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提交者:我爱大安门 2008-5-22 22:14:31
在5月20日四川省政府举行的地震灾害第八场通报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表示,目前的抗震救灾工作,要坚持把救人作为首要任务,也要把防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外,要抓紧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新镇、新村和新城。这意味着在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已逾一星期之际,抗震救灾的重点已经发生阶段性变化:灾区防疫,以及为灾民建造容身之所开始成为政府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灾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地震中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临时过渡居住的地方。不过从已知的情况看来,无论是此次需要安置的灾民人数和投资数额,还是考虑到安置工作的紧迫性,政府在此项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极大。据四川省政府20日公布的数字,四川全省因灾倒塌民房123.02万户、473.3万间,损房1904.8万间;而全省因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将达310余万户、近1000万人,其中需政府救助的受灾困难群众823万余人。这就意味着,即使以最保守的数字估计,此次为安置地震灾民,需要构建的过渡性住房就要有300万间。
欲在短时间内建造300万临时性住房,其建造方案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需求的紧迫性,同时也要综合平衡材料的可获得性、防疫条件、投资数额等诸多因素。网络上一些人士建议,采用集装箱作为现成的建筑材料将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集装箱不仅尺寸规格统一,而且可重复使用;集装箱现成的单元式模块为临时建筑提供了最简单可靠,并且可以批量生产的坚固的建筑基本结构单元;相对帐篷或其他有机材料制作而成的临时建筑,集装箱更容易打扫和消毒以保持清洁(可直接使用高压水管冲洗表面),这对于灾后临时安置区可能爆发的瘟疫,或流行传染病也可降至较低的水平。
不过,虽然集装箱改建具有可操作性,但可能的瑕疵在于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不菲----毕竟,废弃的集装箱只会有很少的数量,绝大部分要靠新建的集装箱。而最新的国际集装箱市场行情报告显示,中国生产出口的集装箱每只20英尺的标准箱的价格正向2000美元逼进。如果需要此类临时性住房300万间,那么投资额大约有6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不过,这还只是集装箱的成本,并未包括运输、改建等其他成本。
除可考虑用集装箱作为建筑材料外,以预成型的简易房作为临时性住房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这也可以作为相对永久性新村来使用。简易房的每平方米成本相较集装箱的成本要便宜很多。当然,根据材质不同,价格也有不同,但总体数量如果很大,仍可以进一步压缩成本的。如果采用此方案,相关部门现在应安排好预成型简易房的设计和大规模生产问题----要设计若干种,体型轻量化,适合地震带使用,价格便宜,方便景观设计的预成型简易房;同时可以进口,因为在国外有很多现成的、造型优美的预成型房屋构件。据估计,如果以平均每个预成型简易房的价值为15000元计算,则四川全省的投资数额将达到450亿。在资金来源方面,可考虑大部分以银行贷款形式,如银行贷款为60%,其余40%由政府出资,就可实现全川灾民的妥善安置。
我们发现,国家也已经在这样安排了。如辽宁省建设部门将为四川地震灾区建设4万套简易房。据了解,4万套简易房计划用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1万套将在7月10日前完成安装、二期在8月10日前完成、三期在9月10日前完成。简易房将用彩钢夹芯板、轻钢龙骨无筋类板材建成,符合抗震和保温环保要求,室内有照明设施,所建简易房为单体或联排组合,每套20平方米。为保障灾民生活,每50套简易房配备一个供水点、卫生间和垃圾收集点,每1000套配备一个300平方米的小学校、40平方米的医疗诊所、50平方米的粮食零售点,每2000套配备一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