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日本地震救援队员网上留言没救出人要辞职(图)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5-20   

日本地震救援队员网上留言没救出人要辞职(图)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沙发  发表于: 2008-05-20   
直击日本搜救队60小时大营救:不抛弃,不放弃
------------------------------------------------------------------------------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白洁 郭一娜  2008-05-20 09:27:49 

  作为第一支到中国参加救援的国际救援队,日本救援队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救

援过程中,很多日本媒体自己租车从成都一路跟随而至。中国政府首次允许外国救援队前往灾区救援,

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许。

默哀。5月17日早晨7时30分许,日本救援人员集体在刚刚搜救出来的遇难者遗体前肃立。(图) 本报

记者 李涛/摄

    不抛弃,不放弃!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白洁、郭一娜发自(四川)北川、东京 这是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震

撼的一幕!5月17日早晨7点30分左右,四川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六层楼废墟旁,31名全副武装的日

本搜救队员分成两列,集体向两名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经过14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挽回

这两条年轻的生命----一名27岁的女性宋雪梅和她刚出生75天的女儿。

    虽然宋雪梅的母亲----55岁的张香玲一再表示“非常感谢日本队员的辛劳”,因为他们令她“有机

会最后看到女儿一面”,但日本搜救队员们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我们感到很遗憾,想找到生还者

,哪怕一名也可以。”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川雅史面色严峻。

    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现场的外国救援队,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迎来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

。从5月16日凌晨3点抵达成都,到18日下午3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已经跟随日本救援队在四川度

过了60小时难忘的日子。

    “从没见过这么惨的搜救现场”

    5月18日上午,暴雨过后的北川县曲山镇,夜里很低的气温随着太阳的出现迅速上升,天气突然热

了起来。

    二十余名日本救援队员正在位于禹龙街的北山县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局所在的建筑内工作,3只搜救犬在废墟上面来回穿梭,绵阳消防支队的工作人员在旁边负责协助。

    这幢七层建筑下面的五层已经完全坍塌,地面上可以看到的其实是最高处的两层。日方队员决定把废墟清理开,然后再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更精准的探侧。就在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对面,北川中学新校区的建筑已经被滚下的巨石压塌。但在校门口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仍在阳光下迎风飘扬。

    与此同时,在距离曲山镇2公里的北川中学老校区,另一队日本救援队队员正在那里展开紧张的救援工作。这个学校有1500名师生被埋,其中700余人已经获救,此外还挖掘出了70具遗体,剩下的人则音讯全无。从昨天下午开始,与搜救无关的人就开始撤离,除了来自各地的消防人员、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武警和刚刚到来的日本搜救队专业人员,北川县城已经几近于一座空城。

    这是日本救援队到达中国灾区的第三天。触目惊心的灾难现场,让这些“见过大世面”的日本队员惊诧不已。

    “在日本,从没见过这么惨的搜救现场。”日方搜救人员中岛康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其时是5月16日下午,中岛康和他的同事们被青川县乔庄镇那座六层家属楼的坍塌现场所震惊。身穿橙、蓝两色搜救服的救援队员们在残垣断壁中奋力工作,而他们的周围就是布满裂痕的墙体。不时发生的余震,除了感觉现场明显的摇晃外,还能听到街道两旁建筑物的残渣落下的哗哗声。

    星夜兼程,通宵作战

    残酷的救援条件只是搜救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另外一项大麻烦就是长途跋涉的艰辛。

    16日凌晨抵达成都后,日本救援队即星夜兼程,上午9点45分到达距离成都近400公里的青川县关庄镇,这里是中方安排指定救援地点的第一站。但由于当地突发山体滑坡,而日本救援队的优势是城市救援,于是一行人不得不火速更改地点,又经过了七个小时,才在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乔庄镇。

    这是青川镇中医院的一栋宿舍楼,当日本救援队赶到时,楼内压的12人已有9人遗体被挖出,另外三人则下落不明,其中两个就是前文提到的一对年轻母女。

    在确定了大致方位后,队员们开始圈定警戒范围,直到傍晚时分,生命探测仪仍未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日本救援队决定分成三个班次,轮替通宵作业。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特殊照明手电、绳索、探测灯、生命探测仪、小型仪器等轮番上阵,漆黑的夜空中,他们的行动好像在发出希望的光亮。

    一位刚刚换班休息的队员就靠在路边的废墟旁,合衣而睡。“为什么不去帐篷里休息?”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倒班,“我们搜救队员最大的特点是哪里都能睡着”。

    生命的奇迹并没有出现,14个小时的艰苦作业后挖掘出了遇难母女的遗体。5月17日上午9点多,31名救援队员从青川赶到绵阳,并在中午时分,与第二批日本救援队29名成员会合。随后,60名队员开始集体向北川进发,直到17日23点左右,才到达北川县城。

    翻译众多,装备精良

    “中国发生大地震以后,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网络知道了这个消息。”日本救援队副团长藤谷浩至表示,地震发生后,他就接到了来自日本政府的通知,由他所在的国际协力机构(JICA)负责组织一支日本救援队,前往中国进行营救工作。但由于灾区交通受阻,第一批31人的日本救援队当地时间15日18时左右才从日本成田机场启程。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总务课的负责人小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目前救援队的60名成员来自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消防厅、消防救助队、警察厅机动队、海上保安厅等部门。其中第二批队员中还包括两名女护士,一位叫他们都是在紧急救援队的人才库中登记在册,同意“如果外国请求帮助,马上可以赶赴救援”。

    “救援队成员平时就接受系统的救灾训练,只要收到请求,就能保证24小时内整装出发。”小野表示,这批队员救灾经验丰富,有曾经参与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救援工作的人员。

    在搜救现场,几名中文翻译一直跟在旁边,随时沟通情况。“队伍不存在语言问题,因为JICA的三人都能说中文,所以主要由这三人负责和中方协商。应该说是一只和中方能够充分沟通的队伍。”小野表示。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方非常重视日本救援队来华的帮助,外交部也派了几名翻译直接随队。

    两支队伍会合后,日本救援队的队伍更显浩荡。除了四辆大客车外,还有五辆货车运送设备。据介绍,此次日本救援队来华配备了几大“秘密武器”,分别包括生命探测仪、地震预报器和警犬等等。尤其是三条救灾警犬中包含一条在日本赫赫有名的“英雄”,它曾在日本新澙大地震后第五天仍从废墟里发现了一名女孩。

    据本报记者观察,日本救援队施救的标准程序是,先用电磁波探测生命迹象,然后再用二氧化碳探测仪确定尸体位置。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青川还是在北川,尚未发现生命的迹象。

    主要伙食是开水泡饭

    截至5月18日,比日本救援队晚到的俄罗斯救援队已经在都江堰市成功搜救出一名幸存者。这,并没有动摇日本救援队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现在和刚出发时的目标一样,就是要全力完成好工作,这一点没有任何改变。”一名队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随队采访的几天来,本报记者听到他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为了寻找废墟中的生命,日本救援队的确在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5月17日晚抵达北川县曲山镇收费站时,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中方人员建议他们先住下来,等天亮了再去勘测现场,但队员们仍决定立即到现场去勘察作业。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两支队伍汇合时。17日中午,第二拨队员赶到时第一拨队员已 经吃过午饭正准备出发,中方安排他们先吃饭,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还没开始工作,怎么能吃饭呢”。

    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日本队员的语言都非常朴实,几乎听不到任何豪言壮语,基本都是表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全力搜救。尽管迄今尚未有具体的收获,但日本队员的严谨和勤奋仍给很多中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真的很尽力了,他们搜索的路途比其他队伍更远,搜索难度显然更大。”一名随队的中方人员如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为了保证队员们的后勤补给,四川省外办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接洽,但囿于条件所限,中方能提供的补给主要是矿泉水、饼干和一些水果。而自从16日抵达四川至今,队员们吃饭几乎没什么规律。“今天的早饭他们是自己解决的,就是一份一份开水冲泡的米饭,还有罐头什么的。”本报记者注意到,日方队员的设备里有一个非常小型的煤气灶,很小,但可以烧开水,然后冲泡他们随身携带的一种米饭。

    在青山县乔庄镇,附近的中国居民听说日本救援队来了,就将政府发给他们的方便面送了过来,还带了热水给队员们泡面。这是他们当天吃到的惟一一顿热食。“中国民众在地震后表现出的团结协作,令人动容。”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副所长藤本正也说。

  可能继续增派队伍

    作为第一支到中国参加救援的国际救援队,日本救援队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救援过程中,很多日本媒体自己租车从成都一路跟随而至。中国政府首次允许外国救援队前往灾区救援,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许。

    5月1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与到访的日本前自治相野田毅会谈时表示,中方最先同意日本国际救援队进入四川地震灾区是中国信任日本的佐证,他同时向日方表示感谢。与此同时,日本《东京新闻》还注意到,在平时总是相互激烈攻击的两国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对于中国的同情和对于日本的感谢。通过救援大地震,两国之间的国民感情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计划,日本救援队将在中国工作一周。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总务课负责人小野则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如果接到中方请求,我们会继续增派队伍。”
600813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982
精华: 2
发帖: 488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07-04-26
最后登录: 2011-09-28
板凳  发表于: 2008-05-20   
外国救援来中国是不是太迟了一点?

72小时的黄金时间已过了,感谢国际救援队的到来,但也得防防国际救援队是否有间谍?是来探测生命体?还是来探测一些化工泄漏或核泄漏?就看他们是否有指定的救援方向。
割肉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6730
精华: 3
发帖: 167
在线时间: 1290(时)
注册时间: 2007-07-04
最后登录: 2018-09-08
地板  发表于: 2008-05-21   
由于中国四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而进入北川的日本国际救援队以安全确保无法保证为由,停止了救助活动,事实上已决定撤退。 
    日本救援队在19日预定在北川的街道上实行救助活动。但是因为2次灾害的危险性增高,于是停止工作,在地震发生一周后的日本时间下午3点28分在北川默哀活动后,预计返回成都,事实上可以被认为是撤出救助活动。
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的六十一人到昨天为止,总共挖出十四具遗体。今天原本计划在距离震央较近的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的中心地带展开搜救,但因当地河川上游可能发生溃决,加上今天凌晨又发生余震,因此救援队将先到成都。 
首先感谢日本救援队的救援活动。 
  其次这个结果再次给那些把外国救援队当成神去顶礼膜拜,甚至不惜去打压PLA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历史情况看,日本救援队的救援成绩并不理想,921台湾地震,日本救援队第一个赶到现场,145人,19只警犬,结果总共救出2个人。其中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日本队通过高科技仪器判断某坍塌点已无生命迹象,于是放弃,没过多久家属刨出来个活人,日本队集体鞠躬道歉。。。 
从此次施救情况看,主要特点就是一个慢字,但是有人出来辩解,这叫专业,看看如何专业。 
最开始日救援队在清川的一个地方探测,用探测设备没探测不到活着的人,就到了另一个镇,在记者的现场解说下,看到他们对着一幢废墟第一步先使用了先进的探测设备探测活人,发现没有活着的人,第二步用市民co2探测设备探测有没有死人,结果发现也没有!于是第三步就是使用吊车将上层障碍移开,依靠搜救犬,还是没发现任何状况。然后他们说天黑了,不利于搜救,等到天亮再说。。。 
16 日早上7点多他们在里面找到了一对母女的遗体,遗体的亲属一直在旁边等着,很悲伤,小孩才1个多月!日本队员将遗体放在地上,所有队员站成两排,鞠躬,周围闪光灯闪的非常厉害,接着一堆人抬着遗体走了,画面结束!有网友发出感叹--太晕了,感觉他们动作慢,有点作秀,虽然他们号称专业、先进、经验丰富,但是压着的生命等不得啊,快一秒钟就多一丝希望!!还没看到其他国家的搜救队工作场景,会不会都这样呢? 
此后次画面被多家媒体传播,网民好评如潮。诸如专业化,人性化之词比比皆是。突然想起第一个向遗体鞠躬的是温总理吧,PLA对遗体进行照相,编号,留存 DNA样本,整齐的摆放遇难者遗物,未见有些人的有如此的大的反应。如果PLA做出同样的举动,可以想象一定会被狠批。 
日本媒体报道救援队未被充分调动,总之有点中方照顾不周的意思。而同为国际救援队俄罗斯救援队并未任何指责,而且救出一名生还者。 
领队町村说:“当初是希望在都市地区救出遭活埋在建筑物底下的灾民,以人命第一为优先才派遣具有丰富救援经验的队员前往,但目前的情况,这些救援技术能发挥的领域相当有限。” 
事实上证明此日本救援队的技术和范围并不适合此次的救援环境。 
最后因灾害的危险性增高的而撤出救援队伍,并不让人觉得惊讶。 
中国的救援队伍才真正是全天候,全地形,具有牺牲精神的队伍。希望他们得到更多的掌声。 
有些东西老外做出来就是专业,中国人自己做出来就被批为业余,有些人的选择性失明真的让人感觉甚为滑稽。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