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贱卖论随形 三年前大秘密 还原建行IPO定价博弈全过程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3   

贱卖论随形 三年前大秘密 还原建行IPO定价博弈全过程

贱卖论随形 三年前大秘密 还原建行IPO定价博弈全过程



2008年06月23日 00:47:34 中财网
  "建行经营得越好,美国银行越赚钱。赚的钱越多,我们的罪状越大。但是国家赚的也越多啊。现在有评论认为,只要美银赚钱,建行就是贱卖,能这么看问题吗?"
  三年前,美国银行正式入股中国建设银行(601939)时,建行"贱卖论"便如影随形;三年后,风波再起。此次风波源于美国银行向中央汇金公司行使认购期权,以每股约2.42港元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分析称,按照5月27日建行H股收于6.65港元计,美国银行账面盈利达254亿港元。
  "这是一种利益的平衡。基于资本市场的常识,1.15倍不构成贱卖的理由。"6月13日,现任建行首席财务官庞秀生(CFO)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建行每赚10元,国家可得8.5元。庞秀生全程参与了建行重组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及上市。
  引资、上市、行权三阶段定价
  尽管过去已有三年,但对庞秀生而言,往事历历在目。
  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制上市是确定的方针。庞秀生说,建行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确立了三个标准:一是必须是国际知名大型境外金融机构,总市值300亿美元以上,总资产3000亿美元以上;二是这些金融机构要具备专长和领先优势,愿意向建行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其中国战略和建行没有根本冲突。建行还提出,战略投资者必须在建行上市时,以首次公开发行(IPO)价格购买建行股票。
  根据这些标准,建行与20多家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初步接触。一轮接触下来,应者不多。有的出资额少于5%,而又同时提出了较为苛刻的附加条件:介入建行一些核心业务方面合作。"他们认为单靠投资难以满足回报率要求,所以想在业务合作方面赚些钱使投资回报率达到目标要求。"庞秀生说。
  2005年3月,经过中介机构的介绍,美国银行和建行开始了最初的接触。
  与美银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美银内部对投资建行也有不同意见。在双方签定谅解备忘录之后,在双方通力配合下,短短一个月便完成了令双方都满意的尽职调查。
  "当时,国外的舆论并不看好双方合作,本质上是对中国银行(601988)业不看好。"庞秀生说。有报纸评论说美银"进入了中国大赌场",美国银行很多人就把这些外部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传给美银董事长刘易斯。刘易斯不说什么话又将这些转发给负责谈判的高管格利高利?科尔,科尔急了,找到刘易斯说,咱们究竟干不干,还没有交割,结束还来得及。最后,刘易斯拍板:坚决做。
  2005年6月17日,双方正式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美银入股建行"三阶段"定价被确定如下: 一是在建行IPO前以2004年12月31日建行账面净资产的1.15倍购买25亿美元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二是在建行IPO时以IPO价格购买5亿美元建行发行的股份;三是在2011年3月1日前,美国银行有权从汇金购买股份,行权后美国银行最终持有建行不超过19.9%的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以IPO价格为基础,加上逐年递增的利息率。根据计算,美国银行30亿美元的入股加权平均价格相当于建行2004年净资产的1.26倍。如果将期权的行权价格折现计算进来,入股价格还会更高,约相当于净资产的1.7倍。
  "1.15倍市净率不构成贱卖理由"
  为什么美银是按建行账面净资产的1.15倍购买25亿美元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这是不是贱卖?这是第一层拷问。
  庞秀生认为,买卖交易价格的形成,都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做出的判断,在不同的时空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可比性。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个判断是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作为建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能接受,美银也能接受。而且是通过公开市场竞争后的判断。" 庞秀生说,"当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15%的投资回报率是一个基准,低于这个水平,国际投资者一般认为不具备投资价值。"
  庞秀生强调,"每个国际投资者都是经济人,算账的能力比我们一点都不差。"
  时光荏苒。从下面的两件事情,或许能让现在的人们意识到当时建行所处的市场环境。
  第一件事。建行和美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的,当时建行的股东就是5家发起人。美银从汇金公司(汇金当时代表其自身和建投两家公司)购买股份的协议价格一公布,其他三家股东当即表示异议,提出"为什么要指定汇金在IPO前可以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卖?"这出乎庞秀生的意料。"我确实没想过这事。因为道理明摆着:上市前后卖肯定是有区别的。等上市之后再卖不是更有利吗?"庞秀生说,"有人问谁能说定什么时候上市,我无话可说"。
  第二件事。建行当时聘请了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两家投行作为财务顾问。在一次会议上,建行方面让他们说出如果2005年上市,建行上市股票价格能卖到多少。当时摩根士丹利的一个专家说,市净率高限是1.4倍,低限是1.1倍。1.4倍的概率比1.1倍的概率要小。庞秀生当即表示不同意此判断。他告诉两家财务顾问,"你们得给我们卖到1.7倍,否则我们就不上市了。"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形,庞秀生已经有了一种释然。"说实话,那是给两家压任务呢。我心里也没底。就我自己感觉,1.3倍到1.6倍之间应该属于比较正常的范围。"
  业内人士都知道,战略投资者购买投资对象股票的定价肯定比上市发行价格有折扣,这是因为,战略投资者承担了一定入股条件和风险,相应的也必然在价格上获得一定折扣。
  "这是一种利益的平衡。基于资本市场的常识,1.15倍不构成贱卖的理由。"庞秀生说。  IPO定价1.96倍市净率,
  美银入股面临市场风险
  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是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发行价每股H股为2.35港元,达到了净资产的1.96倍(市净率)。
  建行重组和准备上市时,在港上市的国有企业普遍发生了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一些公司上市时的价格仅相当于净资产。建行将发行价格两次调高时,包括一些香港的大财团不认可,在第二次调价后都撤回了订单,市场有传言说建行有可能发行失败。上市后,建行的股价两周基本未变,有一天收市价还比发行价低了2.5分钱。由此看,美银当初入股面临着一定的市场风险。
  当时建行上市后,国际市场的普遍评价是"发行价是不是定高了"。"贱卖一说在IPO定价环节不存在。"庞秀生说。
  "建行每赚10元,
  国家可得8.5元"
  事实上,期权的设计体现了建行基于当时现实和长远的考虑,目的之一是为了让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能和建行的利益统一起来。当然,保证国有绝对控股是一个前提。
  庞秀生认为,美银以IPO价格购买5亿美元的建行股票,对建行的平稳上市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建行的股价一直比较平稳,虽然也有波动,但抗跌性很强,主要原因是建行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得到认可,其中也有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合作安排的因素。"
  "美银增持建行股份的期权结构设计本质上是从保护汇金的收益角度出发的。"庞秀生说。按照行权期限五年半时间分析,IPO之后,汇金头两年的内部收益率(如果美国银行行权)相比美银入股价1.15倍每年会多40%以上。
  在期权的设计上,从两年零一天到五年半这段时间,建行设计了两条路径:一条是行权价增长,第一年增长3%,第二年增长4%,第三年增长5%,第四个半年再增长5%;第二条是设计了比较高的分红率。建行在招股说明书里称,"三年之内,35%到45%的分红比例"。事实上,建行第一年分红率就达到了35%,第二年就达到了45%,第三年还是45%。
  庞秀生解释说,这种分红率的设定是有原因的。目的就是,假如美国银行在两年之内不行权,两年之后行权,要让汇金得到分红。所以,期权设计中从两年零一天开始,汇金能得到一个行权价的提高额,并且每年提高,同时每年又都能得到分红。
  行权价增长和分红两个因素叠加导致,如果美国银行每晚行权一年,汇金的年度内部收益率相较于上一年的行权价都会增加至少11%。而且越来越高。11%是彭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的投资估值的折现率,理论上包括无风险收益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收益。汇金的收益是有保证的。按照现金流折现计算,汇金的现金流是正的。
  庞秀生说,单就价格来说,期权安排的实质是向最好的结果努力,同时能防止发生最坏的情况。实施后,它有力地推动了建行IPO的高位定价,达到了净资产的1.96倍,不仅超过了此前上市的中资银行(1.6倍以下),而且赶上了当时世界前10位最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上市4年来,国家在建行的账面净资产从1862亿元增加到3080亿元,按去年末股价计算,建设银行国有股权益比4年前注资时增长了5.25倍。
  同期建行还向国家缴税和分红合计1535亿元,仅去年建行上缴国家的营业税与所得税、国有股东的利润分红与权益增加等方面的贡献就超过800亿元。换句话说,建行每赚10元,国家可得到8.5元。这还不包括汇金等国有股东从转让建行股份所获得的资本收益和从建行分得利润等的再投资获利。如果考虑到建行高位定价成功发行后为其他国有大银行上市搭建了良好的市场平台,那么国家的收益就更多了。
  在期权结构设计中,美银的利益如何体现呢?庞秀生称,美银赚的是市场价和行权价的差价。市场价格高,美银赚的就多;市场价格低,美银就赚得少或不赚钱,甚至可能就不行权。所以美银是承担市场风险的。
  "股价的变化和汇金没关系。汇金在期权上的收益只和建行实际的分红水平有关,和建行的实际效益有关。而美银究竟赚多少,是和市场上股票价格变化结合起来的。这不是在保护国有资产的利益,这不是在降低风险吗?"庞秀生反问道。
  庞秀生坦言,"我们现在还是希望美国银行能够长期持有建设银行比较多的股份,希望美银多赚。这不仅是希望,这也是建行人的责任。这是建行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给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 李峻岭  理财周报
xiaocaobeihei
njzlshw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5207
精华: 0
发帖: 608
在线时间: 247(时)
注册时间: 2008-11-19
最后登录: 2018-02-01
10楼  发表于: 2011-11-20   
文革没革去这些卖国杂种的狗头,但愿再来一次
njzlshw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5207
精华: 0
发帖: 608
在线时间: 247(时)
注册时间: 2008-11-19
最后登录: 2018-02-01
9楼  发表于: 2011-11-20   
文、革没革去这些卖国杂、种的狗头,但愿再来一次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8楼  发表于: 2011-11-19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111119000084&p=4
时间:2011年11月19日 08:06:00 中财网
谢百三: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推出国际板
  本周三、五中国股市大跌两场,股市一下子从2536点跌到2416点,跌了120点,把2300点以上的反弹一下抹掉了一半多,对正沉浸在"新证监会主席牛市行情"中的人们无疑是当头一棒。尽管有其他原因,例如新华人寿的大盘股又将发行上市,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最担心的高悬在头顶的达摩斯利剑--国际板又有新消息出来了。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11月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基本准备就绪,推出国际板已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这就使全国几千万股民再次陷入严重的恐慌之中。
  我们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在中国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如果近期推出将对中国股市是一场灾难,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是重大的伤害,对中国人民是极其不负责的,造成的损失不是几十亿,而是几百亿、几千亿之巨,它的损失完全不亚于南海几个油田被菲律宾等国强行掠夺,将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伤害。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7楼  发表于: 2011-11-19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111119000084&p=4
时间:2011年11月19日 08:06:00 中财网
谢百三: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推出国际板
  本周三、五中国股市大跌两场,股市一下子从2536点跌到2416点,跌了120点,把2300点以上的反弹一下抹掉了一半多,对正沉浸在"新证监会主席牛市行情"中的人们无疑是当头一棒。尽管有其他原因,例如新华人寿的大盘股又将发行上市,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最担心的高悬在头顶的达摩斯利剑--国际板又有新消息出来了。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11月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基本准备就绪,推出国际板已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这就使全国几千万股民再次陷入严重的恐慌之中。
  我们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在中国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如果近期推出将对中国股市是一场灾难,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是重大的伤害,对中国人民是极其不负责的,造成的损失不是几十亿,而是几百亿、几千亿之巨,它的损失完全不亚于南海几个油田被菲律宾等国强行掠夺,将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伤害。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6楼  发表于: 2011-11-19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111119000084&p=6
谢百三:旗帜鲜明反对国际板
时间:2011年11月19日 08:06:00 中财网  
  李志林:高盛、美银抛银行股对市场的警示
  正当股市在2500点上方收盘10天、市场热切期待新证监会主席能对扭转市场低迷有所作为的时候,本周,高盛、美银带领外资集体减持中国银行股,以及上交所副总经理关于"国际板随时可以推出"的越权表态,导致了A股连续暴跌,将反弹成果吞没大半。
  高盛、美银的抛股尤其让市场很受伤,再次给市场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1、中国的银行股的确是贱卖给了外国投资者。2006年4月,高盛用25.8亿美元买了工行7%的股份,每股仅1.04港元。但从2009年至今,3次减持,获利31.2亿美元,盈利220%。目前还剩79亿股,价值50多亿美元,共计盈利81亿美元,5年盈利超过300%。再看美银,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四次出资119亿美元,以每股1.06元港元价格,买了建行8%的股份。但是,从2009年至今4次减持,获利75亿美元,还剩24.5亿股,价值17亿美元,共计盈利92亿美元。宁可以不到1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国机构,却让中国投资者以3.12元和6.45元人民币的高价认购。近期,又让汇金、社保以4.6元和5.6元的高价去承接高盛和美银的抛盘,这不是赤裸裸的、令人笑掉大牙的向外国人贱卖银行股的行为吗?
  2、对唯利是图、惯于出尔反尔、不讲信义的外国投资者不可轻信。美银以只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净资产价格的超低价,买进建行股份时,与建行签署了"战略协助协议",承诺5%的股权为长期持有。但是本次减持后,只剩0.86%的股份,简直是背信弃义。高盛在两周前唱多中国股市有20%-30%的上涨空间,工行有50%的上涨空间,目标价6.09元,着实让中国的投资者兴奋了一阵子。但是话音刚落,11月10日就以4.60元左右的价格大量抛售工行,只剩2.2%的股份。面对如此欺诈、违背承诺、违规造势、自拉自唱、拔高出货的恶劣行为、我们的管理层非但不严厉追究,予以惩罚,反而以"补充资金不足"为由,表示"可以理解"。可见,中国的证券法规是内外有别、内紧外松,对外国投资者的违规行为束手无策,被打掉了牙还往肚子里吞。
  3、国际板是万万不可推出的。近期有人大谈推出国际板的"四大意义",但是市场就是不买账。这半年来,市场每闻国际板消息就暴跌,继4月28日暴跌4%、5月23日暴跌2.92%、6月9日暴跌1.8%、7月21日暴跌1.01%之后,11月16日再次暴跌3%,表明广大投资者比有关管理部门更看清外国投资者,借国际板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真面目。如果国际板强行推出,外国机构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财务规定,虚增净资产和利润,炒高在国外股市的股价,然后在中国大造舆论,以高价发行,而以超低价格控有限售股的像高盛、美银那样的国际大机构,一旦解禁,就会像抛工行、建行那样,大抛特抛,巨额掠夺中国投资者的资产。在我看来,所谓的国际板"四大意义",其实是毫无意义、有害无益。
    4、......................
xiaocaobeihei
张工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0349
精华: 36
发帖: 829
在线时间: 647(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18-01-30
5楼  发表于: 2011-11-17   
2005年3月,经过中介机构的介绍,美国银行和建行开始了最初的接触

哪家“中介机构”?

建行上市,美国人、“国家”赚了谁的钱?
(本帖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任何人据此信息买卖风险自负)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4楼  发表于: 2011-11-17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807/45934.html
不要欺人民太甚!
                                  ——评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热点问题研讨会
...............

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民养育的一群中国学者,聚在一起呼吁外国人投资中国银行一年赚取10倍的收益率太低,认为把股票以相当于中国投资者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外资仍然太高,甚至把锁定外资风险的价值数千亿元的期权分文不取地白送给外资,仍然认为外资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
.................
就拿这次贱卖银行股来说,仅仅10多家银行股贱卖一年就流失上万亿财富,如此惊人的财富流失震撼了整个世界,连那些参与掠夺的外国金融机构都忍不住感叹中国太惨了,甚至连美国这个最大的操刀手都被中国财富流失的可怕惨境震撼了
.................
围绕贱卖银行有功论的许多言论乍看上去好像完全是流氓言论,但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颠倒黑白的流氓言论不过是表面假象,其本质是推行经济殖民化的卖国主张,把经济殖民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图强加在在中国人民头上。通过下面这个研讨会的一些基本主张,就可以看出这些中国人已经把中国卖到了何等悲惨的程度!

其一,这个研讨会最让人震惊的地方,就是他们认为外资不仅有权享有各种超国民待遇,甚至应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利,有权直接占有全国国有资产
.............
原本以为贱卖银行股一年损失上万亿资产可能是误入了外资陷阱,看了银行业研讨会才知道这个陷阱不是外资设置的,而是中国金融界和学术界帮助外资设置的。一年损失上万亿资产不过是灾难的开始,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如果按照国家财政部的入股价格对外出售银行股份的话,等于是要把全国的银行资产都白白送给外资,甚至不仅仅是全国的银行,包括所有国有公司的资产统统都要归外资所有。
...................
中国精英集团之所以不畏天变,不惧天律,不守天道,就在于从未遭受过天谴,如果中国精英集团也遭受过英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大革命那种大规模天谴,就绝不会像今天这样肆无忌惮地做尽伤天害理之事。

其三,研讨会所代表的买办学者和美国鹦鹉最近叫嚣最凶的,就是被贱卖的银行和外资都赚了大钱,唯独不提中国普通投资者亏损得血本无归。按照研讨会的统计,“四家银行改革之初,国家注资共6666.2亿元人民币,以2007年12月底股价计算,国有股权总市值达43733.9亿元人民币,比注资增长了6.6倍;自2004年股改到2007年底,国有股东分红总额达1833.9亿元人民币”“据建行统计,大体上建行每赚10元,国家得到的收益是8.5元”,“四家银行共引进了9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协议投资总额达170.64亿美元。”许多对资本市场不熟悉的人或许很难看出这些数字背后的极端无耻和血腥。

首先,研讨会确认了通过贱卖中国四大银行股共获得170亿美元,相当于1100多亿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贱卖是2006年,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贱卖是2005年。到2007年,外资在这四大银行赚取的资本收益超过8000亿人民币。其中投资时间短的不到一年,最长不超过2年,外资投资银行的资本就从1100多亿增加到8000多亿,一年时间投资增殖约7倍,这是世界证券发行史上从未有过的外资暴利现象。可见,是不是贱卖已经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良心问题了。至于说在银行资产增加的过程中我国赚的比外资更多,则更是荒谬无耻的说法。
.................可见,无论你是左派还是右派,是市场派还是计划派,只要你还是个人,还没有卖国卖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你就不会为买办勾结外资狂赚中国人的钱而欢呼。

其四,贱卖银行有功论的另一个根据,就是外资给银行带来了所谓先进技术
.....................
                                                                        银行破产是亡国三部曲的关键步骤

这次银行业改革开放热点研讨会暴出的一个最惊人事实,就是2005年贱卖银行股之前,中国银行业事实上已经破产,据研讨会报道:“参会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当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超过了30%,甚至被认为基本已经技术性破产”所谓技术性破产就是事实上已经破产,只是缺少一个法律程序而已。这是中国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第一次宣布并且还是一致宣布,2004年至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事实上已陷入破产。这个结论可谓是石破天惊,自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所谓强国之路,期间连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宣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结果却是不仅国家没有强大起来,到2005年居然把原本没有任何坏账的中国银行业搞得破了产。
............................
再过几年,他们会不会又像现在卖银行的逻辑一样,辩解说什么之所以要卖国,是因为今天的国家已经破产,只有卖掉才是国家唯一出路。回顾30年来他们毁国卖国的逻辑始终如此:最初用承包制把好端端的国有企业逼上绝境,然后以国有企业面临破产为由实行私有化,完成了权贵对公有制企业的全面抢劫;又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把银行逼上绝境,再以银行已经破产为由实行外资化,把中国的银行变成外资银行;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当银行被外资控制以后,国家的全部财富都会被外资席卷而去,最终再以国家事实上已经破产为由,把整个国家卖掉,在中国亿万百姓血沃千里的悲惨呼号中,他们及其子女能够安然地享受美国夏威夷的海滩和阳光,或者可以驾车尽享满眼绿色的欧洲风情。总之,与国家和民族利益已经形成生死对立的中国精英集团,是一定要把国家推上亡国道路的,国破家亡是老百姓的逻辑,对他们则恰恰相反,是国破才能家在,亡国才能兴家。虽然马克斯·韦伯早就指出过发展中国家的一大苦恼,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的精英集团,在利益上越来越和国际资本相联系,越来越和本国利益相对立,但是像中国精英集团这样丧心病狂地要把国家推向毁灭的现象,却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

中国精英集团与国际垄断资本为中国改革设计的内在逻辑,在客观上决定了必然会形成国企破产、银行破产、国家破产的亡国三部曲
..................
这一手可谓毒辣之极:先前20多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造成了国企破产,后来2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造成了银行破产,可见,自1949年中华民族独立以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就一直处于破产状态,无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行,除了再次普世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历史出路。
...............
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雄壮的歌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只是半个世纪以后,那歌声已变成为:保卫环境!保卫资源!保卫产业!保卫金融!才能保住全中国!



                                       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 此帖被0909在2011-11-17 19:56重新编辑 ]
xiaocaobeihei
cshy1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46
精华: 17
发帖: 3066
在线时间: 8351(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21-10-09
地板  发表于: 2009-04-07   
比国际银行平均利润几十倍-几百倍赚中国人的钱,还不算贱卖。一方暴利,一方必然是贱卖,有什么可说的。
欢迎到小草综合讨论区或UC聊天室“证券职业操作法”房间来参加每周日晚上8:00时举办的周月荐股送股比赛。贵在参与奉献。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板凳  发表于: 2009-04-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d1k1.html
银监会宣布不再强制国有企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财政部规定外资只能通过股市按市价获得中国股票

张宏良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8-06-23   
为贱卖巧辩,汗颜!
老共能打下大好江山,管理不了建行?非得借“引进战略投资者”贱卖国有股不可?........所有银行国有股通通如法炮制贱卖,存在特大的利益输送!
另一面:美国卖给中投公司的却是每股29.65美元的黑石股份,还得锁定4年;富通股份每股约合3万元人民币接手.......
外资投行超国民待遇、大量几近面值参股中资银行股,不是贱卖是什么?
中投公司为何每每替外资企业天价接盘?这一来一去巧夺天工地超特级利益输送,中纪委为何总是视若罔闻??
         
xiaocaobeihei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