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出老千?
对于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平洋事件,不得不表示一下自己的观点。
太平洋证券代码以601开头,K线图也是可以一眼望到头,俨然是个新股。但它是个“不沦不类”的新股,源引2008.5.26每日经济新闻的话说:太平洋是IPO吗?不是,因为它没有发行新股。是借壳吗?不是,虽然它与即将退市的云大科技有换股操作,但它上市用的是新代码。太平洋提供了连续三年盈利的财务报表吗?没有,太平洋成立于2004年,其中前两年连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8482多万。太平洋上市经过发审委核准了吗?没有,是证监会办公厅给上交所下发的批复促成的。不仅如此,太平洋证券虽然公布了上市报告书,但是内控审计报告并不完整详细,非经常性损益审计也没有公布,其纳税情况更是没有单独出具审计报告。更令人惊讶的是,审计报告上竟无注册会计师的签名。
2008.6.21同花顺网站有一篇来源于《华夏时报》文章可以作为旁证:一家公司在国内上市面临两条道路:要么选择首次公开发行(IPO),要么选择借壳上市,这两条道路上分别由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和并购重组委进行审核。太平洋证券上市却开辟了第三条道路,成为资本市场寻租的一个样本。太平洋证券上市方式很简单,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请示、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批复,成功地绕开了IPO和并购重组两道门槛限制,实现了直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就算股市是赌场,也应该是个有游戏规则的赌博场所。也许证监会不是游戏的制定者,但它应该是这个游戏的监管者。然而,谁又监管了证监会?如果没有国金系掌门人魏东自杀、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太平洋证券上市的迷底也许永远保存在中国股票博物馆。