于没有估值的羁绊,市盈率会炒得很高,使得敢冒风险的炒家能如鱼得水,大显身手的疯狂炒作。因而,防范风险和抑制过度投机就应得到参与各方的足够重视。
创业板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对等的全新中小企业融资场所,它可能使你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你一朝失落。它是风险投资者的乐园,能使你在科创业、银广夏、亿安科技。在创业板试验阶段,由于没有估值的羁绊,市盈率会炒得很高,使得敢冒风险的炒家能如鱼得水,大显身手的疯狂炒作。因而,防范风险和抑制过度投机就应得到参与各方的足够重视。
创业板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对等的全新中小企业融资场所,它可能使你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你一朝失落。它是风险投资者的乐园,能使你在玩“蹦极跳” 和“过山车”时能体验到无穷的快感和揪心的历险!
玩“蹦极跳” 和“过山车”时能体验到无穷的快感和揪心的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