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忠言博士:再度救市不能搞忽悠,必须动真格
ericson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36
精华: 25
发帖: 2623
在线时间: 2015(时)
注册时间: 2007-04-07
最后登录: 2016-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3   

忠言博士:再度救市不能搞忽悠,必须动真格

真情山水 :08-06-13 19:19


    自“4.20”管理层救市后出现的一轮气势如虹的2990~3786点26.6%的反弹行情,由于救市组合拳缺乏后继、大小非夺路狂奔、众基金悄悄开溜、游资命丧联通、大扩容涛声依旧、央行突射利空、讲政治成了忽悠,本周终于以八连阴的方式击破3000点“政策底”,创出2665点15个月来的新低。中国股市以八个月暴跌53%成为全球跌幅仅次于越南的危机股市。这意味着“4.20”政策救市的失败。对广大响应“讲政治”、“维稳”、相信“3000点是政策底”的投资来说,无疑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股市危机的症结在于三大管理失误

    现在,许多人在指望管理层出第三张、第四张救市牌,即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我认为,这都是饮鸠止渴,真正的救市牌应是深刻反省并纠正近三年股市发展过度的管理失误。

    首先是股市规模扩容搞大跃进的失误。且不说中国股市仅用了十几年就走完去界股市几百年的道路,仅这三年的扩容速度,就令人惊恐了。2005年6月998点时,总市值仅2.3亿,年底为了3.12万亿。2006底骤增到8万亿,增幅为156.4%。2007年底在指数从2675—5261涨96%的情况下,总市值却突飞猛进为32.5亿,增幅为306.3%,与gdp之比为150%,为当年全球股市之最。这样高的市值就算中国13亿居民的存款加上金融机构存款都撑不起来。短短八个月,十几万亿市值灰飞烟灭,股市陷入危机,这便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恶果,是扩容大跃进导致的灾难。

    其次是新股扩容中贪大求洋的失误。工行、神华、中铝、中石油等一批大蓝筹都是优质公司,如果发行时先小一点,今后再慢慢做大做强,那绝对是有投资价值的。但是,由于管理层在规模上盲目贪大求洋、一味争世界第一,而每股业绩和分红无法跟上,遂使原先被誉为“亚洲最赚钱公司”变成“中国最令人丧心的公司”;“最好的公司”变成“最坏的股票”。一度令管理层感到最骄傲的中石油、中海集运、建行、交行、中信银行、中煤能源、中国铁建等大蓝筹纷纷“破发”;07年6月以来上市的128只新股有18只破发,20多只即将“破发”;07年以来增发的214只股票中有92只“破增发”;a+h股价倒挂面越来越大;连近日刚上市的两只中小板股也“破发”,危机程度已超过了05年998点时。

    再次是股改粗次滥造的失误。近八个月的股灾,已将此前一片赞歌声的股改中的失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不讲两类股东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由管理层事光划好了不超过10送3红线,严重侵犯了公众股东利益。第二,未经充分协商如商,以抢时间(定好新老划断时间)、赶进度(一周几十家)、拜票、贿票等方式草草通过方案。第三,对大非和小非一视同仁,为持股时间短、成本低、兑现欲强的小非获取暴利创造了机会。第四,头脑发热,对三年实现全流通市场所需的接盘资金和承受度未作科学测算和分析,脱离了新兴中国股市的实际。第五,没有按国际通行准则(如美国191号条款)对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数量(如三个月不超过1%)、底价等加以严格的限制,造成市场预期的混乱和信心的丧失。第六,对新老划断后上市的未支付对价的新股的流通“放鸭子”。这类股的大小非数量更多,成本极低(几毛钱),持股时间越短,减持冲动更强,成为近期市场最令人恐惧做空力量。原先7.5亿股的平安,一次解禁32亿股;原10亿股的兴业银行,一次约禁30亿股;原20亿股的交通银行,一次解禁132.5亿股,为全球股市的奇闻。这乃是股改中的最大的败笔,很容易滋生。

    二、真正有效的救市牌是什么?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观的唯一标准”和“有错必纠”的原则,我认为,真正的救市,必须坚决纠正以上管理失误,推出实质性地改善供求关系的举措。

    1、国有的大小非带头为稳定股市作表率,承诺分5~10年减持;非国有的大小非凡若干年内不可能减持的,不妨公开表态。

    2、对新老划断后未支付过对价的大小非,或进行第二次股改,或对其流通期限重新加以规定,如分3~5年,或5~10年减持。

    3、参照美国股市的减持准则,将每月减持不得超过1%改为三个月不得超过1%。

    4、大小非解禁前一个月须披露减持或不愿减持的信息,给市场确定的预期。即便要减持,也不得低于新股发行价和增发价。

    5、三年内停止新股首发和公开增发,一律改为发公司债券、以10:3配股或定向增发。

    6、加强法治,杜绝人治,对于违背公司法、成立不足三年的公司,一律不得用行政手段或以任何理由提供特别上市通道。如成立仅半年、拟发行120亿股的中国建筑,绝不能上市,只能发公司债券,否则,管理层带头破坏法制,将后患无穷。

    三冷静对待“砸盘挖坑”式下跌

    自“4.20”政策救市以来被市场公认的“3000点政策底”,由于地震、美股暴跌、石油暴涨、大盘新股发行重启、央行突然调高准备金率、越南金融危机等多重利空的冲击,于本周终于以三年来首次八连阴方式被无情击穿,并创出15个月的新低,面对八个月暴跌53%的严峻市道,我认为,投资者应该保持沉着冷静。

    砸破3000点底部是靠打压指数股而得手的。本周中石油、中石化、工行、联通四大指数股成了主力砸盘的主要对象,使指数一路狂泻,节节溃退,几无抵抗之力。一是因为石化双雄与h得有50%的差价;二是大盘股均有巨量的大小非潜在的兑现压力(如20亿流通盘的交行一次解禁就多达132亿股);三是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吃尽了大盘股难炒作、无回报的苦头,纷纷斩仓换股。于是,一旦有消息面利空,主力就首当其冲出逃大盘股;为了打压出指数的下跌空间,也只能砸大盘股。鉴此,今年以来我一再强调,在空头市场,投资者的首要任务是回避大盘股,即使大盘反弹,其上行空间也十分有限。今后要适应低指数上作战的充分准备。

    主力“砸盘挖坑”不是为了出逃(四五百亿成交量根本逃不了),而是为了做下一台阶的箱体行情。“4.20”后的行情为何在管理层一再强调“基金要讲政治”的情况下,到3600~3700点一线就做不上去?主要是因为基金4月中旬在3400—3000点杀跌割肉、痛失底部筹码。所以以本次基金再度砸破3000点,是为了挖坑拣割肉筹码。这个“坑”不会一次挖得很深,可能会分几次挖,比如先挖到2800点,做2800~3200点的箱体行情。到时若做不上去,就再“挖坑”至2500点,便是极限,因为届时暴跌已达60%,与越南危机相齐,平均市赢率仅25倍,主力至少也会做2500~3000点的箱体行情。因此,目前多头不要过于悲观,空头也不要过于贪婪。因据上证报统计,6月11日3024点时,上证综指的动态平均市盈率仅20.44倍,已完全具备投资价值。另,中石油、中煤能源、中海集运、建行、交行、中信银行等大蓝筹“破发”,连刚上市的两只中小板股票也“破发”;07年以来增发的214家公司中92家“破增发”;a+h股价大面积倒挂,八个月指数暴跌53%。这种危机比05年998点是更为严重,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机会)。

    主力“砸盘挖坑”后或打翻身仗的主攻目标更值得关注。我认为是主题投资。第一类是本周四天拒绝大跌甚至逆势上扬的股票,这通常是熊市中的首选。第二类是主力前期主打、卷入较深而近期无量空跌的龙头板块。如煤炭、新能源、券商、创投、灾区重建、3G、医药、军工、农业、奥运、通信等。第三类是抗通胀有自主定价权的通胀受益板块。第四类是有资产整合、产业升级等外延式成长性、超预期板块。以上均以中小盘中价股为首选。

    指数破位三千,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指数“泄供”、跌出机会,又何尝不是好事!即便有许多人认为市场已进入熊市,但熊市也有取胜之道,如波段操作把握箱体、且战且退、精选黑马、高抛低吸、当天做T+O等。眼下的关键是:不要把底部筹码轻易割肉、拱手送人。

------------------------------------------

宁可相信周老虎 :08-06-13 19:45 
人家本就是一级骗一级的,谁会在乎小散们的利益和情绪?
学者们的呼吁,对人家来讲,真就像对牛弹琴
国家是人家的,利益也是人家的,只有送钱的资格才是属于小散的
在制度的层面啥也甭说了,说了也没用。制度对小散而言,就是为你设计了相互对赌、输光离场的结局

------------------------------------------ 

 

 
lufo2008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3880
精华: 0
发帖: 1131
在线时间: 382(时)
注册时间: 2008-03-10
最后登录: 2008-10-05
沙发  发表于: 2008-06-14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