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提交者:二寅 2008-6-17 22:51:41
一、股市为什么会大幅下跌?发行机制的重大缺陷是根本原因
目前所谓的询价申购发行制度,本质上是机构、券商、承销商的自编自演,通过分次发行、分批发行,依靠有限的资金,循环利用,操控股价,伴以股评、媒介的宣扬,诱骗百姓入场买单。
在这种发行机制下,在1000%利润诱惑下,上市公司不会无动于衷,再大的风险也值得冒,更何况接
近零风险?上市前不及一元的垃圾资产,上市后就可以变成10元以上的金丹,何乐而不为?和庄家达成协
议,虚增利益,送股配股增发,一边拉升,一边套现圈钱,一边转移,直到透支到负资产,然后再把转移
出来的资产重新包装上市,如此轮回不止。
在这种机制下,上市公司不考虑如何回报股东,而是考虑如何欺骗,编制虚假报表,发布消息,配合
庄家高抛低吸,获取炒作收益。
二级市场注定了是负和游戏,它不过是上市公司、庄家肆意玩弄的奶牛,散户的屠宰场,欺诈泛滥
的人间地狱。
二、管理层在做什么?
股市大幅下跌后,管理层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发现主要是散户不懂投资,不懂得股市有风险,于是
为了确保大跌之后无大乱,反复告诫股市风险自负,要玩得起,不要输不起。同时加快审批QFII,加快对
外开放,给予一切方便,到世界各地推介路演,买A股吧,于是中石油1港元卖给巴菲特,建行2元卖给美
国银行。
然后在中外庄家的操纵下,中石油上市了,申购价16.7元,开盘价48.6元,建行低些,9元。
做为股神,巴菲特需要稳健,不需要风险,12港元就抛了,这样的战略投资者符合中石油的战略利益
吧?因为建行的发言人如是说。
股市有风险,没有人否认,百姓也不是只能套利,关键是起点的公平,一个中外合理的价格,一个股
东、上市公司充分博弈的价格,一个物有所值的价格,一个上市公司惜售的价格,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的价格,一个疯狂变现的烫手山芋。
国民待遇是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给与洋人以超国民待遇,是执政为民还是三个代表?李鸿章卖国尚
且理屈,奈何当代管理层却理直气壮?!
*.*.*.*
文章提交者:二寅 2008-6-18 9:33:14
想方设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文章提交者:polo7111 2008-6-18 9:37:45
最近,美国银行以每股约2.42港元的价格购买了建行60亿股H股,有人以现在的高股价为依据,指责
这是“贱卖”。对此,建行作出明确回应
2008年5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将根据与汇金公司于 2005年6月17日签订的协
议行使认购期权,以每股约2.42港元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计划于2008年6月5日完
成相关的股份交割。而6月4日,建行H股股价为6.78港元。于是,有人以现在的高股价为依据,指责这是
“贱卖”。对此,建行新闻发言人席德炎近日明确表示,这种“贱卖论”是对市场运作的严重误解,与美
国银行的期权安排科学合理,风险与收益对等,是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产物。
贱卖论搞错了因果关系和本末关系
上市后股价表现越好,其与IPO(首次公开发行)时的差价就越大,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拿到IPO价格
的投资者得到的便宜就越大,有人还称之为无风险套利,这就是所谓“贱卖”的全部证据。
“照这种逻辑,国有银行上市后股价最好不要涨,这样就没有差价,国有资产就没有流失;如果股价
跌破发行价,国有资产还会有净收益。这种逻辑显然是讲不通的!” 席德炎说。
期权安排科学合理,是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产物
按照当初的协议,在IPO以后,美国银行按公开发行价格加一个逐年累进的利率,拥有从汇金公司购
买股份的期权,其最终持有建行的股份可达19.9%。为保护国家利益,规定行权价最低不能低于净资产的
1.2倍。折现计算,美国银行入股的加权平均价格相当于建行净资产的1.7倍以上,这个价格就是当时发达
国家银行股价的平均水平。此外,对美国银行持股占比、锁定期和行权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比如此次增持
的60亿股,未经建行书面同意,美国银行在2011年8月29日前不得转让。
“事实证明,汇金公司与美国银行之间的期权安排是科学合理的,是风险与收益对等的,是坚持实事
求是、大胆创新的产物。”席德炎说。
他分析说,期权安排实施后,有力地推动了建行IPO的高位定价,达到了净资产的 1.96倍,不仅超过
了此前上市的中资银行(1.6倍以下),而且赶上了当时世界前10位最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上市后,建
行的股价一直比较平稳,虽然也有波动,但抗跌性很强,主要原因是建行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得到认可
,其中也有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合作安排的因素。
通过期权的安排,美国银行和建行还更紧密地成为利益共同体。自入股建行以来,美方每年派出50位
以上的业务和管理专家到建行进行战略协助。2006年8月,美国银行在有买家出价为净资产2―3倍的情况
下,以净资产1.35倍的价格将美银亚洲出售给建行,帮助建行快速搭建起在港澳发展零售业务的平台。
美国银行获得较高回报是因为它承担了投资风险
席德炎说,美国银行的投资获得较高回报,在成熟市场人士看来非常自然:一是它承担了投资风险,
做出了正确决策;二是它投入最早,获取了时间价值;三是它贡献了无形资产,即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四
是它同意竞争回避,把零售网点转移给建行;五是承诺全力配合建行的海外发展战略。“尽管不少投资机
构羡慕美国银行,但没有听到国际上任何投资者说美国银行发了不义之财。”
“现在看投资建行非常划算,但当时远不是这样。”席德炎回忆说,建行重组和准备上市时,在港上
市的国有企业普遍发生了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一些公司上市时的价格仅相当于净资产。建行将发行价格两
次调高时,受到很大压力,包括一些香港的大财团在第二次调价后都撤回了订单,市场有传言说建行不知
天高地厚,有可能发行失败。可见,美国银行当初入股的确面临着一定的市场风险。
建行每赚10元,国家可得到8.5元
“建行的股价上涨后,当然所有的股东都受益,而国有股东因其占股份的绝大比例,因此得到的增值
数额也占绝大比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实现了共赢。”席德炎说。
上市四年来,国家在建行的账面净资产从1862亿元增加到3080亿元,按去年末股价计算,建行国有股
权益比四年前注资时增长了5.25倍。同期建行还向国家缴税和分红合计1535亿元,仅去年建行上缴国家的
营业税与所得税、国有股东的利润分红与权益增加等方面的贡献就超过800亿元。换句话说,建行每赚10
元,国家可得到8.5元。
“这还不包括汇金等国有股东从转让建行股份所获得的资本收益和从建行分得利润等的再投资获利。
如果考虑到建行高位定价成功发行后为其他国有大银行上市搭建了良好的市场平台,那么国家的收益就更
多了。”席德炎说。(田俊荣)
建行:以现有高股价为依据的“贱卖论”是严重误解
美国银行三折增持建行 “外资阴谋论”卷土重来
美银行增持60亿股建行H股 比例升至10.75%
*.*.*.*
文章提交者:polo7111 2008-6-18 9:39:08
看见没?建行说了:美国银行赚钱,是人家有本事。
你们没本事就不要乱叫。
什么?这个价格当年你们买不到?那没办法了,谁让你不行生在中国。
*.*.*.*
文章提交者:绵阳蟾蜍 2008-6-18 9:50:37
刘-亚洲将军14岁的儿子可以买到北京银行的原始股。
*.*.*.*
文章提交者:二寅 2008-6-18 12:56:38
所谓的战略投资者不过是一两年的锁定期,散户难道做不到?美国银行给予业务指导?恐怕高薪拿了不少
吧。至于银行的呆坏账改善更不是靠战略投资者了,而是财政部的注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